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葱

我爱我自己,更爱支持我的朋友哦!
正文

长篇小说《铁血襄阳》连载(164)

(2025-10-28 23:45:51) 下一个
第164章《岘山阅兵》

襄阳岘首山的春日晨曦,仿佛镶嵌在那片青翠欲滴的山巅,阳光皎洁,暖意融融。然而战云似乎从未散去,远处风中飘扬的蒙古水寨旗帜,犹如一条死咬泥土的巨蛇,猎猎作响,将即将到来的风暴写在天际。襄阳的山头,此刻正站立着一支东临大江、气势如虹的军队,点将台前整齐排列的将士们,盔甲相碰,金属撞击声交织成一首壮烈的交响。

史天泽,身患重疾,却依然站立峰顶,眼含战意。身旁的将领阿术、刘整、忽剌,神色凝重,手按长剑,严阵以待。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似在等待一场生死拚搏的开始。

远处,隐隐传来马蹄如雷,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打破黎明的宁静。那是伯颜率领七万精兵浩荡而来,黑色的战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尘土飞扬,犹如一片乌云坠落人间。鼓声骤然响起,号角长鸣,战士们高举双臂,喊声如潮,震得襄阳的江水都为之一颤。

“圣旨到——刘整,张禧,接旨!”战鼓中带着威严的呼声,响彻山川。
两名将军单膝跪地,谨慎而虔诚地接过皇帝的诏书。伯颜挺身而出,展开一卷绸缎,朗声宣读:“皇帝谕旨:授予刘整大元帅之职,统领五千战船,操练七万水军;张禧则调任水军总管,协军共事。”言辞铿锵,字字如金。

台下,将士们齐声应和,誓死效忠:“谢皇上恩典!”
刘黑旦,手心紧握成拳,低声喃喃:“俺刘达达,终于登上大元帅之位了!”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雄心,仿佛已看见那辽阔的江河之上,自己挥斥方遒的身影。
伯颜再次挥手,令众人振奋:“今日起,大水师,立寨!水兵先锋,乌海!乌海!乌哇!”

雷鸣般的呼喊声震天动地,蒙古军将士们的血液沸腾,铁血豪情在这一刻燃烧得不可遏止。阿术拍着刘整的肩膀,笑得豪迈:“天赐良机,英雄辈出!将军尽管施展雄图霸业吧!”
刘整挺胸一拱,声音如洪钟:“皇上许我等白手起家建水军,这是天大的荣耀,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俺刘整愿用铁骨铸造战船,用血汗捍卫大宋江山!”
一众将士齐齐应声,士气高昂。一片沸腾中,忽听一声长叹——“天乎!”有人惊叫。紧接着,一柄长矛倒在地上,惊异的目光望向刘整。

张禧说道:“建炎四年,宋朝水军不过万兵!嘉熙元年,已扩至五万二千,然今我大宋,却有二十四万大军横江拦路——这差距,谁能不心惊?”
刘整????冷笑一声,抽出腰间宝刀,直指天穹:“比拼水战,除非我们蒙古帝国有更大的战船、更强的水师战斗力!否则,只能抢!夺!宋廷的舰船!”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火焰,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众将心头一紧,梦想着那用钢铁铸就的二十四轮大战舰,将碾碎宋人的虚弱与怯懦。

“为大汗忽必烈争光,万岁!万岁!
万万岁!”一片喊杀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将襄阳的天空都染成了一片血色。
阿术笑着点头:“这是天赐良机,正是我们英雄崛起、写下英雄传说的时刻。将军们,施展你的才智,展现你的雄风!”

刘整挥动长剑,胸中豪情喷涌:“俺愿以血肉之躯捍卫大元帝国,建造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舰!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耀!”
士兵们整齐列队,金属碰撞的声音、脚步声、旗帜飘扬的声响交织成一曲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就在此时,一名将领突然惊叫:“天吶!那是岘首山下的堕泪碑,真有传说中那块让人落泪的碑文吗?”
唐永坚,身披铁甲,策马奔前,矢志不渝:“回禀将军,距此不远,便是那块传说中的堕泪碑。今日我等当去祭拜,感受那份沉重的历史与哀愁。”

众将闻言,心生敬意。唐永坚曾是襄阳守军的得力将领,屡献奇谋,屡次围困襄阳,却最终归顺大军。这次,他愿以忠诚之心,祭拜那块沉寂千年的碑石。
马蹄声逐渐逼近,众人齐聚在岘山山脚,迎着晨光展开祭拜。碑文那深刻的字迹仿佛诉说着千百年前的离别、哀愁与血泪。唐永坚用手抚摸碑面,郑重誓言:“今日来此,仰望先辈的悲壮,必将继承遗志,血战疆场,誓死守护襄阳!”

32岁年轻帅气的伯颜点头,露出一抹豪迈笑容:“将军所言极是。我们是天命所归,要用铁血书写历史;那贾似道、南宋朝廷的腐败,也都将在我们的铁骑下覆灭。”
众将豪情激荡,纷纷宣誓:“誓死守襄阳,誓死卫宋!”

午后,阳光如金色的瀑布洒在襄阳岘首山巅,苍翠的群山环抱着一座孤零零屹立的青苔堆砌的堕泪碑。风起时,石碑边沿微微颤抖,发出呜呜的呜咽声,那是千年来风雨的低语,也是岁月无声的哀悼。夕阳映照在碑文上,泛出点点金光,却无法掩盖边角模糊的痕迹——仿佛过去的辉煌,终究被时光侵蚀得支离破碎。

一队铁甲将军策马停在碑前,马蹄踏碎枯叶,发出咔嚓一声声清脆的撞击。长久的岁月仿佛使他们变得冷硬,铁甲在夕阳映照下闪烁着如刀锋般的光芒。
“诸位且看,这岘山的一草一木皆藏往事,一砖一石俱是文章。”唐永坚,身穿将军袍,缓缓伸出手,轻抚过那古老的碑石,指腹沙沙作响。他的声音低沉而深远,像是在诉说着歷史的沉淀。
“羊祜在此镇守襄阳,开仓放粮,无不亲力亲为。夜巡营帐,必亲验更鼓,身影永远融在这山水之间。”唐永坚话音未尽,似在追忆那一段燃烧的岁月。
伯颜屈指敲了敲碑文,声音清脆而坚决:“此碑为何立在此处?还望指教。”他那锋利的目光,仿佛要从斑驳的石刻中寻找到什么秘密。

唐永坚负手站立,披风随风飘扬,缓缓道:“当年羊祜为了襄阳的安宁,亲自量米,夜半巡营,那一幕,百姓扯着衣袖不舍离去。日月轮转,岁月如梭,羊祜已化作青山一隅,但这碑,却记载着他的忠诚与担当。”他话语中带着一丝缅怀。突然,天地间仿佛浮现一片枯叶,缓缓飘落在碑文上,似在点缀一段古老的诗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永坚轻声吟诵,声音似乎穿越千年,飘入山间。

刘整忽然击掌,发出“咣当”的一声巨响:“妙极!孟浩然的诗句,道尽天下愁绪。”他目光炯炯,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当年那位白衣访友的诗人。“当年他在这里照镜子,竟也照见了自己鬓边的霜。”他叹息,声如江涛,带着几分哀愁。
史天泽用指尖轻描碑文,眉头紧锁:“羊祜在此望云,叹曰:‘江山永在,人生几何’。”话未说完,突然脸色一变,望向远方。月光映照在山间,清辉洒落那破旧的碑面,忽然间,似有人在低声述说:“当受我等一拜。”声音微微颤抖,却满载敬仰。

众将军整甲跪拜于山脚,旌旗猎猎,风声呼啸,好似羊祜英灵的魂魄在接受祭祀。山风掀起他们的披风,仿佛要将那段历史永远带入风中。
伯颜扶起史天泽,低声细语:“史相,大汗曾言你咳血,心急如焚。你若说去隆中祭拜,那便是对先贤的最高敬意。”他的话中满是关切。史天泽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若有所思的光芒。“临走前,我想去诸葛亮的耕读之地,敬一炷香,祭奠那位蜀汉的智者。”他的声音沉稳而虔诚。

伯颜笑着,击掌相庆:“好啊,明日我备三牲醴酒,与诸公一同前往襄阳古隆中。那里的老柏树,仍在岁月中昂然挺立,仿佛还在注视着世间的变迁。”他的手指轻轻叩在玉带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听说,武侯曾亲手栽种那树,几百年来,依然青春。”
“顺便可望万山。”伯颜忽然指向远处,汉水如带般蜿蜒流淌,将天与地连接。昔日羊祜将军在此操练水军,手握长戟,志在千里。“那天,羊祜望着东去的汉水,叹:‘江山永在,人生几何’。今天,我们亦应继承那份志向,将忠诚与远志,永铭于史册。”

话未落尽,伯颜已解开狐裘,披在史天泽肩头。“丞相保重,明日我备暖轿,定让你安稳拜谒诸葛庐。”一片温暖在寒风中弥漫,似乎在告诉他们,山川虽远,但心之所向,终究会抵达那片智慧的光辉。
那一刻,夕阳的余晖渐渐融入山海,远山的轮廓在天色渐暗中变得模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英雄们的脚步未曾停歇。一个时代的荣耀,铭刻于青山绿水之中,等待着后人继承那份永不磨灭的忠魂与志气。
——他们的故事,正如那堕泪碑上的字迹,虽被岁月侵蚀,却依然坚定不移。在襄阳这片山水之间,英雄的魂魄,永远与天地共存。(未完待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