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正文

爱上豆子粥:我退休餐桌的主食选择

(2025-10-01 11:39:42) 下一个

去年回国时,我常去附近的一家包子铺吃早餐。那里的红枣豆粥格外好喝,主要有红豆、花生、红枣、大米。二 个包子、一碗粥、一盘小菜和一个鸡蛋,加起来就是一顿丰盛又实惠的早餐,才十几块钱。那几个星期只要没有其他活动,我几乎天天都去光顾。

不过有个问题:那家的红枣豆粥甜度过高,显然放了不少糖。我虽然历来喜欢甜食,但对我们这些年过六十的人来说,过多的糖并不是好事。尤其是这几年我的A1C指标接近6,已经有“前糖尿病”的风险,更得格外注意。事实上,糖尿病前期往往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而豆类食物因为升糖指数(GI值)较低,相比白米、白面更适合血糖需要控制的人群。

到这个年纪,我才明显感觉饭量大不如前。每天吃的主食加起来也就一两左右,一碗粥就能填饱肚子。再配点蔬菜、鸡蛋和肉类,一天两顿饭完全够用。只有在周末聚会时才会多吃些,因为大家的饭菜往往丰盛得让人不吃不平民愤!

回国之后,我渐渐爱上了豆子粥,也查阅了一些资料。豆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都高,而且富含镁、钾、铁和叶酸等微量营养素。相比白米和白面,豆类消化吸收速度更慢,不会让血糖迅速飙升。膳食纤维还能延缓葡萄糖吸收,帮助餐后血糖稳定,并对胆固醇代谢有益。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来说,豆子粥的好处确实远大于白米或白面。

至于该选哪种豆子,我的原则是品种越多越好,我通常用6-8种。美国超市里的豆类种类非常齐全,有些叫不上名字,但只要看是豆子,就通通收购。我通常在沃尔玛或BJ’s采购,有时也会在亚马逊网购。买回的小包装豆子会倒入一个大玻璃容器里混合,再用电高压锅煮粥。

我的做法是:每次放大约两杯混合豆子,不到一磅,再加入一杯Costco的燕麦片,让粥更黏稠。燕麦片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β-glucan),这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既能让粥的口感更顺滑,又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稳定血糖。过去我常用糯米做豆子粥,但因其含糖量较高,后来改用燕麦片,效果很好。

起初,我设定的煮粥时间是70分钟,想把豆子煮得软烂。可一次聚会时,一位医生朋友提醒我:豆子煮得过烂,可能会提高血糖反应。听后我有些担心,于是又查了一些资料。原来,豆子的软烂程度确实会影响血糖。如果豆子完全破碎,淀粉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血糖升高得也更快;如果豆子保留一定颗粒感,不破碎,血糖波动会更平稳。

于是我改良了做法:提前一晚把豆子泡在凉水里过夜,第二天早上只需高压煮10分钟左右,就能煮熟煮软,同时燕麦片也足以让粥变得浓稠。实践下来,这个方法效果理想,口感好,也更健康。如果电高压锅能设定更短时间,我觉得8分钟可能更佳。虽然高压锅定时是10分钟,但实际加热、煮制、释放压力的过程要长一些,总耗时接近半小时。

一锅豆子粥能吃好几天。为了省事,我们会把剩下的粥装入玻璃盒冷藏,每天取用即可。早餐吃,晚餐有时也吃,作为主食。午餐只简单吃些坚果和水果。这种饮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类似有人提倡的“间歇性断食”,一些研究显示,这种模式可能有助于体重控制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这一年坚持下来,豆子粥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既简便又耐吃。至于健康效果,短期还难以下结论,但至少我还没吃腻,依然觉得美味。如果有朋友也喜欢,不妨尝试一下。豆子粥的营养确实比白米和白面更丰富。当然,对一些南方“不吃米等于没吃饭”的朋友来说,接受豆子粥可能需要一点思想和身体上的调整,更需要一点革命毅力。

2025.10.1 于美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无水湖’的评论: 是的,豆子煮太烂了不好。换种做法吧。: )
无水湖 回复 悄悄话 我是把豆子跟别的谷物用慢烧锅煮一夜,按你说的,这样煮得太烂了对血糖不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