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的风格

小时候就喜欢做一个写者,大了就总是说:老了再写就有时间了。有时间了就该把记忆中的那些捡起来,给自己,也给那些和我一样喜欢生活的人
个人资料
正文

海外文学创作之我见

(2006-10-06 11:20:10) 下一个

                        海外文学创作之我见

                                 ——有感于枯荷雨声《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初读雨声的这篇文章,首先感到的一丝真诚扑面而来。这些年来,海外的作家群体随着留学人员的增加而扩大了,这无疑于对海外文学的繁荣,带来了推动,是一件好事;但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主要是海外作家群体的结构和本土作家群体的结构,有着天壤之别。海外作家,多半是一些来自大陆、港台等地区的中国人,近来,大陆的原作家(在大陆就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或是新闻工作者,及与文学有关的人员)们,到海外的数量增加了,但这些原作家所面临的,不再拥有在大陆时所拥有的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他们或是为生计疲于奔命,或是为语言所困,或是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失去了(或是短时间地失去了)文学创作激情。可以说,这些原作家在国外的创作,远远没有赶上和达到在国内时的创作水准。这不免使大家感到失望,因为,吃饭的本事变了,满足肚子成为第一课题,还奢谈什么文学呢?!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海外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人们也不会对其给予更大的厚望。

      还有一部分海外作家,他们是由很大一部份女性组成,这些女作家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成绩,或是老公有一个可靠的工作,孩子也上大学或有了依托,又勾起了那丝扯不断的文学创作欲望,于是乎就出现了一大批颇具特点的女作家群,有人似乎小觑了她们,但她们的存在,除了活跃了海外的文化生活之外,也的的确确出了一些耐读的好文章。就是在诗歌方面,也独辟小径,令人刮目相看。就我所知道的有:善写随笔的金凤,其文章朴实如其人,平而不淡,秀而不华,外张和内力都很深厚;以散文见长的曾宁,一句一意,活脱脱把个上海的旧貌和文化的声韵描写得轻盈得体,字里行间充溢着文化女子精巧笔触;以诗歌见长的数学家小平,文笔洗炼,妙句连篇;还有以古体诗歌,特别是回文诗见长的黄衫客;以小说见长的女作家施雨;素有文学女侠之称的红装严歌苓、红影等一些出色的女作家群体,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她们对海外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们也是海外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称道的海外作家,如:诗人洛夫、非马,散文家王鼎均,作家刘荒田等,在中国文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成绩不是个人的,是历史的,是海外作家共同的成绩的代表。

     当然,还有一部分作家(写手),也可以说是网络写手,还有一些靠另类出名赚钱的美女(作家)?!前一部分人是带有明显的玩的性质,玩着玩着就觉得自己似乎也应该是个腕儿了,于是,就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名人、作家。。。。。。但更多的,还是在默默地写着,完成着这种人格的向往的梦。

      纵观海外文学和文学家,我们不难看出其作品,不外乎:对过去的回忆(记忆的描写)、在记忆里面创作的文章,有着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无论是人文的,还是历史的,特别是对于曾经经历了的那个时代来说,记忆,应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这种财富的挖掘,很多人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有价值的,历史将会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就是对海外生活着的人们的创作,我把他称其为:视觉上的反映。这种来自于每天发生的这样和那样的事情,无不刺激着创作者的神经,反映出来的生活,充满了海外游子的真实性,对于这里的人有一种亲切感,对于国内的人,有一种陌生的新奇感(但这种陌生感很快就会过去用雨声的话说,已经不再新鲜了),但这种新奇感还需要更深层的挖掘,不同角度地挖掘才会把这个充满梦幻般的奋斗,呈献给更多的人。其实,这两种创作经验和方法,都是海外文学创作者独有的财富。人们不能忽视和小觑。忽视了,就会失去良机,小觑,就会不自信和轻视自己。

       所以,我不能完全同意雨声所说:关于海外作家只会描写一些过去他们所看到和经力的中国社会,现在的中国已经发展了,变化了。。。。。。不错,大多数的海外作家都在描写那些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但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在于它的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把那个时代通过文学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并给人们新的思考。也许,正因为是历史,才会给今天的人以深刻的回味,再现昨天就是为了给今天以启迪。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的机会有多少呢?更何况是在一个不再会受到来自于思想观念上的干扰,和对那个曾经历过干扰后的理解下的思考,这就更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境界。我们姑且不谈政治,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懂得的。就文学的创作环境来说,国内的文学不是在雨声的口里也谈到了腐烂了吗?什么商业的炒作,大款的怜悯。。。。。。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通病,但那些伟大的作家,从来就没有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通病而半途而废,那些半途而废的呢?呵。。。。。。不言而喻了吧?!

       雨声还提到:“前两日看见有一句话说得一点错没有,海外作者的作品就如中学生写作文。拿着自由之剑却写不出自由作品,这个是海外作者普遍存在的,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这就未免有一些片面了,不能因为看到了一个中学生和类似小学生的文章就一概而论,也不能看到某些独断专行的家伙,就全盘否定,那样也不够客观。那样的文章充其量说得也是个别网民而已,所以,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另外,雨声在什么是海外文学时说:“谈到所谓的海外文学,什么是海外文学?我想大多的海外人自己都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海外文学失去兴趣的原因,倘若海外人自己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那么失去国内市场是势在必然。”我觉得,海外文学的定义,不应该围绕着国人的兴趣来定,这是大家都应该同意的。在海外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论是描写和没有描写国人感兴趣的生活,都应该被称为“海外文学”。海外文学的创作价值,也不仅仅在于是不是不再使用流行的国语创作,和不再使用国人的思维来界定。读海外作家的作品,其妙处就在于他们的思维类型已经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决不在止是大面积的反抗冲突中,而恰恰是在一种可知和不可知的交换中产生了变化,这是新视觉勾画的老图画的变化,是跳出旧思维审视旧生活的变化。读一读哪些来自曾宁和金凤笔下的文章,就会体味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你所提到的文化体系,我恰恰认为就是那个文化体系的打破,才会在今天的海外作家的思维里产生冲突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他们作品里面细微的描写上,和使用另一个视觉审视历史的态度上。

           你说:“ 对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海外作家的基础远远不能和国内比,语境没有了,土壤没有了,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本身就值得怀疑,但是海外作者这种坚持母语创作的精神确实让人钦佩。”首先,文学基础和语言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基础,是作者长时间学习和积累得来的,作为一个成年的文学创作者,其语言基础要是不应该存在你所说的中小学生的水平。倒是那些整天鱼肉于各种场合的中国专业作家们,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是不是也丧失了应有的语言基础?!还是创作和发展了更形象的语言?

          我真的不太理解你的“不能很好的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内的文学创作,海外文学死亡是必然的。”不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这应该是保留母语,怎么还能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内的文学’呢?恕我没有完全读懂(小学文化),说中国话,写得是中国的文字,你前边又反复说明这些作家使用了传统的文化思维,怎么还能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的文学作品呢?要是按照你的这种说法,那海外文学必然灭亡无疑。我严重同意!不能说现在的海外文学一定要紧跟国内的“文化体系”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来,国内的文化体系既然那么有作用,从建国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作品,这是文化界公认的现象和问题。那么,你说的那个文化体系是什么呢?

         我赞同你的文学作品不能苍白的说法,无论是在中国的,还是海外的都不能苍白,但,不是对国内环境的了解就能解决文学作品苍白的问题,重要的是作者本人的文学水平。既然是海外作者,其创作源泉就会来自他们特有的生活环境,就是海外。不能像国内过去那些力图描写国外生活的电视剧一样,看了让人感到可笑。

        我欣赏雨声的勇气和善良的出发点,也在些许年来看到了一些海外写者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美女作家、利用身体写作、和网上一些自吹自擂的家伙,及个别的拿国内的政治说事儿的势利小人,但海外作家的大多数是认真创作的人,他们大多是仅仅依靠创作热情来支撑着文学这个艰难的历程。养家糊口是他们的第一天职,还要挤出一点点时间来写那些一直鼓舞着他们的记忆和信念,他们是无愧于自己的,他们应该得到理解的支持。他们失去了哪些熟悉的,热爱着的,曾经是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但他们还是顽强地写着,这也是一种宝贵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像你所说得那样,哪个地方都有另类,哪个写作的人都会出现不尽任意的作品,多一些理解,多一番关爱。你的批评也是一种特殊的关爱,但是不是要看到更加光明的一面呢?!谢谢雨声的真诚,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如有不当之处,万望见谅!

                     Saturday, August 26, 2006嘉真于美国明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大大雪球 回复 悄悄话 同一楼上的评论。
hongyin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文学作者的确很多,而且分布在各个角落,有的不是以从前看作家的眼光可以看到的,他们很多就在一个圈一个圈,不进入其中的人很难发现他们。而他们的文学造诣其实很高,有的甚至高到我们会不相信的程度。但他们就那样在一个圈里泡着,乐此不疲,对外界是否知道他们无所谓。所以常常看到外界的关于现在文学情形的评论,他们都不以为然,这是很有趣的现象,这是否说明文学在陷落,或者文学已经平民,失去了市场。
曾宁 回复 悄悄话 大雪过奖了。其实海外创作很多不足之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