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在当下的片刻中,透过觉察,转化或弥散内心的不安,让心重新回到平和或喜悦之中,直到能够安然地接受“此刻如是”。
冥想、正念、仪式、祈祷——其实都遵循同样的机制,有时在意识层面进行,有时在潜意识层面完成。
要让潜意识也能参与其中,必须经过练习。最终,这一切都是主动的心智活动。司徒[
阅读全文]
医生的下半场——不是退休,而是自我掌控司徒我在美国当医生三十年,前半段人生,基本上都是被值班、会议、制度、病房的节奏推着走。那时候的我,是在被工作“安排”。但走到这个阶段,我慢慢发现,医生的下半场,不应该只是等退休,而是学会自我掌控。我不想再当一个“被值班叫起来”的医生,我想当一个“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看病、什么时候[
阅读全文]
狗为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一个关于“科学和感情”的故事司徒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住在山洞里的时候,有一群狼,闻到了营火旁的食物味道。它们有点怕人,但又肚子饿,就偷偷靠近。有的人类发现它们没有攻击,就丢了一点骨头过去。狼吃完之后,居然还帮人类赶走了别的野兽。从那时候开始,故事就这样慢慢展开:气味的秘密科学家发现,狗最厉害的[
阅读全文]
从火花到温暖:为什么炽热的爱情难以长久
司徒
还记得《歌剧魅影》里的〈TheMusicoftheNight〉吗?夜色来时,感官变得敏锐,想象被唤醒,心里的防备悄悄放下——这正像爱情的开头:一切都强烈、鲜明,还带着一点点危险。初恋的时候,心跳加快、呼吸变浅,注意力被一个人完全吸走,理性退到后面,只剩下专注与渴望,还有那份美丽的不确定。
从神经学看,[
阅读全文]
当宇宙的镜子被打破——杨振宁、李政道与吴健雄司徒在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史上,有一个故事改变了人类看待宇宙的方式: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过去,人们一直相信现实与镜中世界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左与右应当完全对称,这叫宇称守恒。上世纪五十年代,李政道敏锐地发现某些粒子(如K介子)衰变现象似乎不对称,他第一次大胆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并[
阅读全文]
下篇|在美国神经内科训练的三年:磨练与归属司徒1993年年初,我正式入职亚利桑那。训练基地干净得像四星级酒店。那时医生几乎清一色白人,我算那批里较早的海外医生。第一天见训练主管Dr.L:“我们这儿的医生都要nice。谁不nice,你告诉我。我们不允许不nice。”随后认识了Dr.A(耶鲁MD/PhD,行为神经学)。他盯了我一眼:“要打领带,不然像实验室技师。”[
阅读全文]
上篇|在美国神经内科训练的三年:启程与相遇
司徒
纽约内科第一年结束,本来该直接续第二年,
但我实在太累,就先停了几个月,想清楚路怎么走。
我写信感谢一位很nice的前辈K医生,也说我对神经内科有兴趣。
他回我:“你太客气了。如果你真想走,我可以写推荐信,帮你争取一个位置。”
那一刻,我很感动。
第一站到了东部某医学[
阅读全文]
我在美國當住院醫生的經歷司徒SeetoMD我想分享我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家醫院的第一年——1991年8月1號,我當住院醫生的第一天。前一天我就先去醫院,把白大褂、那個傳呼機(pager/beeper)都拿好,順便也見了一下主治醫生。他是神經內科的主治醫生,我們就叫他Dr.P。他衣著很整齊、打著領帶。見面就問:你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來的?醫學院讀幾年?我說五年本科、三[
阅读全文]
就医对比:美国vs中国司徒医生SeetoMD大视角(总体健康指标)
从全国平均看,中国近年的预期寿命以及婴儿、孕产妇死亡率已与美国相当,部分指标略优于美国。这并不代表个体就诊体验完全相同,而是提示两国在基础公共卫生与整体人群健康上都已达到较高水平。还要注意一个细节:在美国,亚裔美国人的寿命普遍高于美国总体平均。因此做国别比较时,最好同时意识到[
阅读全文]
微笑和两个黄金定律司徒TikTok英语讲稿翻译SeetoMD在美国待了三十多年,我一直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在这边,跟陌生人对上眼,十有八九会回你一个微笑;在东亚,差不多的对视,更多是中性表情,目光一错开就走。不是没礼貌,只是习惯不一样。来句简单的脑科学:眼睛把画面送到大脑,有一条快通道先让杏仁核做“安全小检查”;还有一条慢通道再到皮层、前额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