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轴
世博,世博,世博,离澳前已听闻千百遍如雷贯耳。世博期间回国,就想身临其境饱享眼福。
每天几十万人进入世博园,有点担心那人山人海的场面。逮着几个去过的人探探路,消息大都是负面的。入场安检排队两小时,热门场馆排队2-5小时,吃饭也成问题。有人说:参观世博是对自己体力的严峻考验。这次不去,又怕留下遗憾。时间紧张,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去3-7天,对我来说最多只有1-2天时间。不敢在刚开幕时去凑热闹,而六月份上海市民每家发的一张票也开始使用,我得在5月下旬选一天,而且不能是周末。日期定在5月26日,星期三。
从杭州南站到上海世博5号门,刚开通了世博专线巴士,不用转车,3小时就到,只要48元。爸爸、妹妹母女俩和我提早一周买好了车票。但随后在杭买世博门票,却遇到了难题:杭州只能买到100元的优惠票,也就是说只有老人和学生的票。160元的普通票无法买到,我们姐妹俩将无法成行。与上海好友主内XY取得联系,她爽快地答应那两张票由她去搞。那天我们到达世博5号门后,XY已等在那里,把两张世博普通票交到了我们手中,真正的雪中送炭,使我们可以如愿进入世博园区。她还早早为我们预定了当晚在上海的住宿。没有她里应外合的周旋,我们的世博行会成为一个难以实现的梦。非常感谢XY尽心尽力的帮助!
这次世博行,不得不提到那辆世博专线车。每天10班车,最早6:30发车,回程最迟晚上9点。我们乘的是7:30的车,车上53个人,只有25位是一般乘客,其余的人都是记者、主播和专业摄影师。有四个电视台、八个电台的人员在这辆车上。有导游,还为我们发了世博导游图。为保证世博的安全,我们还配合了车上的安检,查身份证,填旅客信息表。一上车每人发一个蓝色环保袋,内有饮用水、牛奶、香蕉和面包,吃的、喝的都有了。我接受了电视台的两次采访,第一次没有问是哪家电视台,第二次是浙江电视台的采访。为什么要找我?不得而知。采访结束,我也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拍下一张浙江电视台的主播和摄影师的合影,与朋友们分享。当晚两个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中出现了紫薇的形象,但本人没机会观看。
由于事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妹妹煮了茶叶蛋,买了五香豆腐干等等,所以不用再为午餐去排队。我们带了几个空瓶,(因瓶装水过不了安检关),到里面有不少灌饮用水的地方。还带了两把塑料小凳子(小折叠椅也行),排队或乘车有需要时就坐一下。幸好准备工作较为充分,那天我们没有觉得太累。
只有一天时间逛世博,我们的策略是:尽量不去排队,先只看外面,浦东ABC三个片区想看的场馆依次看,在外面拍照片,暂不进里面。我们走走停停,有时也根据需要乘世博园区内的车,那是免费的。我们有幸看到了两次风格不同的巡游,拍了不少照片。
到了下午4点以后,园区内人数减少,有些馆不用排队了,我们去参观了主题馆之一的地球馆、非洲联合馆、以色列馆等六个馆。晚上7点以后,就在那里看夜景,中国馆从早到晚都在排队,每天早早就预约完了,我们只在外面拍了夜景。我们没有买世博护照,因为去各场馆为护照盖章,也得花不少时间去排队。
那天我们算是很幸运的,一天时间内看到的内容相当丰富。只在以色列馆排队半小时,其它都未排队。其实不少馆花时间排队进去,也只是看15分钟介绍他们国家的电影而已。晚上8:30出来,大家都很满意,因为这一天的时间利用得相当不错。那天33万人参观世博。
我们乘坐的巴士
电台记者正在采访车上负责人
采访过我的浙江电视台播音员和摄影师
第一次巡游的部分照片
拉的是什么乐器?
每人手上拿着的旗,忽然间变成了一顶帐篷
世博志愿者令人心生敬意
第二次巡游的部分照片
世博轴夜景
万国旗
中国馆夜景
酒店附近的世博钟
以色列馆
印度馆
新加坡馆
马来西亚馆
文莱馆内景
澳大利亚馆
土耳其馆
罗马尼亚馆
奥地利馆
俄罗斯馆
加拿大馆
巴西馆
美国馆
墨西哥馆
非洲联合馆
非洲联合馆内一景
意大利馆
英国馆
西班牙馆
注:此文写于2010年,仿佛就在眼前,转眼成了15年前的往事,真是光阴似箭啊!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