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正文

妈妈走了,妈宝男真的自由了吗?

(2025-05-18 17:53:27) 下一个

我还在中国,前几天和家里的领导通话,她顺便说了一个让我心头一震的消息:我一位好朋友的妈妈去世了。按理说,我该为她的离世感到悲伤,毕竟我也认识这位妈妈。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本能反应竟是一种释放,一种从内心深处涌出来的松一口气的感觉。

这位朋友,说白了,是个妈宝男。尤其在处理母亲和妻子的关系上,完全偏向母亲,几乎事事听她的。他母亲太为儿子感到骄傲了,于是从儿子结婚起就对儿媳不怎么友好,而他在母亲面前,也从未真正站在妻子这边。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从来不反驳。妻子的感受和立场,他基本上都放在一边。

他是独生子,父母退休后在国内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父亲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美国。几年以来,母亲长期卧床不能自理,他除了全职工作,还每天照顾她,从擦身到喂饭,亲力亲为,照顾得极其周到。

但他跟一般印象中的妈宝男不太一样。他聪明、能干,事业发展得也不错,经济上完全独立。他不是那种在生活上处处依赖母亲的人。可一到涉及妻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就完全丢了魂一样。母亲的话,他当命令;妻子的意见,他当耳边风。偏偏他母亲又对儿媳有很强的排斥感,这样一来,夫妻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越来越紧张。

他三十出头出国,那时父母还在大学任教,只是偶尔假期来美国住上一阵子。但每次母亲来了,他们夫妻的关系就出问题,几次差点离婚。到后来,母亲决定长期住下来养老,他们就彻底分居了。虽然没有办离婚手续,但已经是事实上的两家人,各住各的,各过各的,连经济也完全分开。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的强势介入,如果他不是这样一个妈宝男,他们夫妻应该是很般配的。妻子性格比较温和、能力一般,家里的大事小事全由他拿主意,原本没有太多矛盾。只是因为母亲这个变量,才让这个家一步步走向破裂。

他对母亲确实非常孝顺,非常人所能及,这一点没人可以否认。问题不在于孝顺,而在于把“孝”变成了“顺从”。他对母亲全盘接纳、毫无保留,却从来没想过,结婚之后,家庭就不只是他和妈妈了。按照《圣经》里的话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也就是说,结婚之后,最重要的关系应该是夫妻,而不是原生家庭。但在他这里,这个顺序始终没调整过来。

现实中,婆媳之间本来就容易有矛盾,是天敌。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更是冲突不断。这个时候,丈夫的态度就格外重要。一个成熟的丈夫应该懂得如何平衡和引导,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妻子,自己退到母亲那边躲清静。如果一个男人还没真正断奶,还是一味听母亲的,那这个家的裂痕几乎是注定的。

我一直觉得,如果哪天母亲和妻子一起掉到水里,他大概率会先救妈妈,至于还救不救妻子,还得看妈妈同不同意。所以,他家庭的破裂,说到底,是他的妈宝心态一步步造成的。

我身边也有很多孝顺的朋友,有的处理得很好,有的就会有不少摩擦。其实关键不在孝不孝,而在能不能分得清。与父母分开住是一个好办法,但朋友是独子,又特别孝顺,再加上有妈宝倾向,根本舍不得把母亲送去养老院,更别提找护理人员分担。他自己把所有的担子扛起来,最后,不但拖垮了自己,也把家庭压垮了。

本来是一个挺让人羡慕的家庭,我们跟夫妻俩关系都不错。但就是因为母亲一次又一次地跨洋而来,把他们的关系一点点推向崩溃,最后真的散了。而这种裂痕,也波及到了他们的两个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我真心希望,像我朋友这样的男人,能认认真真地想一想:你和妻子的关系,难道不应该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吗?妻子才是你要共度一生的人,是你新家庭的另一半,而不是你妈妈。长大成人的男人,不是不孝,而是要学会独立于母亲,让自己成为为自己家庭负债的男人。

孝顺和婚姻之间,是需要界限和智慧的。不是谁错谁对的问题,而是一个成熟男人必须要面对的人生功课。

我的朋友的妈妈走了,高寿,近百岁。但她的存在,也在某种意义上,把儿子的婚姻慢慢拖垮了。她太爱儿子,不肯放手;儿子太敬母亲,不懂拒绝。两个深爱彼此的人,却没能真正让彼此自由幸福。遗憾的是,家庭的伤痕,已无法弥补。

2025.5.1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hulong 回复 悄悄话 人家家务事外人看不明白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