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toMD

感恩,关怀,友谊
博文
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吗?司徒人工智能以后很有可能会取代医生在很多工作上的角色,也一定会改变医生的培养方式。不过,其实我们更应该问的是,会不会有一天AI会取代人类在所有事情上的角色?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未来的医学,可能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习惯把医生分成内科、外科,或者心理和身体,但以后这些界限可能会越来越模糊。很多现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零的突破:忘不了的启蒙老师司徒 我这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学生。年纪大了,偶尔也开始教一些年轻的学生和医生。慢慢地,我发现,老师大致可以分成两种。 有些老师很厉害,是专家,能帮你把已经懂的知识学得更深入、更专业,算是帮你从一走到二。但更难得、更重要的,是那些能带你从零到一的老师。 我把这叫做“零的突破”。 这种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美文化的对话:个人、家庭与信念的选择》司徒 我在中國出生長大,生活了二十六年,後來來到美國,已經在這裡讀書、生活、工作三十多年了。這些年來,我深刻體會到中美兩國在人際關係上的不同。 在中國,家庭關係很重要。從小大家就知道這是你的表哥、舅舅、祖父,家族之間的連結很深。人們總是說,人生像一場接力賽,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鋪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6-28 23:48:37)
通往真理的旅程司徒我在TikTok上有一段英文视频,蛮受欢迎的。今天翻译成中文,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有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得一名师。但我想,人生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你内心的真理。真正的答案,其实一直都藏在我们自己心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撞墙才会改变:为什么改变别人的观点这么难?司徒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家长、朋友,有时候想去说服身边的人,常常会转一些视频、文章,或者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给对方看,希望能让对方想通、改变。但往往这些努力最后都是徒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人们遭遇巨大的压力或挑战时,尤其是当他们“撞上南墙”的时候,才会真正开始重新思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读万卷书,还是走万里路?简洁版司徒读书重要,现实更重要。大约三十年前,我刚开始当住院医生,地点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家教学医院。那时我还很年轻,满脑子都是书本里的标准流程和理论知识。有一天值班时,遇到一位中年病人。他的手有轻微颤抖,走路不太稳,脖子也有点弯曲。表面上,像是帕金森病的一部分症状。但奇怪的是,他行动能力很好,还能跳舞、做日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5-06-23 22:42:14)
退休的八大要素——司徒 1,足够的经济保障 2.清楚的自我认同(退休后知道自己是谁) 3.持续的好奇心和学习,和世界保持连接 4.至少一个亲密关系——家人、爱人,或有人可以聊天 5.对未来的希望,不只是活在过去的记忆里 6.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乐趣——旅行、园艺、音乐,能享受独处时光 7.舒适的日常节奏和生活习惯 8.内心有个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为什么亚裔学生常春藤毕业后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成果?司徒亚裔美国人在常春藤名校的比例真的很高,很多时候全校有超过20%是亚裔,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他们在美国总人口中大约6%的比例。毕业以后,这些学生也常常能找到不错的实习机会,第一份工作起薪也挺高,特别是在金融、咨询、科技这些行业。但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在大公司里,升到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年纪大了以后,我懂了妈妈的牵挂司徒我年轻和中年的时候,始终记得——我有一个很好的妈妈。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但几乎每天都通电话。要么我打给她,要么她打给我,有时候只是几分钟的问候,却是一种心里的安定。每次我出国旅行,她总会说:“你哪儿都可以去,但我想听到你的声音。”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她是不是太牵挂我了?但后来,随着她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读书与实践:人生真正的学问司徒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约三十年前,我刚开始当住院医生的时候,地点是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家教学医院。那时我还很年轻,刚从医学院毕业不久,满脑子都是书本里的标准诊断流程和理论知识。有一天值班时,我遇到一位中年病人。他的手有些轻微颤抖,走起路来不太平衡,颈部也有一点弯曲。从表面上看,似乎符合帕金森病的一部分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