南半球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个人资料
南半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当年老毛胡乱治国27年,把偌大一个中国搞得国贫民穷。于是在改革开放初年,有人撰文说从桥牌和麻将就可以看出东西文化的优劣,打桥牌注重契约精神与长期合作,而打麻将讲究灵活人情和见风使舵,第一次看见这种观点时大为叹服。反正那时人穷志短,西方的月亮看起来也比中国的圆。 但是在西方生活了几十年,加上走遍了北美和欧洲,发现西方打桥牌的人并不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诺曼底,这片土地的名字早已因二战的“诺曼底登陆”而载入史册。而当真正踏上它的土地,那些课本中的史诗瞬间有了温度与重量。 我们从勒阿弗尔(LeHarve)搭乘巴士抵达诺曼底地区的卡昂(Caen),沿途田野起伏,牧场静卧。诺曼底并不急于展示它的英姿,而是用温柔的方式将人引入它的怀抱。在火车站租上一辆车,第二天一早驶过乡间小路,两侧是金黄色的油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眼看这个世界被一个个自以为是的老头搅得日益动荡不安,不禁想起十多年前读过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andSlow),这本书被许多科学家认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处于同一水平,书中对人类思考和决策的论述对我深有启发,同时记住了作者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这个名字。去年有关卡内曼的一则新闻更是震惊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对体育有着宗教般狂热的澳洲人,自然十分痴迷移动双腿的徒步。按照不完全统计,澳洲拥有17,424条步道,从史诗般的内陆徒步旅行到悠闲的沿海环路。美国著名户外爱好者网站AllTrails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澳洲人在徒步、远足或跑步时间最长的国家排名全球第三,这一年澳洲的徒步爱好者在野外健步1亿1千万公里。和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同时公布的,是一条著名的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在去年底的朋友聚会上,来了一对中年白人夫妻,他们是澳洲前首相陆克文的亲戚。于是在饭后的聊天中,第一次听到了玛丽·韦德(MaryWade)这个名字,她是这对白人夫妻和陆克文共同的祖先。朋友们用非常崇敬和佩服的口吻谈论这位女士,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当夜回家上网一查,居然发现这是澳洲早期殖民历史中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玛丽·韦德从一个年仅1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5-03-02 13:49:04)

人类对露营的热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户外活动,更是一种亲近自然、寻找自由的方式。无论是古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还是现代人带着帐篷和装备逃离城市喧嚣,露营始终承载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我们这些智人的历史大约有几十万年,其中99.99%的时间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人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浴沐灵魂,陶冶性情,开拓胸襟,提升人的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5-02-08 13:36:32)

早就听说卧龙岗(Wollongong)附近有一条出色的丛林步道,是著名的徒步胜地。环形步道全长约5.5公里,途经雨林、悬崖、瀑布等多种地貌,是体验当地自然景观的绝佳路线。我们约了两个朋友,四人一车朝南出发。公路沿着广袤的太平洋向前伸展,一路上风景如画。我们沿途在几个观景台短暂停留,花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抵达卧龙岗,在精致的卧龙岗海湾旁坐下,静静地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自然界中,我处处发现感情和灵魂。”梵高6月底的清晨6点半,澳洲中部宽广荒芜的原野还沉浸在寒气逼人的黑暗之中,只有靠近红色中心的公路上有著成串的车灯闪烁,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寂静的荒原。我们和那些心急的旅游者们一样,摸黑上路就为了赶上东方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位于澳洲中心位置,坐落著世界上最大一块单体岩石,高348公尺,底边圆周为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美国宣布从2月4日起,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国商品征收25%关税。询问ChatGPT对于美国政策的看法,本以为它会说些模凌两可的话,想不到ChatGPT有如此鲜明的立场,还能说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话,令人刮目相看。不知道这是美国科技公司的看法,还是ChatGPT自己推理的结果。现将其回答照抄如下:这次关税行动确实有很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25-02-01 13:19:37)
最近2周,DeepSeek无疑成了各类媒体的热门话题。懂一些IT的、完全不懂的、粉红、公知……人人都要来说上几句。有个老朋友仅仅在DeepSeek和ChatGPT上分别问了3个问题,立刻断言SeepSeek是一堆垃圾,似乎大洋彼岸为此震惊的美国人都是傻瓜。大部分人总是懒得开动自己的大脑,而是屁股决定脑袋,根据自己既有的立场,来诠释任何看见的现象和事物,无疑这样的态度对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