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马大哈,天天读的圣经一直用的就是这张书签,女儿小时候做的。我天天拿起放下,却从没有认真地瞅过一眼。直到最近的一天,无意中上面的字猛然跳入眼帘:“The future depends on what you do today"(未来决定于你今天做了什么),眼光再往上移,便吓了一大跳:那不是一只烂苹果吗?
(我把书签上女儿的名字抹去了)
这一惊可不小,害我左思右想好几天。这张书签是女儿什么时候做的?我又是什么时候夹进圣经的?粗心的妈妈已经完全不记得了。看字迹,有点稚气,和现在的完全不同,应该是刚刚迈入teenager时做的吧?那这只烂苹果到底是啥意思?是她自己吗?那句“The future depends on what you do today"里的“you”又指的是谁? 是她?还是我们当爹妈的?原想问问女儿,但转念一想,她也不一定记得,电话里又说不清楚,还是等她下次回来吧。
想起女儿青春期的反叛,和她一个人锁在房间里画呀写呀地做这张书签时,心中的疑惑、焦虑和无助,却无人也无从诉说的心境,我的眼泪就不由落下来。女儿是担心自己长大后不成器吗?抑或是学校里同龄人的压力让她感到危机和重荷?女儿成绩一向优秀,可是同伴中的暗中较力,我们又何曾知晓?记得当年我和孩子他爸每天奔波于曼哈顿的公司和新泽西的家,十几个小时花在外面 每天回到家就是做饭,吃饭,关心的是今天钢琴弹了没有?离中考大考还有多久?周末又是在带着女儿奔波于这个补习班和那个才艺课当中悄悄溜走的。。。以至于现在女儿回家,看见后院种满的花儿和我们周末的Hiking和各种活动、聚会,问:你们为什么不在我小时候带我做这些事?人生不可以重新来过,所有的后悔药都是马后炮(hindsight)。仔细想想,我这个当妈的在许多方面是失职的。所以,当我盯着那个“You”发呆时,更多地是感到女儿对我的责备。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遍,我不会逼着女儿去上她不喜欢的钢琴课,也不会赶着其他家长的步子带她去各种的补习班。我会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去做她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这样我发了几天呆,然后猛然醒过来,不由地笑自己的庸人自扰。女儿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和所有华人的孩子一样,她努力用功,上了好的大学,有了好的工作,好的男朋友,快乐地生活在年轻人都向往的加州。人生啊,真有点像四季更迭,天气转换,哪里有不如意和缺失,它都能自我调节过来,找到平衡的支点。青春期的困惑也终究会过去,女儿长大了,成才了。记得前几年,女儿大学毕业,我们飞去加州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惊讶的发现,在她的斗室里,居然种了一百多种植物,书架上,床头,墙上,玻璃暖柜里,满目是绿意,扑鼻是清香。女儿告诉我们,我们的后院给了她灵感,加上她毕业前一年的gap year实习工作,让她有时间和金钱来打造自己的植物园。你看,基因的力量真是不可小瞧,而且,小时候我们没有给她的,她自己补足了。
我心里起的小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和女儿的电话里,我也没有提起书签的事。又过了几个礼拜,有一天上班和同事在线上聊天。同事向我诉苦,青春期的女儿突然和她疏远了,整天臭着张脸。同事向我讨教如何和女儿沟通的办法。我巴拉巴拉了一会儿,然后想现身说法,告诉同事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果不这么做会酿成什么样后果的严峻性,我拿出了那张“烂苹果”书签。如此这般解说一番,不料,同事打断我:“这哪是烂苹果,明明是一只咧开嘴在大笑的happy笑苹果嘛!”。我再一看,岂不是吗?就是一只哈哈大笑的笑苹果呀!我们俩笑得前仰后合,完全忘了这场谈话的初衷。
啊,我现在也全想起来了,女儿高中的最后几年,她有多快乐!就像一条正在奋力游向大海的小鱼,眼目所及,是开阔的蓝天和无尽的地平线,还有对于未来的无穷想象力和憧憬。那几年,我们成了好朋友,她常常滔滔不绝地向我推荐读过的好书,看过的好电影;我们乐此不彼地谈论学校里的各种八卦;我们一起去看学校,讨论未来的专业。。。那时,女儿学会了开车,我会鼓励并同意她自己开车去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工程学的入门讲座。一直不喜欢运动的女儿还参加了Cross-Country长跑队,期末居然拿到第三名。正是运动和多巴胺给了她冲劲和勇气。Governor Summer School和哥大周末对中学生开放的旁听课为她后来申请STEM专业垫下根基。我可以自豪地说,女儿的每一步前行里,都有我的脚印。女儿说,妈妈,我没想到,我们能成为好朋友。我的许多同学,可不是什么都和妈妈说的。哈哈,我权当将此作为褒奖吧!
回过神来再端详那张书签,烂苹果不见了,在那只笑苹果里,我也仿佛看见了女儿灿烂的笑容。
其实,在女儿的成长岁月里,我最引以为豪并认为做得最对的事情便是带她去教会。在她的世界观还未成型,还未在世俗的熔炉里被试炼的时候,她能够认识神,柔软的心被神触摸, 爱抚和塑造,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和许许多多受美国民主自由思想熏陶的孩子们一样,在大学里,我女儿开始离开神,离开教会。但我相信,圣经里传统的价值观念已在她心里扎下根,并影响她的一生。年少时神对她说过的话会指引她在遇到人生十字路口时作出正确的选择。总有一天,神也会矫枉过正,重新带她回到祂的怀抱。
烂苹果也好,笑苹果也罢,“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便是我做得最对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