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搬来这里前,问及此地的短缺,朋友告诉我缺水。十几年过后,说法被颠覆。这不,淅淅沥沥连着淌了十几二十日,好在是,都在夜归后的晚间,无碍白天的日作。
林间的轻柔是秋虫的呢哝,也有鸟儿的婉约,在林的深底。湿漉的野,静躺着,仿佛继续在为平和的一切,轻语默诵。
网页打开,又看见她的文。一晃多年,依旧绮丽。想到曾经交往里说及过文思文意文段文章乃至标点符号的功用,依然内怀着对她不一样的尊敬。有些东西啊,走过岁月后,更见真章。那不,四十一个字的段落,如诗如颂,且用了八个不同的标点符号,依稀里我知道,她专门写给我的散文是分了时段见空写下的。里间思路有断开,文意却是相连的。那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正是我们交流沟通后不一样的用度。这样的用度其实是有机理的,也有胆子的,不然不敢如此用,用来构建和突破。当然,那组文字与标点符号的运用和文意文韵,气息胸脉也是联动的。否则,单纯的为用而用就会显得造作和别捏,落了身价和格调。
另有一位文字诗歌好手,也曾推荐给我一篇今年全美诗歌评选一等奖的作品。诗歌里我也见到了类似对于诗歌文字字数、段落、空格的用度。如今,现代诗和超现代样的作品,很多都是西式的,什么八步韵,十音调,抑扬格的,其实中国类似的早就也有了。一般人的诗段我们常见到不用任何标点符号的,中国古时也没有,于是等于没得说。没得说里呢,道理章法手段逻辑一样不缺地存在着。用度不一而已。
澳洲好友。
跟她专门谈起过摄影,因为了解够深也是认识久了。就说起黑白照片。我们那时,谁家里黑白照片作品多,才够档次。毕竟,颜色更容易“骗人”。我想她开始转拍不少黑白的作品,和我们曾经的交流有关。
我多年的老友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位在世界最顶级的摄影沙龙大奖上获得金奖及摄影大师称号的人。
朋友的作品。和澳洲那位在现实主义作品方面,雷同。但风格不一。
我在澳洲有个朋友,文字诗歌都很棒,我们结缘于书刊出版的编辑工作。后来才知道,她当过兵,后来进了大学的英美文学系,同时钟爱摄影艺术。这拉近了我们可有的话题和距离。我和她好像谈过一些影视作品的观后感,也谈过人世人情,俗雅贵贱,但就是好像没有说起过音乐的相关。也许都是门外汉的缘故。十多年前看到她的作品时我就说,那种眼光犀利,手法独到,意志坚拔,内意俊俏必然会造就不同凡响的成就。她,自然是谦恭一番,自感欠缺。事实呢?如今在澳洲已是名声大作,不变的只是她依然的柔静,淡然于谦和。油管上有最近为她举办的大型顶级摄影展,也曾问她讨要转发权,但这都不是关键。要点只在两处:我没看错,即便在她只是“玩玩”和“消遣“的时候;还有就是我向她介绍了达达主义的概念,还把要点系在了架构和解构的议题上。转了个弯这么说,是因为少为人知的达达主义是许多众多近代现代后现代艺术概念和宗旨的极其重要的源头之一。我对达达主义的推崇来自于我对文化之于语言的关系,因为从婴孩咿咿呀呀的儿语基于木马晃动的节奏音律涉及了本质,演化开来涉及了音乐、艺术和哲学。我也给她看过达达主义的代表作,两幅油画。也假如一个人放开思路抓起笔任思绪飞扬文才飘逸,却缺了架构的本事,解构的能耐,拿出来的东西就会情绪化而显得没有悟达和机理。浅层里扒拉当然可以,在此之上升进一步就会很难甚至绝无可能了。也是,假象和意念可以随便,但说作品,则不能。
达达主义最辉煌的作品。Max Ernst 1891-1967.
回到头里还想说,那个获得大奖的诗篇我没说看法。因为那人似乎非常有名,我不认识人家也没交流过,谈不到位的。约莫里我能读到的是诗行变换更替的形式,还有形式底下诗人个体脉息意念行走的脚步。至于为什么那样走而不是这样来,不重要。不同种类的树会有别于它类的根叶,没有所谓的不可以或不正常可以用来讨论或计较。许多好的诗歌意念诗涵是非常灵动和宽泛的,也可以以一种非常抽象自由的方式伸展肢体于魂魄。硬要定出好坏几乎不可能,所以有相对的一说:文无第一。
早年也和那位推荐者谈及诗格的,有些行段的切割,下拉,字格的空留其实就是一种可被视为标点符号另类使用法度的。用的好坏,因人而异。可以肯定的是,将标点符号用作文字功能拿来举托行文的,都是高手。这类高手,只能在其文字长段长久笃信守一的行走细微里觅见。
这是我重读好友旧文后的又一番回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