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微軟、馬斯克持續押註!科技巨頭正化身AI基建狂魔,這份投資名單值得收藏!

(2025-09-19 08:16:09) 下一个

科技巨頭們正化身為AI基建狂魔,加碼投入數據中心建設。
$Microsoft (MSFT.US)$ 週四公佈,公司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斥資33億美元建設的「全球最強大AI數據中心」將於2026年初投入使用,計劃再投入40億美元,在同一州建設第二座同等規模的數據中心,在該州的總投資額超過70億美元。
微軟總裁Brad Smith表示,該數據中心集成了最先進的英偉達GPU、強大的網絡連接和系統架構,使其能
算力成為新時代的「石油」
首先,在AI帶動下,算力成為新時代的「石油」。
如晶片、交換機、光通信等行業均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此前《埃里森一度超馬斯克登頂全球首富!甲骨文股價飆升背后,還暗藏哪些投資機會?》一文曾提示過相關機會:
燃料電池值得關注的有 $Bloom Energy (BE.US)$
此外,近期, $NEBIUS (NBIS.US)$ 拿下 $Microsoft (MSFT.US)$ 近194億美元的AI算力大單,一度點燃市場,《掘金AI新時代!基础设施成下一主戰場,誰有望成為投資者的新黃金?》 等多篇文章曾提示過基礎設施相關機會。
其中包括AI基礎設施雙雄 $CoreWeave (CRWV.US)$ $NEBIUS (NBIS.US)$ ;新興AI基建供應商 $WhiteFiber (WYFI.US)$ ;數據中心服務商 $TSS Inc (TSSI.US)$
《斬獲微軟近200億大單!NEBIUS飆升逾50%,還有這些公司有潛力爆發!》曾詳細剖析過上述公司的業務以及未來的潛力,感興趣的牛友可以點擊查看。
AI時代下,電力、冷卻成隱形贏家
特朗普政府正全力推進大型電力項目建設,以滿足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帶來的電力需求激增。
周四,美國能源部宣布啟動「電力加速」(Speed to Power)的計劃,意在動員其技術專長和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應對這場二十年來首次出現的能源需求顯著增長。
該部門正在向各州能源辦公室、公用事業公司及其他利益相關方征集信息,以確定可快速推進的大型電力和電網項目。
此前《科技巨頭「燒錢」加碼AI!這兩大行業或成隱藏贏家?》也曾提示過,隨著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力需求競爭愈來愈激烈,高功耗也帶動冷卻系統市場的需求增長。媒體分析,AI數據中心建設當前的最大掣肘在于「電力」與「冷卻」,而非GPU。
1、電力
高盛數據顯示,AI部署已推動數據中心電力需求激增160%,而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6年全球數據中心耗電量將較2022年的460太瓦時翻倍,從需求端看,AI的每一個環節其實都是耗電大戶。
而從電力整個產業鏈來看,包括獨立電力生產商、電氣設備、垂直整合型公用事業公司、核電等各個環節都有望成為AI熱潮中的大贏家。
獨立電力生產商
獨立電力生產商包括 $Vistra Energy (VST.US)$ $Talen Energy (TLN.US)$,這兩家公司今年來分別錄得50%、104%的升幅。
具體來看,Vistra是美國最大的電力生產商和零售能源供應商之一,這家公司的產能高達37吉瓦(GW),這一數字足以滿足200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充分展現了其在電力供應領域的強大實力。值得一提的是,VST還擁有2.4吉瓦的核能發電能力,這使得它成為美國第四大核能供應商。
而Talen Energy则是美國一家獨立電力公司,該公司近期與亞馬遜牽手啟動核能轉型,助攻AI數據中心永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Vistra和Talen Energy之間的另一個關鍵區別是Vistra擁有電池儲能系統。隨著間歇性電力供應的增長,這些資產將至關重要,它們提供電力交易選擇性,這是Vistra正在加大投資的領域。
電氣設備
其中, $GE Vernova (GEV.US)$是全球領先的電力技術公司,業務涵蓋電力、風能和電氣化三大板塊,其技術在全球電力供應中占據重要地位,約30%的全球電力由其設備產生。這家公司今年股價已翻倍。
GE Vernova 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務表現彰顯了其市場實力。在電力和電氣化部門強勁需求的推動下,營收飆升至91億美元,同比增長11%。作為關鍵增長引擎的電氣化部門,營收增至22億美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EBITDA)近乎翻倍,達到14.6%。這體現出預測性維護、電網分析等人工智能賦能服務的高利潤潛力。
此外, $Bloom Energy (BE.US)$是全球電力解決方案領導者,近期甲骨文與該公司合作,為AI數據中心提供燃料電池電源。
Bloom Energy的能源解決方案為世界上最關鍵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動力,此前該公司與Equinix、美國電力公司(AEP)和量子計算公司(Quanta Computing)達成了協議。迄今為止,Bloom Energy已為全球數據中心部署了超過400MW的電力。
另外,Bloom Energy的微電網系統相較於傳統電網、柴油發電機、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組合,在供電穩定性和持續性上具有明顯優勢:
AlwaysON:Bloom Energy系統具有「AlwaysON」特性,可提供不間斷的電力供應,避免傳統電網線路故障或柴油發電機冷啟動等問題。
可靠性:不受傳統電網線路、電池充電需求或太陽能日照的限制,能在各種環境下提供穩定電力。
燃料供應:自給自足,不依賴於電力存儲或燃料運輸,確保供電不中斷。
無污染排放:相比柴油發電機的廢氣排放,Bloom的技術沒有空氣污染,是一個更為清潔的選擇。
從今年走勢來看,Bloom Energy已漲近256%,股價屢創新高。
垂直整合型公用事業公司
其中,去年翻倍的Constellation Energy今年來表現依舊強勢,年內累漲超43%。這家公司可是個綠色發電的佼佼者,它主要利用核能、風能、太陽能和水力這些清潔能源來發電。厲害的是,CEG在無碳電力市場占據了整整10%的份額。
這家公司今年初與美國政府簽署兩項協議,提供超過10億美元電力和服務,以升級該國最大核電站的容量。此外,CEG還與分別微軟、Meta簽署了20年的購電協議。
核電股自AI熱潮以來,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華爾街普遍認為,理想的替代能源是核能,原因是其能提供穩定、無污染的電力,還降低了總體的脫碳成本,即通過限制電網投資和電池存儲需求來傳輸和鞏固太陽能和風能的供應。因此核電股也有望迎來一波強勁的走勢。
而特朗普此前宣佈核電新政:計劃在2030年前啓動10座大型核電站建設,並在2050年前將美國核電產能翻四倍。這一消息也刺激了部分核電概念股大漲。
牛牛君此前也提示過2025年核電產業鏈有望異軍突起。其中 $Oklo Inc (OKLO.US)$ 今年累涨超394%, $Centrus Energy (LEU.US)$ 漲超294% , $Energy Fuels (UUUU.US)$ 漲超174%, $NuScale Power (SMR.US)$ 漲超112%。
根據國盛證券研報,SMR核電產業鏈涵蓋了從上游燃料鈾礦、中游研發建造、下游運營與廢料處理的各個環節。
根據國盛證券研報,SMR核電產業鏈涵蓋了從上游燃料鈾礦、中游研發建造、下游運營與廢料處理的各個環節。
上游:原材料與加工
上游產業鏈主要涉及核能開發所需的基本原材料、關鍵設備和核燃料的供應,主要包含鈾礦開採與鈾濃縮。
中游:設計、研發與建造
中游包括設計、研發與建造。其中,
$NuScale Power (SMR.US)$ 是首家上市的SMR核電廠商,公司核心產品SMR電源模塊;
$Oklo Inc (OKLO.US)$ 則專注於開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 (SMR),該公司獲「ChatGPT之父」奧爾特曼投資;
$NANO Nuclear Energy (NNE.US)$ 專注於開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主業涵蓋4塊SMR相關內容,囊括製造、燃料、交通等多環節,旨在打造多元化垂直整合產業鏈;
$BWX Technologies (BWXT.US)$ 則專注於核反應堆組件製造和核能技術,與SMR/OKLO等最大的區別在於,BWXT是大型設備供應商和技術服務商,主要爲政府和商業領域提供核反應堆組件、核燃料、以及國防相關核技術,客戶包括美國政府(如爲海軍核潛艇提供核反應堆)。
下游:運營、銷售與廢料處理
高盛最新核能行業研報指出,全球鈾礦市場正走向一個結構性短缺時代。這一趨勢將於2025年開始加速,到2040年全球鈾礦缺口將達1.3億磅。同時核電需求在AI時代激增,全球核電裝機潮迎來全面爆發。
分析指出,鈾礦供需失衡、核電需求激增及其他電氣化趨勢將共同推動核能產業
二、冷卻
全球液冷系統市場未來會普遍受益于AI、機器學習、邊緣計算所帶動的數據中心增長。
相關研究機構顯示,2024年全球液冷系統市場規模達65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翻一番,達到130億美元,2025-2034 CAGR為7.3%。
傳統的數據中心冷卻方案為使用風扇、空調等風冷方式,但仍會在使用過程中產生電力損耗,在著力降低PUE能耗指標的大趨勢下,液冷方案逐漸成為主流選擇。液冷技術通過外部冷卻水或冷凍水系統實現系統熱交換。
Vertiv作為液冷領域頭部廠商,其液體冷卻技術通過直接接觸芯片,實現高效散熱,使其散熱效率相較傳統風冷提升了3000倍。這家公司憑藉AI熱潮成為了美股市場隱形的大贏家,兩年漲超2倍。
此前一文曾詳細解析過該公司,牛友們可點擊查看:【機會速派】全球液冷賽道龍頭VRT,仲有更大上升空間?
此外,美股市場上多家企業在液冷技術領域也有相關的佈局:
$nVent Electric (NVT.US)$ :推出多種液冷解決方案,包括氣液混合和全液冷系統,未來將專注于為AI數據中心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機架內冷卻設計。
$Super Micro Computer (SMCI.US)$ :該公司今年推出了新一代直接液冷解決方案DLC-2,可降低數據中心用電、用水、噪音和占地空間,可為數據中心減少最高40%用電量。
$Dell Technologies (DELL.US)$ :戴爾從第14代服務器起,便大規模引入DLC冷板式液冷技術戴爾為CoreWeave的GB300 NVL72平臺提供PowerEdge XE9712預裝服務器,這些服務器專為高密度AI工作負載設計,支持全浸沒式液冷。
與英特爾等合作伙伴推出了智能冷卻(Smart Cooling)解決方案戴爾還與Vertiv等專業液冷廠商合作,提供端到端的散熱解決方案,使其成為英偉達最重要的服務器合作伙伴之一。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US)$ :這家公司的液冷解決方案主要集成在其服務器業務中,特別針對高性能計算和AI應用。這些解決方案旨在提高能效并降低冷卻成本,適合高密度工作負載。HPE在服務器市場占有約15-16%的份額,顯示其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雖然具體液冷市場份額數據未公開,但HPE是液冷服務器市場的關鍵參與者,尤其是在AI和HPC領域。
$Amazon (AMZN.US)$ : 公司旗下AWS為滿足旗下大規模運算散熱需求,推出自研液冷系統IRHX,具備高機動特性,有利提升資料中心空間運用及散熱效率。
$CoreWeave (CRWV.US)$ :CoreWeave專注于大規模部署最先進的NVIDIA GPU,并與戴爾、超微電腦等合作,構建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液冷AI計算集群之一,是液冷技術需求的核心驅動者。
$Trane Technologies (TT.US)$ 是冷卻係統大廠,在數據中心冷卻領域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包括風冷冷水機組和液冷技術的合作。 具體來說,他們推出了磁懸浮冷水機和Ascend冷水機,旨在提高數據中心的冷卻效率。 此外,Trane Technologies 也與液冷解決方案提供商LiquidStack 合作,共同推進數據中心液冷技術。
$Quanta Services (PWR.US)$ 為NVIDIA GPU設計的QoolRack液冷機柜和服務器,是全球絕大多數超大規模數據中心(Hyperscaler)構建AI算力集群的基石。
$Carrier Global (CARR.US)$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暖通空調(HVAC) 和冷凍解決方案提供商。其在數據中心冷卻領域以高效風冷技術為核心,同時探索自然冷卻與液冷配套。
整體來看,高盛此前預計,服務器冷卻市場規模2026年将增長到106億美元。
根據該行的預測,在這一市場中,液冷將變得更加流行,2026年其在人工智能服務器中的滲透率將達到57%,而2024年僅為23%。這將為冷卻系統供應商帶來更高的利潤,因為這些系統的設計更為復雜。
摩根大通也指出,考慮到打造液冷系統的復雜性,液體冷卻系統的成本是空氣冷卻系統的三到四倍,這會為冷卻系統供應商帶來更高利潤。
整體來看,AI的浪潮仍在延續,產業鏈上下遊均有望持續受益。牛友們也可以使用牛牛AI,幫你進行選股,進行持倉分析!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