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扫黑风暴》中,尽管警方最终成功抓获超级毒贩卢少骅,并将其判处死刑,但该剧的结尾处理却极为狗血。卢少骅刚被宣判,转眼我们便看到破案最大功臣林强峰在协助外地警方办案时牺牲了。也许编导意图凸显缉毒工作的高危性,但从效果来看,却像是在用林强峰的牺牲为卢少骅垫背,无端削弱了正义的胜利感。观众不禁要问:这部剧究竟想表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分析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461/202507/18796.html),《扫黑风暴》塑造了一个异类毒贩与一个异类警察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全剧的故事主线。卢少骅是那个异类毒贩:他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稳定职业,思维缜密,擅长钻研,因家族生意突变而走上制毒之路。他外形俊朗、处世圆滑、讲义气、对家庭负责,在剧中被赋予近乎正面的形象。他既不依靠暴力,也不混迹黑帮,而是靠知识和智慧营生,俨然一位“高级毒贩”。
而与之对峙的林强峰,则是那个异类警察。他曾做卧底,经历过无数生死交界的时刻,虽已返回西港警队,却带着一种被毒贩世界浸染过的气质。他衣着随意、举止粗俗,吃相难看,说话行事常带一丝阴险的笑意。如果将卢少骅与林强峰置于聚光灯下,恐怕观众更容易将林强峰视作反叛角色。
两个异类之间的博弈持续多年,腥风血雨。卢少骅的毒品帝国愈做愈大,甚至成为国际毒枭眼中的珍宝。其制毒技术也炉火纯青,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期间警方屡战屡败,线索总是有了又断,卢少骅甚至靠DNA技术骗过警方,使他们误以为他在爆炸中丧生。但林强峰始终如猎犬般执着追踪,从未放弃,不断挖掘新线索,终于将卢少骅擒获。
本应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圆满结局,象征正义战胜邪恶,然而该剧却偏偏选了一条相反的路径。虽然抓捕卢少骅震动全国,但在法庭上,他的自辩娴熟老练,几乎让检方无言以对,首次公开审理被迫草草收场,只得重新准备策略。直至二次公审,才勉强驳斥其言辞。整个法庭场面反倒让人感觉“魔高一丈”,令人憋屈。卢少骅那傲慢又狡黠的微笑,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的胜利。他甚至口出狂言:如果靠智慧博弈,没有人能打败我。不禁让人质疑:编导为何要为毒贩设计这样一个高光时刻?
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林强峰的“殉职”。让人仿佛能想象,在阴间的卢少骅带着那副招牌笑脸迎接林强峰,说道:怎么样,哥们儿,殊途同归啊!我这一生起码有过三个老婆,有过风光时刻。你有什么?你拼了老命,不过比我多活两年罢了。事实上,在剧中,他也不过比卢少骅多活了几分钟,便被送进烈士陵园。
人固有一死,这无可厚非。但为何偏偏安排林强峰在这个节骨眼上牺牲?既然剧情设定为两年后牺牲,完全可以略去,或者另起一部剧展开,不必将正义英雄的死亡强行安排在毒枭被枪决之后,让他陪着毒贩走入地下。如此处理,不仅削弱了正义压倒邪恶的力量感,反倒让人觉得这是在“尬黑”正义,显得刻意、生硬,甚至荒诞,更像是编导在试图塑造一个“异类毒枭碾压异类警察”的结局。
也许,林强峰这个异类警察实在太不入流,让编导不得不用“牺牲”来终结他的存在,将他从缉毒队伍中彻底清除。在最后几个镜头里,一群身着庄严制服的警察紧握拳头,在他的墓前宣誓,誓言继续缉毒事业。可讽刺的是,整部剧中所呈现的林强峰,从未真正融入这个穿着整齐制服、纪律严明的系统,他一直吊儿郎当、不拘小节,怎么看都与这群人格格不入。
编导或许也意识到,比起处理卢少骅这个超级毒枭,如何安排林强峰的结局才是更大的难题。在侦破西港制毒案后,林强峰曾被提拔为支队长,但他行事作风毫无变化,仍旧带着原班三小弟,磕着瓜子、吃着烤串、在街头随意办案。如此人物,案子破了之后如何安排?升他当局长?他那一身做派能服众吗?于是,“牺牲”便成了一种他的归宿,非常简单粗暴。
事实上,这也正是编导整体剧情逻辑的必然收束。这部剧最终表达的,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正义信念,而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尬黑逻辑。哪怕在黄泉之下,卢少骅都仿佛能继续嘲笑林强峰:你再执着、再拼命,到头来,照样尴尬收场。
2025.7.31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