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本源看程序理性与目的理性世界大同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并无东西之分。但是在社会实践中,东西方恰恰有很大差别。这差别主要体现在,社会是以个体价值为主,还是群体价值为主来实现理想上。十多年前,作者曾经写过“个体主义和群体主义的哲学误区”来描述它们的局限。并且指出,【目的理性】要依靠【程序理性】来实现,没有可靠的【程序理性】,【[
阅读全文]
中国的两个半“完人”?
在中国文化界一直有个说法,即,中国有两个半“完人”。孔子与王阳明被人认为是”完人“;而曾国藩被认为是半个”完人“。得出这个结论,自然有其道理。但是,如果我们要仔细分别的话,这个说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那么如何细分人的品格呢?从社会实践看,无非是两个方面,即“讲理”与“做事”。社[
阅读全文]
临江仙-归去来兮
煦日无言西下,峰阳无语相逢
云苍云瀚怅思浓,去年惜落梅,今日懝残松。
孤芳不负流年,几度秋月尤同。
故园归来谐为虹,诗吟东西韵,歌罢古今风。
2022年11月24,感怀于时代潮流。激情理想的消失,不是它不够灿烂;而是它过于虚幻。失落的遗憾必然导致根源的探索。近代人类文明的主流仍然是个体价值的拓展;或者说,个体价值与整体[
阅读全文]
临江仙大漠哲思
少小离家迎贺兰,初心沙漠相逢。
为劳社稷抚晨钟,气轩朝飞燕,声榭夕阳红。
都言真理泊主义,焉知道德难工。
劫波渡尽思大同。竹苞新雨后,松茂雪风中。
感怀于22年8月。
年少时,响应号召来到大漠为理想奋斗。那时激情充满又心气高涨。憧憬的朝阳与歌声的晚霞在内心交织;理想的美好不可避免地触发激情。使得人总想做点[
阅读全文]
当代的灵魂之问
人们都非常熟悉柏拉图的灵魂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但是没有人能有终极答案。原因是:这个问题属于“为学日增”的范畴;或者属于西方哲学三先贤说的“知识论”的范畴。它被局限于语言二元对立的边界;思维逻辑无法穿越“生”的来方,与“死”的去处。这样,个体生命就无法与【存在整体】建立某[
阅读全文]
虞美人–情初
年少深意悄悄落,情怯笙萧默。
爱初冠弱不知泊,寂寞沙丘荒滩真情拙。
鸿来燕去秋光暮,方感流年过。
问君当寄何于活,只愿秋野垅上伴依歌。
感怀于2021/12/29借此来形容情初的本来模样。
[
阅读全文]
“恶”是亚心,那“善”是什么?
以像形为特征的中文,常常将两个字形像地重叠形成另一字。比如“愁”,就是秋天的心事。而“恶”也属于这类型。但其含义却相当深刻。这里让我们深入分析,以求解读传统文化为何将“恶”看作是内在的,但又属于第二位的人类稟性;以及什么是属于首位的人类内在。
恶通常被认为是:为获利而不顾[
阅读全文]
渔家傲-心无冕
驿下孤村芳草远,石桥楼月残星点。
留韵若真空寂短,落意减;萧然如失别绪显。
浪竭流年芭蕉卷,云暮来时颦笑敛。
长河远凝平波浅,沐以俭,方使离人心无冕。
人生的乐趣不正是在不做作的坦然中。
[
阅读全文]
中美博弈的核心
灾难重重的庚子年终于过去。但这一年中,中美关系的激烈动荡;使得其博弈成为国际政治的中心;也成为海外华人关注的焦点。那么这种博弈的核心是什么!有战略家称是争夺金融控制权;也有战略家称是争夺科技主导权;还有战略家称是争夺制度价值权。但作者认为这些战略都仅仅是“术”的视野;而不是“道”的境界。因为它无法解释[
阅读全文]
春晚的朱鹮之禅
作为佛弟子多年,作者不喜欢泛泛地讲佛理,而是偏爱用艺术来表达禅味。今年春晚的舞蹈“朱鹮”使得我眼前一亮。领舞朱洁静的表演自然优雅,其中的流意已经有点禅味了。对非佛弟子,禅是一个困惑。而即使对佛弟子来说,禅也是一种纠结。人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禅呢?佛教从西土传到中原,慢慢地从传统的次第禅转化为生活禅。禅宗修行不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