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佳8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正文

A Thin Place --读《不可抗拒之欢喜冤家》

(2025-08-21 14:17:04) 下一个

最近在读一本魔幻爱情小说《The Irresistible Urge to Fall for Your Enemy》我翻成《不可抗拒之欢喜冤家》。

书中的男主Osric是Fyren刺客教团的首席刺客,却患了一种叫seith rot 的魔法衰竭症,后果是他的魔力乃至心智会遭受侵蚀,最终难逃教团毒手。而唯一能救他的人,却是对立的Fairhrim治愈者教团中最顶尖的医者,女主Aurienne。两人在被迫合作中,上演了一出“情不自禁爱上敌手”的浪漫喜剧。小说Slow Burn(慢热),从敌人到爱人,渐入佳境,读来轻松活泼,机锋十足,对话机智幽默,且充满调情戏谑的场景,蛮有读头的。

我今天要写的却和故事内容无关,而是从书里学到的一个新词:Thin Place。因为是魔幻小说,类似《哈利波特》,里面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幻术魔功,场景变换也像孙悟空一下眨眼就能飞跃千里。女主的教团受到胁迫,必须治好男主的病,才能自救。女主试图用一种古法来医治男主,而这个古法要求的治病地点必须是在每个月月圆之日的Thin Place。直译是“薄处”,讲不太通。

书中是这样解释"thin  place"的:

“Thin places. Between places. Places where the stitches between our world and the Otherworld fray. Crossroads. Places at the edges of things.  … And times at the edges, too. Dusk or dawn. Or moments between things – between the calm and the storm, between tidal shifts, between winter and spring. “

“薄处,一个介于两界之间的地方,我们的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接缝开始松散的地方。十字路口,边缘的所在。。。还有边缘的时刻,黄昏或黎明。或者事与事之间的片刻,在平静与风暴之间,在潮汐更替之间,在冬与春之间。”

多么诗意的描写,“薄处”(Thin Place),那是天地,人界与神秘世界之间的边界变得稀薄,容易穿透的地方或时刻。 在那里,天地交会, 天人相接和交融。

我们来体会一下那情那景:                    

“The sun hovered at the edge of the horizon and was, for a moment, both under it and over it,  and, for a moment, it was neither day nor night. The earth tilted. The sun found  its vanishing point… Above them hung the full moon – ghastly, beautiful, uplit by the dead sun. A solitary raven made an arcing trajectory across the sky.

“太阳悬在天地交汇处,刹那之间,它既在地平线之下,又在之上;那一刻,不是白昼,也不是黑夜。大地微微倾斜,太阳朝着那个点遁去。高空之上一轮满月,如幽灵般美丽,已然陨落的太阳余光从下而上拱托着它。一只孤独的渡鸦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Osric, under Fairhrim’s palm, stood motionless in this place between sea and earth and winter and spring and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and he hoped. A translucent cloud passed the moon; the landscape grew insubstantial and twinkled unsteadily between pearl and black. In the stillness, the pace of time felt altered. A minute passed like an hour. The horizon felt wider”

“在Fairhrim的掌下,Osric一动不动地伫立着 -- 在海与陆之间,在冬与春之间,在生与死之间,他盼望着。一缕半透明的云飘过月亮。大地的景色变得虚幻,在珍珠色与漆黑之间忽明忽暗地闪烁。静谧之中,时间的步伐仿佛被改变,一分钟如同一个小时,地平线也似乎更加辽阔。”

写得真过瘾和透彻,我的心也和书中的景和人呼应起来。

那么,此情此景此心境,我们是不是也曾经历?或于登高望远之地,或在远足踏青,远离喧嚣闹市之时?几周前的一个周末,和朋友们一起去纽约Minnewaska State Park登山看湖。公园有两个湖,一小一大,小的那一个就在公园入口处,近,人也多;另一个,要徒步几个迈,翻过山头,才看得见。当我们长途跋涉几个小时,静静地湖水终于映入眼帘时,山水之间,只有我们几个人。天有点阴,湖水天色汇映成一片朦胧,我不由脱口而出:“Thin Place!”

在写此文时,我也想到了耶稣的门徒彼得和记载在马太福音17章耶稣变像(Transfiguration)的故事。那一天,耶稣带着他喜爱的三个门徒彼得、雅各和约翰上山。在山顶,在他的门徒面前,耶稣变了形象:他一袭白衣洁白发光,脸面明亮如日头。旧约中的先知摩西和以利亚一同显现,与耶稣说话。彼得(在新约中,彼得一直是个豪爽鲁莽讲真话的汉子,被耶稣所喜爱,所以后来他成为教会的奠基人)在惊讶和恐惧中,又极想留住这神圣的时刻,就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话音未落,忽然有一朵云彩遮盖他们,云中传出声音:“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

这是神的国度突破时空的一瞬间,仿佛天堂的帷幕被掀开了,让人得以窥见另一侧的永恒。那一刻,在那座圣山上,天与地的界限仿佛消融了:门徒们看见了荣耀的基督在天上的形象,遇见了在天国里的摩西和以利亚,还听见了天父的声音,那情那景,真是“thin place”了。彼得想在那里搭棚,想必就是要留住那美好神圣的片刻,不愿下山回到尘世之中吧。

说到尘世,那里有没有thin place呢?去年秋天,在纽约一年一度的Open House日(建筑开放日),我走进了位于曼哈顿东29街的Church of the Transfiguration,中文翻成显圣容堂,因为是在闹市一隅,又称街角小教堂(Little Church Around the Corner)。在曼哈顿的“钢铁森林”中,从喧嚣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中,推开厚重的木门,瞬间有一种“穿越感”,喧嚣被挡在另一个世界, 时间的流动也慢了下来。外面是分秒必争的纽约时钟,里面却像进入了静止的永恒。教堂高高的拱顶和彩色玻璃,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桥梁和窗口。这里是天与地的交汇处,是在人间高楼之间撕开的一道缝隙,有光透进来。我坐在长椅上,忽然觉得整个心灵都轻盈起来,所有杂念都被抽离。在那一刻,我仿佛明白彼得当年在变像山上想要搭帐篷留住瞬间永恒的心情。这里就是尘世中的thin place了。

 

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心里也都有一个thin place呢?那是圣灵内住的地方,是我们和神相遇的私密空间。每当读圣经入迷之时,便有一种无名的幸福感会溢满胸口,那一刻,天空开了,所有世间困扰烦琐,全都不重要了,我们被提到一个高处,与神相逢,天人合一;祷告时,我们像是在和最亲近的阿爸天父诉说心事,分享苦乐,我们站在世界的边缘,天父在那不可及的彼岸伸出手来,紧紧拉住我们,人神之间遥远的鸿沟,因着神对我们的爱合拢了,祂的手成为我们在虚空中的支撑和通向天国永恒的道路。

最后附一张女儿男朋友在罗马西斯廷教堂偷拍的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天顶画“创世”(Creation of Adam),左边的亚当,手微微伸出,右边的上帝,急切地向亚当伸出手去。两只手的指尖几乎相触,但那丝空隙却无法逾越。。。今天,借着耶稣的十架救赎和神的爱(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我们的手和神的手握住了,在thin plac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娜佳8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的表扬。这篇文章收到三个点赞,我要飘起来了:)愿神继续祝福我,给我灵感,能写出感动人的好文章。年轻时在中国我挺爱写的,到了美国后,就再没写过,直到五月份去曼哈顿走了20迈,收获满满,LD鼓励我写下来,这一发就不可收了。只是觉得手生疏了,许多中文词想不起来了。有菲儿在这里鼓励我,我就坚持下去。你的“书评活动”的帖子,我收藏了,慢慢读大家的书评。谢谢菲儿把我的文章也收录上去!

说到投稿,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政治不正确了,读的是魔幻小说呀,至少我得把书的封面隐去吧, 哈哈!
娜佳8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y888' 的评论 :

谢谢Mary的鼓励!你分享的在山上时刻那说不清的喷涌的喜乐感恩体验很感人。感觉你特别爱神,心地柔软善良,神一定也喜悦你。愿你常常喜乐,时时和神同行!神祝福你!

说到偶像巫术的东西,是不是魔幻小说也属此范围?我还是爱看呀,就像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也爱读。求神带领吧,不要让我误入歧途:)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1

同赞!很棒的分享,Thin Place让我想到了圣经中的窄门。:)娜佳的这篇书评写得真好,将圣经融会贯通其中,像一次灵性的远足,从小说的幻想世界走入现实的山水,再进入圣经的神圣时刻,最后回到自己心灵的体验,很是深刻,感人。既有文学的光彩,又有神学的深度。可以投稿海外校园或是使者杂志。:)谢谢你真诚的分享。收藏到书评活动中去了,多谢!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412/28038.html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娜佳85' 的评论 : 好文,鼓励!

我的山上时刻较少,希望以后更多。平时是道理上明白得多,但喜乐不多。还会想自己的得失;山上时刻则是说不清的喷涌的喜乐感恩,道理还在,但是很多爱,没有丝毫负面的。

因为我之前拜过偶像,所以偶像教巫术的东西现在不碰,哈利波特都拜拜了。因为实践中,这些东西灵里会带来搅扰。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神按照个人的清醒带领。
娜佳8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谢谢如斯前辈的留言,得到您的表扬,特别高兴。这篇读书笔记是挺用心写的,我自己也很满意。想了好几个礼拜才动笔呢,然后有一天灵感就来了。在写的时候,也有许多灵思不停地涌现出来,比如结尾,原来没有想到过。也要感谢现在的电子书,读时可以留下 bookmark,便于查询和反复阅读。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的确是写得很过瘾很诗意的thin place,放宽接缝、放慢时刻来写。论到现实界和超越界的边缘处,待我细细体会你,学习了。赞这样的读书笔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