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海 雪 影
芮麟
引言:先父芮麟(1909--1965),1925年12月26日该篇毛笔字写成的初稿,文革劫后,发现尚存笔者国内家中未被焚毁。这是他1926年17岁时的处女作,在《无锡新闻》副刊《艺海珠尘》上发表,已百年。建国后,他也是被现代文坛长期遗忘的一名过客。
笔者衷心感谢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研究的学者陈子善、蔡翔先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与研究视角下,将该文与先父1935年的《万山雪照一灯明》两篇散文,从文学资料故纸堆中发掘出来,与鲁迅、梁实秋、沈从文等同代作家的名篇一起,辑选入《雪——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一书,200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行。因先父背景资料在一个甲子的时代变幻中缺失,及某些人所共知的大环境所限,他早年的人生业绩,鲜为人知。由于《雪》书里,未对所选之文注明出处,亦无作者简介,只是语焉不详地略过,殊有遗憾。
从先父二十年代末期至1948年间他出版发表的作品自述,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及沪、宁、杭、锡、汴、渝、青等地多处图书文史资料保存中可知,这篇处女作1930年已集入他的《自然的画图》单行本,在无锡版行;1934年该文在《无锡导游》书中,又名《梅园游记》;1985年他于“城头变换大王旗”时的“政治嫌疑案”被撤销正名后,笔者2005年有幸将该篇辑入其《神州游记(1925--1937)》一书,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行;2016年笔者将该文与先父的其它数十篇散文,另辑入《芮麟山水情缘》,由北京的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版行。先父的文坛留迹和在民国文官考试中的获奖史料等,从谷歌词条检索及民国考试院档案馆中,皆可获询。
在中国文苑,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先父曾是国内文艺作品的评论者和文学作品的热心创作者,1931年4月,上海《读书月刊》曾将父亲列视为“国内著名文艺理论家”之一,而名彰;在履行全民族抗战使命中,他作为文学艺术和民众教育的呐喊者,是以身御敌的行动者,文坛曾留有点滴创作。其后半生,被沧桑岁月磨蚀,噩运摧残,时势湮没,却未被俗风陋习熏染,未曾趋炎附势,追逐虚荣,曲意逢迎与合污。作为一名走进现代历史的诗人作家和五十年代的中学教师,他在内忧外患的莽苍苍行之迹,有过重大转折,但其信守不贰,倾注情感,付诸挚爱的惟一,依然是饱受苦难的祖国,是被中华民族长啸云天,浴血奋战,拯救过的悲运祖国,是生育养育炎黄子孙千秋万代,渴望和平民主及光明的华夏祖国,而无其它!
先父是上世纪国难时期以“勤将山水化诗媒”而驰誉中国现代文坛,1946年获得国民政府颁抗战胜利勋章的诗人作家,其抗战诗集《莽苍苍行》同期获考试院颁优等奖留史,又确是长期夹挤在台海政治板块罅隙中既未南渡,又未北归的一名被忘却的冰海浮沉者和隐逸求志者,是那个历史时代里特立独行的一名爱国文化人。
为使当今海内外读者能鉴赏到中国现代文坛近百年前的些许散文,笔者兹将该文及《万山雪照一灯明》两篇先人昔日作品,继续在文学城网站,以博文史料形式敬献与致礼 ——芮少麟。
《雪——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一书的编辑例言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亦不胜枚举。散文一体,论者尽有不同解释,但涉及风格之丰富多样,语言之精湛凝练,名家又皆首肯之。因此,在时下“图像时代”或曰“速食文化”的阅读气氛中,重读散文经典,便又有了感觉母语魅力的意义。
本着这样的心愿,我们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了重新的分类编选。比如,春、夏、秋、冬,比如风、花、雪、月……等等。这样的分类编选,可能会被时贤议为机械,但其好处却在于每册的内容相对集中,似乎也更方便一般读者的阅读。
这套丛书将分批编选出版,并冠之以不同名称。选文中一些现代作家的行文习惯和用词可能与当下的规范不一致,为尊重历史原貌,一律不予更动。考虑到丛书主要面向一般读者,选文不再注明出处。由于编选者识见有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因此,遗珠之恨也将长在。这些都只能在编选过程中逐步弥补,敬请读者诸君多多指教。
《雪——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一书的目录
雪 鲁迅 1
雪 梁实秋 3
雪 沈从文 6
雪 鲁彦 15
雪天 萧红 20
“大雪”这天下了大雪 冰心 23
雪窗断想 柯灵 25
雪 赵清阁 27
雪的回忆 李辉英 30
雪 缪崇群 32
雨雪之怀 彭燕郊 34
雪 萧炳实 37
盼雪 张炜 42
雪的话 羂索 45
给心房下一场雪 刘心武 48
雪夜 郁达夫 51
雪夜 石评梅 56
雪夜 毕基初 60
春雪 孙福熙 61
飞雪 萧红 63
春雪 刘白羽 66
初雪 尉天骢 70
雪晴 沈从文 75
春雪化时 鲍尔吉·原野 82
夏雪 黄国彬 90
雪画 刘成章 94
雪晚归船 俞平伯 101
我喜欢下雪的天 冰心 103 雪夜 冯至 105
柚子树与雪 施蛰存 109
雪 张秀亚 111
雪夜有佳趣 思果 114
雨夹雪 刘心武 118
雪之舞 邵侗 122
听雪记 毛锜 125
香海雪影 芮麟 130
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 135 -西湖的雪景 钟敬文 141
风雪华家岭 茅盾 148
万山雪照一灯明 芮麟 153
陕北的彩雪 毛锜 157
赤道雪 杨朔 161
雪山情 刘白羽 171
阳关雪 余秋雨 174
北庄的雪景 张承志 179
雪的沂河 阿英 186
我可爱的雪乡 阿成 189
乡雪 杨明显 195
岑寂与风雪的俄罗斯 李公明 199
香 海 雪 影
芮麟
乙丑冬至前三天,恰遇大雪,我同了几位朋友,踏雪到梅园去看雪景。雪里的梅园,别有一番风味。可惜我描写的本领不高,不能把当时的真相曲曲传出,只记了这篇流水账。
“雪啊!……雪啊!”一阵骇异而带喜欢的声浪,惊起了恹恹未醒的我,放眼一望,果然白茫茫一片模糊:疏疏的柳条和枯黄的叶儿,都妆成银枝玉叶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这样兴奋地立在楼窗边,欣赏大自然间光明、温柔、祥瑞的景象。早餐后,雪花越下越大了;那癫狂也似的粉蝶儿,密密层层,团团片片,风推云涌般扑向地面上来;不料这漫天飞絮,竟鼓起了我们踏雪探梅的清兴。当时结合了六七位同志,个个精神抖擞,预备和风雪交战。虽然各人颈里都围着手巾,但是无情的冷风,还是呼呼地向面上刮来;而偏惯弄人的粉蝶,仍旧不住地向颈里直钻。平时崎岖难行的马路,现在给雪花轻轻地填平了;雄伟俊秀的龙山,罩着一件缟素舞衣,因雪花的飘动,银光闪烁,也似乎在那里微微舞蹈似的。田里青葱的麦苗,覆着洁白的雪花,更加雅美,简直把我们几个清游徒陶醉了。
春日的梅园,杏雨飘梅,多么美丽啊;夏日的梅园,熏风拂荷,多么爽畅啊;秋日的梅园,霜菊飞黄,何等幽逸啊!今日的梅园,却不同了:苍山覆雪,明烛天南,虽没有春日的红杏,夏日的绿荷,秋日的黄菊,但依旧美丽、爽畅、幽逸,正所谓总四时的胜景于一朝了。我们狂歌呜呜,深深的空山,寂寂的梅园,暂时给我们变热闹了。几十只野八哥,聚在苍翠的冬青上,弄它们的如簧之舌,似乎领略了大自然的款款深情,在那儿歌颂自然之美般的。我们到处都见杈桠错落的梅树,但还含苞未放。这时雪下得慢慢儿小了,忽有位同学拿了几枝梅花,笑盈盈地走来说:“梅花开了!”我们很觉奇怪,想到这样冷的天气,梅花哪会开呢?大家便跟他走,果然篱边有腊梅三四枝,寒梅几枝,也都开着满满的花儿,暗香浮动,时时同飞絮送到我们的鼻管里来。梅花本是百花的先锋,现在这几株梅花更是先锋队中的先锋了。“此花自信无轻骨,不向春风乞笑怜。”二句把梅花的冰肌玉骨和冲寒冒雪的精神、气节,描写得淋漓尽致了。昔人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去“有梅无雪不精神”,可见古人总将雪与梅相提并论的。单梅固然寂寞,单雪也觉扫兴,现在梅雪都有,我们竟得流连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仙境,享受清福,正是天假之缘了。
诵豳堂侧的枫林,前星期我们来的时候,叶儿被夕阳照了,红得和火烧一般;现在刮了几天风,枫叶都掉在墙角,积成厚厚的一层,上边盖着雪花,好像一条棉被。远望太湖,但见满眼迷茫,既看不见浊浪排空的雄壮气概,也看不见水波不兴的秀丽景象。因为大自然间的一切,都给雪花搅乱了。湖边峰峦接连着云霞,云霞也接连了峰峦,几乎没有区别;但是云霞的距离毕竟远,颜色比较的淡些,峰峦的距离毕竟近,颜色比较的深些,所以虽在这漫天风雪的时候,约略还可辨认;倘使远远地望去,便觉模模糊糊一片,真的不能指出哪是峰峦,哪是云霞了。浩浩无际的湖面,好像一张白纸,那大小的风帆和远近的山峰,就如纸上的画图;湖心里的船篷,粗粗一看,竟是紧贴在峰峦的半腰里,构成一带白光。我平时看见图画上,往往湖里的船篷,画在湖边的山腰里,我总有些怀疑,现在看了这幅自然的画图,便恍然大悟了。湖边的独山,高低和我们所处的地位差不多,好像案台一样排列在面前;到此远近几十里的风景,已一览无遗了。诵豳堂里的对联,都是平日看惯了的,本没有什么特别引人的地方,但是今天因有洁白的银雪和破雪而开的寒梅,所以感想也仿佛有些不同。我们愈走愈高,而所见的风景也愈奇愈妙,到小罗浮时,觉得群山环拱,已置身于凌虚御境了。“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方上一层楼”,我们在诵豳堂时,自谓四周的景象已一览无遗了,哪知到此却另有一番胜概啊!到招鹤亭,地位已是极高,幽美的风景,满眼呈前,可是那无情的风和无知的雪,相逼刮到脸上和颈里,叫人不可久留,于是我们便和亲爱的仙境告辞了。一线的骄阳也已从雪缝里慢慢儿透出和暖的光辉来,这时各人的心田里,充满着快乐、幽逸、超脱的念头,至于忧虑、烦恼、悲愤的心理,早已与雪俱化,消归九霄云外了。
1925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