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行

我的旅程如同激情的旋风。有些人追随既定的轨迹,而我渴望探索未知。我观察人们,观察他们的本能,观察他们的踪迹。对我来说,写作并非为了创作,而是为了展现人类荒谬性中各种可能性的美妙舞蹈。
正文

校长之死 - 2 镜子里的影子

(2025-09-05 08:08:06) 下一个

镜子里的影子

文彬彬看着校长跪倒在地,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满足感。这种感觉她很熟悉——当她完美地执行孙行的意图时,当她成为孙行意志的延伸时,她总会感到这样的满足。

她想起昨晚在宿舍镜子前的练习。她对着镜子厉声喝道:"你是人民的敌人!"然后观察自己的表情,调整语调,直到找到最完美的愤怒。

这些练习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是从她六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她参加高干子弟聚会。那些比她大的孩子围成一圈,讨论谁的父亲职位最高。她怯生生地站在外围,不敢说话,直到一个男孩注意到她。

"你是谁家的?"

"我爸爸是..."她刚开口,男孩就摆手打断。

"算了,肯定不重要,不然我们早就认识你了。"

孩子们的笑声如刀子般刺痛她。从那天起,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里,你要么是中心,要么是边缘。而边缘的人,只能寻找一个中心来依附。

孙行就是她找到的中心。

初入女四中时,文彬彬注意到孙行走路的方式——昂首挺胸,像她父亲在新闻里的模样。其他女孩见到孙行都会自然地让开道路,就像海水为船只让路。那一刻,文彬彬知道,她要成为孙行最忠实的追随者。

不是朋友——朋友意味着平等,而文彬彬从不奢望平等。她要成为孙行的影子,孙行的延伸,孙行意志的执行者。

她开始观察孙行的一切。孙行喜欢什么颜色的笔,她就买同样的。孙行说某个老师讨厌,她立刻表示赞同。孙行皱眉时,她就准备好了拳头。

最重要的是,她学会了读懂孙行的眼神。

一个眼神,她知道该上前威胁谁。一个手势,她明白该动手了。一声轻叹,她立刻准备好为孙行排忧解难。

就像现在,孙行的一个眼神,她立刻明白该如何让校长更加痛苦。她不需要思考对错,不需要承担道德的重量。她只需要忠诚地执行,完美地服从。

这是她存在的意义,也是她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不再需要做选择的自由。

昨晚,当孙行表达对自己行为的一丝怀疑时,文彬彬立刻跪在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孙行,你忘了毛主席说的话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我们在为人民除害,在为毛主席扫清道路!"

看到孙行恢复斗志的那一刻,文彬彬感到深深的满足。这就是她的价值——当孙行怀疑时,她提供确定性;当孙行犹豫时,她给予推动力。

现在,站在烈日下的操场上,文彬彬感到前所未有的完整。作为孙行意志的延伸,作为革命机器的一个零件,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她不会感到内疚,因为内疚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而她已经放弃了独立思考的权利。她也不会感到快乐,因为快乐需要个人的情感,而她已经将个人的情感交给了孙行。

她只会感到服从的纯粹。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