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2025春末夏初的中欧行之十二 -- 布达佩斯:多瑙河边姐妹花 傲立两岸争芳容”
在布达佩斯的第二天,早晨醒来,就看见天阴沉沉的,要下雨的样子,气温也陡降,从昨天的80多度一下子落到了50多度,穿一件外套感觉还压不住,冷气飕飕地往里钻。我们走在街上,只好佝偻着肩,加快步子,心里想着走走人就会暖和起来。
我们的酒店离河边特别近,走几步就到了白色的伊丽莎白桥边。想着晚上要去坐游船,最好先把集合地点找好,晚上不会迟到。按图索骥,Google地图引路,很快找到5号邮轮码头,看着像模像样的,还有维京号大邮轮停在那儿呢!离白桥也不远,约莫走5分钟的路。(这里先埋个悬念,我们晚上见)
接下来,我们准备去看纪念二战牺牲的犹太人的鞋履展,可没走几步,这大片的乌云就压上来了。
抽空不忘拍下身边的美景--青山、绿水、红瓦屋顶的房子、白色的游艇,还有对面山顶的自由女神像。
从桥底下看对面,别有洞天。
接着。。。接着就下雨了呀,只好继续别有洞天,呵呵!
雨小了些,但看样子不会停,淅淅沥沥的,但总比瓢泼的好,我们打着伞,深一脚浅一脚的避开水淌子,勾着手臂,但仍不时有水丝溜进来,打在脸上,头发上,湿嗒嗒的,难受。景色却是好的。看对岸的布达城堡和马加什教堂,仿佛在远处暗中观望老朋友,心中有些窃喜,我是认识你的。这红瓦黄墙绿顶的房屋嵌在这黛色的水天间,是西洋画的美。我倒更愿它们全是一色的,那便有中国水墨画的味道了。回过神来,这里是布达佩斯,哈哈!
鞋履雕塑到了。很有意思的是,布达佩斯的多瑙河岸是没有护栏和护墙的,仿佛一步就可以踏入河里,可能是为了视野的开阔和更好的观景效果吧!
这些铸铁的鞋履就这样凌乱地散落在河岸边,让我们在脑海里真实地回复二战中那残忍的一幕 -- 成千名的犹太人就这样被德国兵和当地的法西斯武装“箭十字党” 徒推入河中,消失了。。。因为鞋子值钱,他们被命令脱下鞋子。。。
其实匈牙利的犹太人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曾经相对安全,虽然歧视犹太人的反犹法案一直存在,但政府并没有暴力迫害当地的犹太人,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驱逐,他们总体上仍能生活、工作、上学,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即使是在1941年,匈牙利正式加入了轴心国并出兵苏联战场后,首相米克洛什.卡莱伊(Miklos Kallay)仍拒绝交出本国犹太人给纳粹。在1941-1944年这段时间,匈牙利政府试图维持独立的反犹政策,既迎合德国,又保留主权。在当时的欧洲,这是极为罕见的。
转折点发生在1944年3月19日,临近二战结束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匈牙利犹太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那一天,德军发动玛格丽特行动(Operation Margarethe)占领匈牙利,以阻止匈牙利脚踏两只船,暗中与盟军秘密谈和。纳粹随即在布达佩斯设立盖世太保 总部,由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亲自指挥匈牙利犹太问题的解决方案,原来的亲德,但并非纳粹主义者的卡莱伊首相,被免职,由纳粹支持的多梅.斯托亚伊(Dome Sztojay)取而代之。斯托亚伊上台后,整个匈牙利队的犹太政策立刻转向暴烈和纳粹化,霍尔蒂摄政王也被迫合作。
(注:阿道夫.艾希曼就是那位臭名昭著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的主要执行者,有大屠杀的建筑师之称,战后隐姓埋名,全家逃亡阿根廷,后被以色列摩萨德秘密逮捕并带回耶路撒冷。经过著名的公开审判后于1962年被处决,并引发“服从命令的恶”(the banality of evil)这一全世界的反思)
从1944年5月至7月短短的8周内,匈牙利全国就有大约43万名犹太人被驱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几乎全部被屠杀。这是整个大屠杀中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驱逐行动之一。虽然在国际压力下,政府在7月停止了驱逐,但同年10月,纳粹再次发动政变,扶植极端亲德的箭十字党(Arrow Cross Party)上台,他们的恐怖统治使国家彻底限于崩溃。在苏军日益逼近,战争接近尾声的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箭十字党徒和德国人一起毁坏工业设施、炸毁桥梁、劫运财宝。他们佩戴臂章,全副武装,四处出没,抓捕逃兵和犹太人,这些被抓者在受到非人折磨后,被投入多瑙河。幸存者,则被集中起来,徒步赶往德国,大部分人或在途中被处死,或因饥饿、寒冷和精疲力竭而丧生。
到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布达佩斯时,匈牙利大约有56万犹太人遇害,占战前犹太人口的70%以上。令人唏嘘的是,匈牙利是最后一个被纳粹占领、却付出极惨重代价的一个国家。这个多瑙河边的鞋履展只是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历史不容忘记,也不容重复。每天,都有人在这里献上鲜花,以纪念那些长眠于多瑙河的壮士!
5月,正值二战结束80周年,在这个阴咧咧,雨绵绵的早晨,我们来到多瑙河边的鞋履展,凭吊这些牺牲的烈士,也是特别应景 。
从这里望向对岸,正是马加什教堂。多瑙河水在雨水的击打下,也变得凝重起来。
转身,就是昨晚灯光下无比绚丽的国会大厦(Hungarian Parliament Building)。在白天看,仍是个壮观的庞然大物。
这是正面入口,面对科苏特广场。
这座历时17年(1885 - 1902)才建成的哥特复兴式(Gothic Revival)建筑,是欧洲最宏伟的国会大厦之一,高96米,共有691个房间和27个入口。说起它的高度,也是有来历的。公元896年,马扎尔人进入喀尔巴阡盆地,建立匈牙利。所以896是匈牙利民族的诞生年,96这个数字也就有了国家起源和民族认同的象征意义。除了国会大厦高96米,圣伊什特万教堂(St. Stephen's Basilica)也是高96米,代表 世俗政权(Parliament)与宗教信仰(Basilica)二者在匈牙利国家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表示,在上帝之上,没有任何世俗权力。
要知道96这个数字在匈牙利文化中还有哪些特殊的意义,请看我以前写的“聊聊我们这里的匈牙利人和他们的小吃”。
这座矗立在国会大厦门前的雕像是拉约什.科苏特(Lajos Kossuth, 1802 - 1894),他领导了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倡导匈牙利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独立。革命虽然失败了,他也被迫流亡英国和美国,但他是匈牙利的民族英雄,在人民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诗人裴多菲就是和他一起闹革命的。
我们走到国会大厦前面的平台上,看对岸的布达王宫、马加什教堂和渔人堡,是最清晰的,仿佛伸手可触。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最近的股市,英伟达NVDA借钱给OpenAI,OpenAI再用借来的钱去购买英伟达NVDA的芯片,内部循环,互利双方,俗称左脚踩右脚,双脚一起跳。好像布达和佩斯两岸的景色也是互惠互拱,不分伯仲,可是美了我们这些观景者 。
如果要参观大厦内部的话,需要事先预约,而且好像只发售团体票,所以个人是无法进入的。我们和它无缘:)
按计划,我们接下来是要跨过玛格丽特桥(Margit Bridge),去河中央的玛格丽特岛,走走那里的绿地、日本花园和古迹,喝喝咖啡,吃吃点心,在音乐喷泉旁坐坐,过一个浪漫休闲的下午,因为这场可恨的雨,只得放弃。
这是Google地图上截来的岛图,蓝色多瑙河围着一块绿地,是不是很诱人也很诗意?
雨越下越大,我们想了半天,还是去吃饭吧!吃什么呢?把所有的匈牙利+中欧的肉食以及古拉什(Goulash)牛肉汤在口里,脑子里和肚子里过了一遍,实在是意味索然,还是中国菜最好吃,所以呢,口腹之欲还是把我们带回了昨天的四川馆子。。。
路上经过前面提到的高96米的圣伊什特万教堂(St. Stephen's Basilica)。
饭后,天竟然意外地放晴了。喜出望外的我们,决定去登高爬盖勒特山(Gellért Hill)。我是很佩服我的忘年交闺蜜的,六十多岁了,一提爬山,毫不示弱,落地有声地干脆:“走!”
盖勒特山就是以这位盖勒特圣人(Saint Gellert)命名的。传说中,盖勒特是一位中世纪的殉道者,他原是意大利本笃会的一名修士,在匈牙利刚建国的时候受邀来帮助开国元首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传播福音。但后来,国王去世后,国内发生异教徒叛乱(1046年),圣盖勒特被叛军装进一个钉满铁钉的木桶里,从山上滚入多瑙河中处死。这就是矗立在山腰上的圣盖勒特雕像(St. Gellert Monument)。他手持十字架,俯瞰着佩斯一侧,像暗夜的一盏灯,始终引领着这个国家的基督信仰。
通往山顶的步道陡峭但便捷,顺着石阶一路往上就好了。又是图鲁尔鸟引路:-)
回望白色的伊丽莎白桥,宽敞时髦,整洁而流畅,让我想起上海的南浦大桥。说起这个,我和闺蜜都一致认为多瑙河和黄浦江是很相像的,水流一样地湍急,河水一样地脏兮兮,暗黑暗黑的,不明白为什们施特劳斯给他的圆舞曲起了这么个美丽的名字“蓝色的多瑙河”。看来,诗人和音乐家的想象力都是无边的。
在树影婆娑间再看佩斯。
爬上山顶,迎接我们的是自由女神像的背影。
说起这尊著名的青铜雕像,后面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这座女神像建于1947年,最初的含义并非单纯的“自由”,而是为纪念1945年苏联红军击退纳粹解放布达佩斯而建的。在雕像的底座上,原先有一段俄文和匈牙利文并列的铭文:“纪念解放我们脱离纳粹暴政的苏联英雄们”。然而,这种纪念带着明显的政治意味,因为在随之而来的几十年中,匈牙利实际上转入苏联的控制之下,成为它的卫星国之一,“自由女神”更像是一个讽刺的代号。
1991年苏联解体,匈牙利重获民主,布达佩斯人并没有拆除这座地标性雕塑,而是选择重新解释她的意义 -- 原来基座周围的苏联士兵雕像被拆除了,俄文题字也被删去,并重新刻上新的匈牙利文铭文:“献给为匈牙利的独立、自由与繁荣而牺牲者”。从此,这座俯瞰多瑙河与佩斯城的女神像成为真正自由与尊严的象征。
可惜,我们在山顶只能看到侧面。我相信,一定是有路可以绕到正面的,可我们两个笨瓜怎么也绕不过去,呵呵,只能作罢,到山下远观正面吧!
下山途中,看到两只猎犬,以闪电般飞快的速度在追逐主人的飞盘,从我们眼前掠过。这种长相高贵的猎犬,我们还从未见过。拍下照片,查一下,原来叫萨路基猎犬(Saluki),也叫波斯猎犬,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雅的犬种之一,源自中东地区,尤其在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出现,被称为“法老的猎犬”。它的身材颀长,毛发如丝质般飘逸,步伐优雅、流畅,像羚羊一般敏捷,眼神温柔却警觉,以速度和耐力著称,奔跑可达时速60公里。是不是和以狩猎和畜牧为生的阿拉伯人常住沙漠有关,他们训练出来的猎犬或猎隼(Falcon)都具有敏锐、凶猛、专注、忠诚和快速的特性,并都被解读为高贵与勇气的动物。
下了山,我们从正对着自由女神像的绿色自由桥走回佩斯。
这是自由女神像的正面,飘扬着的匈牙利国旗忠实地与其相伴。
晚上,我们去夜游多瑙河。9点的船,想着码头走路10分钟就到,我们提前半个小时应该不会误事。却差点悲剧了。跟着Google地图,走到5号码头,早上的邮轮还在,却不像要开拔的样子,门口有收票的,是去吃宴席的,给看门的看我们的游船票,个个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也不会说英文。我们知道肯定走错地方了。上得岸来,情急之下拦住对面走来的一位女白领,想她一定会说英文。果然,她仔细看过票后,用字正腔圆的英语告诉我们游船码头是在离这儿起码20分钟远的前方,需要坐某某号有轨电车才能到达,并热心指出公车站所在地,这时离9点只差10分钟了,我和闺蜜异口同声地说:“跑吧!”。于是,在布达佩斯夜幕下的多瑙河边,只见两个上了年纪的大妈,拿出跑马拉松的姿势,也顾不得细雨打在脸上身上的狼狈样,拔足快跑起来。当我们上气不接下气,跑到码头边上时,只听汽笛一声长鸣,我们的游船刚刚驶离码头。。。但是谁让这里是布达佩斯呢?检票员同情我们半条命都快没了的样子,一句话就把我们大赦了:“9:30,You can go!"。真是开心,这里不是维也纳,哈哈!
接下来,9:30-10:30一个小时的夜游多瑙河,堪称圆满。我们因为误了前一班船,这班船我们到得最早,所以坐在最前排,后来,雨越下越大,因为游轮的这一层是开放式的,没有窗户,雨点斜斜地打进来,后面的游客全跑底仓躲雨去了,只有我们几个坐前排的不受影响,在雨夜里欣赏了完美的布达佩斯。不多说了,放几张照片吧!
雨天的布达佩斯,让我们领略到它特别的味道,明天,是我们中欧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将怎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