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天天天蓝,云卷云舒。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时光背影】京华四记 (一〕

(2006-08-25 22:13:04) 下一个

那是我小时候的北京城。

春极短。成不了一阙独立词。

一并破冰,一并桃枝抽蕾。蕊与蕊碰着头,昵语不断。一树,两树,闲闲的开绽着,眺首,又是烂漫又是空静。三月的风是如意剪,柳梢裁得清巧生水,细致的可渐渐入诗入画。枝枝蔓蔓的长袖,一茏烟,一茏绿,点点的善舞舒怀,都似是偷来的江南。

“春雨贵如油。。。”小学子的窗下,诵声朗朗。一个冬天的西北风猖厉,灰旷旷的天,悄然而至的就是丝丝弦弦清弹出的一烟微雨。惊的不敢喘息凝视,生怕又是一场痴痴的空算。

春天不是读书天。春游是天下喜事,总是胜过挖蛹,捉苍蝇那类灰头土脸的中队活动了。一挎军绿书包,不必鼓鼓的塞满铁皮铅笔盒,弹弓和田字格本。全换成面包,香肠和果丹皮,上衣口袋里多足几角零钱。

阳春的繁园旧梦。游人如织的热闹石舫,昆明湖上的烟波点点金,亭廊墙寺上随手可读“XX到此一游”的朝圣语。

只有后海,四角孤檐的佛铃,怀唱清凉。

说是说的,偌大一座皇城,踏破铁蹄,也只是人造湖与人造湖。后海,永远是世人戏谑京城的一个把柄。

一春。是月余短。象极了少年人的恋爱,无踪无影的快,懵懂的连借口都不需要找。白杨树一日比一日茂盛有神。打家具的,磨菜刀的,爆米花的,弹棉花的,一圈圈吆喝喊买的嗓音,隔了几幢灰楼,仍余音赤赤的亮耳。

一季的肉票布票,都收在奶奶的大襟夹衣里。管是细盘算,还是粗盘算,都是转眼用光。日光长了,春光短了。
初春当了暮春过。任谁也寻不到春深的那条路径啊。唉,这死短的京城春。

日历牌上,很快就撕到了立夏那一日。不过是五月初罢,我想象中还是绿油油的垄上春耕呢。

春,就是这样。一个惶急的飞瀑跃身,已然无了去处。
剩下指尖微微滚动的珠水记忆。成苔成萝,且去守了那一阶的旧梦痕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醉清风.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天舒偶像的这一篇第一段的情绪酝藉上前行的略有点'疏揉':))

最后一段"惶急的飞瀑",感觉上春之急速的比谕有点脱离:))

说不好, 瞎说:))

再送一曲李煜的更漏子:))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
梦长君不知。
一苇渡江的行者 回复 悄悄话 着实精致的很呐!
你是对面胡同里的那个妞子吧?
什么时候相约带了一家老小去划船吧!
三色鹿 回复 悄悄话 您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你也许不知道自己早就练就了如一苇兄说的“点豆成兵”的本领了,“蕊与蕊碰着头,昵语不断”只这一句就够我们品味了。真的。
天舒 回复 悄悄话 ps. 真是不好意思。我大笔一挥,就写下了“京华四记”几个字,结果第一记就写得磕磕绊绊,搜肠刮肚,写字如同挤牙膏。差不多要一句一段,快要有古龙的遗风了。自己也读不大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天。最后,我只得硬着头皮在标题上加了一个括号,中间大力一横。至于夏,秋,冬。就此去经年,再说了吧。。。。常常是这样,自己都读不过去的文,还居然敢硬生生的往上贴。

唉。。年纪大了,脸皮是愈来愈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