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toMD

感恩,关怀,友谊
正文

美国式的三十秒辩论 司徒

(2025-11-21 23:24:06) 下一个

美国式的三十秒辩论 司徒

 

十几年前,我常常看美国的选举辩论,当时觉得很精彩。

那些政治人物口才都很好,总能在 三十秒内 把想说的内容塞进去;讲不完,就会被主持人打断。

 

但这些年,我注意到许多竞选方案:

很多最后要么是 没有实现,要么根本行不通。也意识到——选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其实不可能真正理解候选人到底想做什么。

 

很多人最后只是看:

 

谁讲得比较流畅?

谁的气场比较强?

谁镜头前表现得更稳?

 

结果,美国社会在许多议题上,并没有因为这些辩论而真正进步

 

于是我开始问自己:三十秒的对话,真的足够让我们了解一个候选人吗?

 

最近,我也看了一些 长时间、深入、轻松 的访谈——不是 30 秒,而是 两三个小时 的真实对话。

 

主持人可以问:

    •    “你是谁?”

    •    “你想做什么?”

    •    “为什么这样想?”

    •    “别人质疑你时,你怎么解释?”

    •    “你的逻辑、理念、价值体系是什么?”

 

我发现长谈式访谈大概有两种风格:

 

  1. 平民视角:

 

“我就是普通人,你慢慢讲给我听。

两三小时也没关系,我想真正听懂你。

你喜欢哪位歌手?为什么?”

 

让候选人用生活化、简单的语言,把自己讲清楚。

 

  1. 理性分析视角:

 

“你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你的逻辑、判断、深度在哪里?

你喜欢尼采哲学吗?”

 

让选民看到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深度与世界观。

 

这两种风格虽然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给候选人足够的时间,让选民真正看懂一个人。

 

别忘了:美国的文化一直相信——

不管是 参议员、市长、州长、还是总统,都应该由 选民 来选择,而不是由 专家来决定。

 

既然如此,或许未来美国的选举辩论

应该多一些这种 长谈式、深度式、让人真正听懂候选人 的方式,而不是靠短短三十秒的表演来决定谁能影响社会与国家的走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茵芯 回复 悄悄话 所谓民主制度的国家,官员是选票多寡的结果。不像专业职业需要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经历。除了选票,没有任何要求和标准。因此,也就鸡鸭鱼肉都可以上台,决定众多人的命运。阿里斯托多说,通过选举的民主会通过煽动民众得到选票,进而行使暴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