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神分裂患者的故事——牛津疯学生

(2025-07-03 15:38:26) 下一个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

     到了大四,过于依赖朋友的艾琳因为好友的陆续离开而再度失控。

     毕业回家的那段日子,幻觉有规律的出现,她完全无法分辨真假。

     有时,幻觉似乎比真实的世界更为真实——她被送进

    戒毒所,工作人员抢走她的亚里士多德,用蛮力将她制服……


      如同忠实的影子,幻觉一路追随到了她前去读研的牛津大学。 
 
     在牛津,她听不懂讲座,无法理解所读的文字,撰写的论文不知所云,让导师彻底蒙圈……

     “地下室的怪物”在她耳畔叨叨不休。

     “你是失败者,你很坏,你应该去死!”
 
      情况越来越糟糕,几度心理咨询之后,牛津医学院精神病分院的医生要求她住院。

      艾琳偷偷溜出病房,独自漫步在牛津校园,绝望和孤独让她艰于呼吸。

      她感觉自己像一个来自地下洞穴的肮脏的潜入者,玷污了这所瑰丽的“精神圣殿”。 

      “你在呼吸,对于你这样邪恶的一坨屎来说,实在是太浪费氧气了!”

      “你必须往身上浇汽油,再点燃一根火柴——你其实是一个女巫。”
 
      
       艾琳坚定地拒绝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直到有一天照了镜子。

       镜子里疯女人的形象吓到她了——那是一个枯瘦苍老的女人,眼神空洞,头发蓬乱,衣服肮脏。

      艾琳妥协了,第一次服用了抗抑郁症的药物——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的镇静作用很强,焦虑和愤怒很快减轻。艾琳变得平和了,仿佛开启了一个慢动作的模式。

      药物副作用非常明显——口干眩晕,思维滞钝,但这些与久违了的整晚好觉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半个月后,艾琳不顾劝阻返回了学校。

      “拜拜啦精神病院!这一别必是永别,不必怀念我!”

       一切如她所愿。服药4周之后,她的思路逐渐清晰,欣喜地感受到食物美味、空气清新。

      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轻松又愉快,浪花一朵朵。

      吃饭、睡眠、学习,一切都没有问题。

      到了期末,当艾琳被一篇论文的思路卡住的时候,“地下室的怪物”又来骚扰她了。

      更可怕的,阿米替林不再起作用。

      短短几周之内,她的体重降到了43公斤,而她有一米八的个头。

      艾琳连滚带爬地逃回了精神病院。


      后来查看自己的病例,医生当天的记录是:令人恐怖。

      艾琳如此痛恨自己,并以绝食作为惩罚。

      “用食物来滋养邪恶?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她更倾向于烧死自己,这种惩罚更为公允。

      所幸,在精神病院实施这个计划并不容易。

      二进宫的艾琳比第一次煎熬得多,全身说不出的疼痛和不舒服。

      她清楚地感应到头脑中某种有生命的东西不断向她发出指令:“伤害自己!去医院地下废弃的隧道吧!”

      于是,她像被攥住了手一般,不由自主地用烟、打火机、开水烫自己,在精神病院阴暗恐怖的地下隧道独自游荡。


      在医院住了4个月,艾琳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虽然她只有21 岁,对她来说,她的未来如同科幻片中的场景,与她毫无关系——她深信自己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彻底解脱。

      艾琳每天蹲在厕所或角落,双臂抱着自己摇晃呻吟。

      新来的病人被她的样子吓清醒了——真正的疯子太吓人了——吵着闹着要出院。

      医生强烈建议她退学。

      马拉松的赛场上,一位出色的赛手出发时就扭伤了脚,目睹她一瘸一拐、万分痛苦地跑完全程,对观众来说不啻为一种精神折磨。

      对于医生来说亦是如此。

      必须让她放下对学业的执念!

      在医生看来,艾琳算得上幸运的病人,打娘胎里就被赠与了啃老的资本——她完全不必挤在精神病人的队伍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等着领药。

      回到风景如画的家乡,在家人的照顾和药物的帮助下,她可以悠哉又体面地混完自己的一生。

 

       没有医生愿意费心费力的去了解“小白鼠”的精神世界。

      大学期间,艾琳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发现了一片宁静祥和的精神家园——古代哲学是她为自己稳定情绪所开的良方,所以她选择了这个专业读研。

     挚爱的东西决不放弃!这份挚爱也终将证明自己!

     艾琳冲着医生吼到:“我一定要完成我在牛津大学的学习!我一定要拿到我的古代哲学的学位!在完成我的学业之前,我绝对不会返回美国!在任何情况下,你们都不可以联系我的父母!”

     医生确诊艾琳的精神分裂为偏执型,共病抑郁症。

     
     不久,英国著名的精神病专家斯托尔医生来到该院给病人问诊。
      
     艾琳源源不断地跟斯托尔医生讲述自己的故事,急迫地表达她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斯托尔医生耐心而专注地听着,温和地对她说,“艾琳,你病得很严重,有病的身体需要一种锻炼来帮助它痊愈。也就是说,你需要重新投入你热爱的生活,它让你快乐,它让你有目标,它可以挑战你。所以你应该继续留在牛津,继续你的学习!”

      艾琳如释重负!斯托尔医生洞悉了她的精神内核,尊重她的主观意愿!

      这是发生在1977年的故事。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现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即便是在当下,也不一定会有医生提出同样的建议。

     人命关天不是吗?既然走背运得了这种病,卸下学业重负、安心治病才是首选,好高骛远只会让病情加重。

      斯托儿医生认为,不管是精神分裂或抑郁症,支撑病人自尊与自信的东西,必须要纳入治疗方案之中。

      精神分裂让艾琳有自残的行为,抑郁症让她随时面临自杀的风险,而抑郁症的根源在于她完全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返回学校无疑是巨大的冒险,但值得尝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阿芒晒太阳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您专业的点评。艾琳在英国与美国都住过精神病院,不同专家的诊断结果不太一样,最初是作为抑郁症来治疗的,从之后的症状看,应该是精神分裂。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而抑郁症的根源在于她完全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这是生活事件导致的继发性抑郁,严格来说不是“抑郁症”。临床上的抑郁症一般指诱因不明显的原发性抑郁,这是与其他精神问题(如精神分裂症)无关的重症精神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