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随想

投资点点滴滴,在投资的道路上与大家共同学习
正文

别被市值吓退:英伟达真的已经涨到顶了吗?

(2025-07-30 19:55:17) 下一个

很多人在买股票时,总会先看股价和公司市值(Market Cap)。比如看到英伟达(NVIDIA)或微软(Microsoft)市值高达几万亿美元,甚至有媒体把它们拿来与美国或日本、英国等国家的GDP相比较,说什么“英伟达的市值已经超过德国全国GDP”,让人下意识觉得:“涨太多了,空间不大了。”

但这是一个容易误导投资者的观点。

市值只是市场在某一时间点对公司未来成长与盈利能力的估值。它只是一个衡量尺度,和国家GDP相比并没有实际意义。

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公司未来是否能持续成长,是否具备竞争护城河,是否能维持高利润与健康的现金流。

市值高 ≠ 涨不动,看清企业质量才是关键 英伟达目前的市值大约是 4.3 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7月)。听起来确实庞大,但我们看看背后的基本面: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4月)收入为441亿美元,同比增长69%。

  • GAAP毛利率为60.5%,非GAAP毛利率为61.0%。

  • 若剔除对华出口限制导致的H20库存减记,调整后毛利率可达71.3%。

  • 过去12个月(TTM)营收增长约86%,上一财年全年增长率为114%。

  • 自由现金流达1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增速略低于2024年高峰,但英伟达仍是当前市场上少数兼具高增长、高利润能力的公司之一。

P/E太片面,PEG才是真正衡量高成长股的利器 很多人看到英伟达的市盈率(P/E)大约为60,就直觉认为“太贵了”。但对于高速成长的企业来说,单纯看P/E不够全面,PEG(市盈率除以增长率)才是更合理的评估方式。

来看“科技七巨头”(Mag7)的PEG对比:

公司 P/E 年收入增长率(估) PEG
英伟达 60 86% ~0.70
微软 35 15% ~2.33
苹果 30 8% ~3.75
亚马逊 60 25% ~2.40
谷歌 28 20% ~1.40
Meta 33 30% ~1.10
特斯拉 70 20% ~3.50

可以看出,英伟达尽管P/E不低,但由于其成长性极高,PEG反而是最低的,甚至低于1,表明其股价实际上是被低估而不是高估的。

10万亿美元市值,英伟达能实现吗?

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到2030年英伟达市值有望达到10万亿美元。这可能吗?

让我们从几个关键因素来看:

  1. AI市场总潜在规模达数万亿美元,包括AI芯片、AI服务器、训练与推理平台等。

  2. 英伟达在AI GPU市场的市占率仍超80%,即使未来降至50%,依然是巨大的市场份额。

  3. 英伟达不仅卖芯片,还拥有CUDA软件生态、DGX系统、Omniverse平台、AI订阅服务等高附加值产品,构筑深厚护城河。

  4. 客户基础强大,包括AWS、Azure、Google Cloud、Meta、OpenAI等全球主要AI玩家。

  5. 如果未来年营收增长率保持在25~35%,毛利率维持60%左右,长期来看10万亿市值完全具备可行性。

总结 看到一家公司的市值达到几万亿美元,不应轻易断定“已经涨完了”。投资者更应关注其成长质量、商业模式、利润能力和未来现金流潜力。

英伟达的估值虽高,但考虑到其技术优势、客户基础、强劲的成长速度与极高的利润率,现在可能仍处于“合理偏低”状态。

下次再看到“市值超过德国GDP”之类的说法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市值只是一个数字,真正决定长期股价走势的,是企业的质地与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