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铁血襄阳》连载(30)
(2025-08-20 14:08:38)
下一个
[刘整父子晋京]
北风卷地,在冀中平原的官道上,黄沙漫天。时值建隆四年深秋,朔风如刀,刮得道旁枯草簌簌作响。一驾青幔马车在四骑铁甲军汉的护卫下疾驰而过,车轮碾过冻土发出沉闷的轧轧声,惊起寒鸦数点,在铅灰色的天幕下划出凌乱的墨痕。
马车红帷外,两个虬髯侍卫按刀而坐。左侧那个唤作张五的汉子,脸上横亘着一道狰狞刀疤,从眉骨直划到嘴角。他眯着独眼望向远方,铁甲在秋阳下泛着冷光。
老张,你说这次大汗召见我家大人,会有啥子事情?右侧侍卫刚开口,就被一阵狂风灌了满嘴沙土。
噤声!张五低喝,刀疤随着面部肌肉抽搐,“招讨使的事,岂是你我能议论的?”
车厢内,犀牛皮包裹的厢壁隔绝了外界喧嚣。刘整倚着楠木几案,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这位昔日的南宋泸州守将,如今已是元朝昭勇大将军。他身着窄袖胡服,腰间玉带上悬着一枚鎏金虎符——那是三年前忽必烈亲赐的信物。
伯固。刘整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如磨砂,“取地图来。”
年方二十的刘垓闻言起身,锦袍上的云纹在车厢昏暗的光线中若隐若现。这个身高七尺五寸的年轻人,有着与其父截然不同的挺拔身姿。他从檀木匣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图,在案上徐徐展开。
文斌,你来看。刘整枯瘦的手指划过地图上蜿蜒的汉水,“襄樊二城,就是大宋的咽喉。”
军师唐书文凑近细看。这个精于术数的谋士总爱捻动他那三缕长须,此刻袖中的铁算盘正随着马车颠簸发出细碎声响。“将军明鉴。当年孟珙筑城时,怕是想不到有朝一日……”
哈哈哈!刘整突然拍案狂笑,震得车顶积尘簌簌落下。他笑声倏止,眼中寒光乍现:“贾似道那个蟋蟀相公,可还记得七年前在临安如何折辱于我?”
车外忽起一阵狂风,卷得车帘猎猎作响。刘垓见状,连忙捧起鎏金银壶斟了马奶酒:“父亲,蒙哥汗战死钓鱼城后,如今忽必烈大汗重用汉臣!”
真命天子!刘整夺过银杯一饮而尽,突然将杯子掷向车厢。伴着清脆的碎裂声,他压低嗓音:“吕文焕、夏贵…这些当年的同袍,来日定要他们在城下跪着见我!”
暮色渐浓时,车队碾过一块残破石碑。刘垓掀帘望去,隐约可见忠孝二字。唐书文抚掌而叹:将军此去,当效法光武云台故事!话音未落,一阵北风卷着枯叶掠过,将他的吟啸声撕得粉碎。
[紫宸对策]
燕京大都皇城的崇天门在秋阳下熠熠生辉。刘整父子踏着丹墀云纹阶拾级而上,鎏金铜钉在日光中泛着刺目的光。
爹,慢些。刘垓伸手欲扶,却被父亲甩开。这个身高悬殊的父子组合引来值殿将军的侧目。左侧侍卫的铁戟咣地顿地:“来者通名!”
刘整整了整紫罗窄袖袍,昂首道:昭勇大将军、都元帅刘整,奉诏觐见!他五短身材站在丈二高的儿子身旁,活像个磨盘墩子,但气势却丝毫不减。
穿过九重朱漆殿门,眼前豁然开朗。大明殿内,襄阳城的沙盘模型占据了中央位置。忽必烈端坐龙椅,左右丞相伯颜、史天泽分列两侧。阿术、郭侃等大将的目光齐刷刷射来,像无数把出鞘的利剑。
臣刘整,参见大汗!刘整行跪拜礼时,余光扫过沙盘。那里每一处城垛、每一条巷道都与他梦中所见分毫不差。
忽必烈抬手示意内侍赐座。这位蒙古大汗今日穿着绛纱龙袍,用带着草原口音的汉语说道:“刘爱卿的《平宋三策》,朕已阅过。今日特召众卿共议。”
刘整深吸一口气,起身指向沙盘:襄樊二城夹汉水而立,乃南朝命脉。若用回回砲轰其城墙,再以水师断其浮桥…他手指划过汉水,“不出三年,江南可定!”
殿中顿时哗然。老将史天泽捻着白须质疑:“当年蒙哥汗亲征尚不能下,刘将军何来把握?”
此一时彼一时也!刘整突然提高声调,贾似道专权,宋廷腐败。末将愿立军令状!他转身时,腰间虎符与玉佩相撞,发出清脆声响。
年轻的刘垓见状,立即出列跪拜:“末将愿为先锋,赴汤蹈火!”
忽必烈目光在父子二人之间游移,突然抚掌大笑:好!朕命刘整为镇国上将军、都元帅,统率汉军…话音未落,殿外忽传急报。
一名风尘仆仆的驿卒跪在殿前:“报!南朝吕文焕增兵襄阳,夏贵调集战船三百艘!”
刘整闻言,脸上刀疤微微抽动。他望向殿外南方的天空,仿佛已经看见烽火连天的襄樊城头。秋风穿堂而过,带着远方的战鼓声,在大明殿的金砖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