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园

与您分享美好的事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正文

耶稣诞生对中国的十个巨大影响

(2025-08-14 01:42:38) 下一个

圣诞节临近,很多人纷纷质疑说:“圣诞节,这是洋节,和我有什么关系?” 于是,小编就整理了一下, 耶稣诞生对每个中国人的十大影响! 欢迎转发、分享和收藏!

1. 耶稣诞生,决定中国使用的是哪一年

请问,现在是哪一年呢? 那还用说,自然是2016年。可是,你知道为什么是2016年吗? 这2016年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国从1949年开始,使用公元纪年法,为全世界通用。公元纪年法就是从“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耶稣出生之年为公元元年。

比如现在是公元2016年,就是耶稣诞生2016年了; 公元前就是耶稣出生前发生的事情; 公元后就是耶稣出生后发生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就是耶稣诞生后第一千四百九十年。

2. 耶稣诞生,决定了中国学校的第一课

利玛窦,汉语拼音的首创者。a o e …… 相信每个中国孩子入学的第一课便是汉语拼音。可是,你知道吗? 汉语拼音竟然也是来自天主教,来自那个两千年诞生的婴孩所创立的教会。

谁都知道,普通话并不是北京话,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来自于汉语拼音,而汉语拼音来源于拉丁字母。据历史资料记载,汉语拼音的发明人是明清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605年,他最早采用拉丁文字母为汉字注音。也就是说,我国国语的发明人是一个外国人。这个发明不亚于我国的四大发明。

3. 医院为什么是十字架的标志呢?

中国医院的十字形标志

2000多年来,因着耶稣的教导——照顾贫困生病的人,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不断按照祂的话去做去行。耶稣治愈瞎子、瘫子,抚摸麻风病人,照顾生病的人……

首创“护士”职业,照顾病人的南丁格尔

耶稣的榜样激发无数的人在世界各地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帮助,医院便是由教会开创。简而言之,如果没有耶稣,医学不可能如此广传,更不可能如此充满怜恤与爱心。 中国更是如此。

教会创办的北京医院

1820年,当教会被许可进入中国时,一批又一批的医院和门诊,甚至医学院便开始建立起来。传教士、神父、修士、修女来到中国,开始照顾贫苦病痛中的人们……

传教士与麻风病人,严重传染的麻风病,可是他却那么亲切同她们在一起

教会医院带来了先进的医疗卫生观念和医疗诊治方法,推进了中国医疗机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凭借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术,特别是人道主义精神,教会医院赢得了中国百姓的信任。

传教士在为中国老百姓检查口腔,这估计是这些穷苦大众唯一一次获得正规医疗的机会。

据统计,1937年,在华教会医院共有300所,小型诊所600处。而这些救死扶伤的教会医院,都以十字架为标志。

中国人找传教士看病

随着教会医院在中国城乡的普及,十字架成为了一个“救死扶伤”的标志。生病了去找“挂十字架的地方”,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新的生活常识。

人们信赖这种挂有十字架标志的医院。即使“文革”浩劫,也没有挪去这些布满中国城乡的十字标志,中国医院十字架的标志因此而保留至今。我们每个中国人去医院,都可以看到这个十字架的标志。

20世纪初,较著名的天主教医院有:

天津天主教若瑟医院(1874创办,今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云南昆明天主教法国医院(1901年创办);

四川重庆天主教仁爱医院(1905年创办);

上海市天主教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1907年法国耶稣会神父创办);

上海公济医院(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圣心医院(今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院);

北桥普慈疗养院(今上海市精神病医院);

中比镭锭医院(今上海市肿瘤医院);

南市时疫医院(今上海市传染病医院);

圣安当医院(今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

天津天主教圣心医院(1922年由方济各会创办,今天津市眼科医院);

江西南昌天主教法国妇幼医院(1929年创办);

广州孔好古神父创立了一所麻风病医院;

东北建立了一所治疗鼠疫的天主教医院。

4. 全世界最统一的休假日

每到周末,孩子们便放假回家; 正规工作的地方也开始纷纷休息,你知道为什么吗?

星期制,起源于《圣经》。 星期日是世界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从死里复活而设立的节日,现今星期日是全世界最统一的休假日。

中国在民国才得以确立实行星期制,从此,我国劳动者在法律上才有了每周休息的权利。

5. 耶稣诞生,带给中国文化和知识

复旦大学,原名震旦大学,由教会建立。

清朝的时候,学生们考科举,学习四书五经。为什么现在的学校和以前非常不同呢?

因为近代以来,教会便积极在中国各地创办大学,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是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同世界接轨。教会创办学校旨在使中国青少年,特别是贫民子弟,有进德修业的机会。

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中国融入现代文明,为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都居功至伟。这些教会大学培养出的学术大师的人数,学生的成材率,今天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只是在1952年的那次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教会学校都集体消失了。

著名的教会大学:

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今日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University)1925年由罗马教廷创办,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1952年政府对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辅仁大学正式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合并。

马相伯:天主教友

震旦大学——今日复旦大学: 震旦各院系分别被并入了的复旦、华东师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院校。

天津工商学院 ——河北大学前身:1958年夏,河北省教育厅将师范学院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1960年夏改为综合性大学,定名为“河北大学”。1970年11月,河北大学由天津迁至河北保定,原校址改建为天津外国语学院。2001年河北大学庆祝建校80周年,将天津工商大学作为前身。

到1940年,天主教开办大专院校有102所,培养民国各行各业诸多人才。

教会尤重视残疾人和平民教育,设立了多所盲人学校,聋哑学校。至于中小学,几乎凡有教堂处皆设小学,凡有主教公署处皆设中学或师范学校。据1914年统计,中国教会拥有学校8034所,中学学生人数为14万。本世纪三十年代大约50%的中国精英分子是由教会培养出来的。

6. 那些老弱病残,谁在照料?

“你们该彼此相爱; 如同我爱你们。”(若13:34)

很多教外朋友对教会充满了误会,总觉得教会是在侵略中国,是在进行文化洗脑。看看教会在近代中国做了什么事情?对我们今天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怎么可能成立呢?

修女同中国儿童在一起

孤儿院:

1850年,上海天主教土山湾孤儿院成立,先后收养孤儿2500人。“衣之食之,教以工艺美术”。土山湾孤儿院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孤儿院。

1920年全国有天主教孤儿院150所。

1930年,在全国育婴堂达375所,收养孤儿21000人,圣婴会收养婴儿52000人。

孤儿院不仅为孤儿提供生活保障,而且对孤儿进行职业教育。在战乱年代,教堂往往是贫困老百姓的避难所。

修女同孤儿们的合影

养老院:

1920年,全国天主教创办养老院37所。

1930年,发展到232所。教会除从事日常慈善事业外,还致力于一些救灾济难工作。

1876年,华北五省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天主教派出70多位传教士赴灾区赈灾救济。

1931年华北遭遇大水,天主教会发起赈灾活动,筹集到20万元用于灾区重建工作。

7. 抗日救国,教会更积极

雷鸣远神父

河北地区雷鸣远神父不仅在其创办的《益世报》宣传抗日救国,更于1937年60岁高龄亲自率领200多人的教友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在太行山和中条山一带抢救伤兵,救济难民,教育失学儿童。救护伤员2万多人次,并在沦陷区掩护了大批中国难民。

因着雷神父在抗战期间毁家纾难,组织救护队救护伤兵,而获入祠忠烈祠的殊荣,且为唯一外藉人士分别在天津及台北忠烈祠都有牌位,以供人瞻仰、致敬和追思。

“上海拉贝”饶家驹神父

为什么在日军穷凶极恶的情况下,南京的拉贝可以建立安全区,日本不敢闯入呢? 因为之前,饶家驹神父首次创立了“安全区”这个概念,并在上海庇护了30万难民。

具体情况,请点击查看:被遗忘的英雄:拯救30万中国难民的独臂神父!

8. 耶稣诞生,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地道站》里我们看到打更,因为是中国多年来的记时方式。

中国的第一块表,在明朝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带入中国,从此中国有了标准的记时方式。

传教士在教中国孩童音乐,可以看到很多是父母遗弃的盲童

1,2,3,4,5,6,7,dao ruai mi fa sao la xi,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旋律,竟然也是来自教会的传播……

在中国五千的文明里,音乐的发达也是我们的骄傲,但我们现在所沿用的记谱方式,却都是传教士给我们带进来的,如五线谱、四线谱和简谱。而我国固有的记谱方式——工尺谱,我们这一代人恐怕有很多人从未听说过。

音乐家的传教士徐日升著《律品正义》、详记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为中国西方音乐艺术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徐光启

土豆、西红柿、大葱等。这些蔬菜我们现在天天能够吃到,可这些蔬菜在我国明清之前是从未见过的,比如土豆,把它栽植成功的是明朝著名的农业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徐光启,他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徐光启编著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农政全书》。此书被称为我国“四大农书”之一。

9. 国宝熊猫竟然是神父发现的

“虽然我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了,还是感谢你来发现我”

憨态可掬,圆滚滚,胖乎乎的大熊猫,是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好,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可是,你知道吗? 国宝大熊猫竟然是外国神父发现的!

法国爱尔芒德·戴维神父(中文名谭卫道)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教。科学界承认,1869年4月1日,他在四川发现了中国国宝大熊猫,这一天,戴维见到了活体熊猫,对它进行了第一次科学的描述。

戴维神父照片

不仅如此,这位喜爱自然科学的神父,还发现了蝾螈、麋鹿和金丝猴等十多种动物以及65种鸟类、170多种植物。

当年戴维神父发现麋鹿后将其运到欧洲,当麋鹿在几经战乱的中国绝迹后又被送回中国重新繁衍,为世界保存了一个物种。

戴维神父1900年逝世,享年74岁。他前后12年在中国考察,历尽艰险,饱受磨难,多次闯入鬼门关,多次重病不起。而大自然也馈赠他无尽的宝藏。

戴维神父用自己独具慧眼的科学发现让全世界认识了富饶的中华大地。他以非凡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对中西科技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0. 那些信仰耶稣的中国名人

康熙是否准备皈信天主教,仍可存疑。但从他所作的七言律诗《基督死》的内容看,他对《圣经》显然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耶稣基督的事迹也明白无疑地打动了他的心。请看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身裂四衙半夜路,徒方叁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惨恸八骇警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康熙接受教会信仰的心意在他的另一首诗《生命之宝》里,似乎得到更为明确的印证: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金银。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只有生命一世闲。 百岁三万六千日,若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糊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那着几千年。 天门久为初人开,福路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

“国父”孙中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所追求的基督信仰曾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灵性生命、革命追求及思想观念,并为他所追求的信仰做了美好的见证。

孙中山受信仰的影响,推广实行“一夫一妻”制,废除女童裹脚陋习(之前教会已经开始宣传废止)。现在女孩子们能撒欢儿在大街上奔跑,要感谢诞生的小耶稣……

张学良晚年成为基督徒,曾作诗感恩言: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

更多在中国教会的先贤:

汤若望神父

南怀仁神父任钦天监正制成的天文仪器,是17世纪世界上最大的铜铸天体仪;

卫匡国神父被公认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德理格神父被称为“西方音乐第一人”;

郎世宁修士被誉为“西方油画第一人”;

1873年,天主教耶稣会兴建上海徐家汇气象台,这是中国最早的气象台;

韩德神父在上海创办了自然博物馆。

延伸阅读

世界名人眼中的耶稣和《圣经》

英国著名的非基督徒历史与社会学家魏尔士(H·G.Well 1866—1946) 在他的名作《里史纲要》中,用历史学家的准则来衡量一个人物的伟大性时说:“他留下什么持久性? 他有否促使人们走上新的思想路程,并给予持久的推动力? 凭这些准则耶稣无异占了首要位置。”“古罗马历史学家特意完全忽视耶稣,然而,一千九百年后的今日,一位像我这样否认自己是基督徒的历史学家,都发现到人类历史舞台灯光竟然集中在这位特殊人物的生平与性格上”。

米德(Fran Mead)在《宗教名言辞典》中引述法国皇帝拿破仑所说的话:“亚历山大、凯撒、查理曼和我所建的国都用武力,耶稣所建的国则用仁义。世界上最高者乃为国王,但国王不过是人,耶稣则超乎人。世人不能和他等量齐观。当我执政时,虽有人为我牺牲,但须我亲临其前,力加训勉,始能收效。耶稣建国十八世纪以来,男女信徒甘心乐意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者不可胜数,更以为他受苦受死为荣”。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我信主耶稣基督,他至善无比,他的教训乃是无上圣道。”

举世闻名的大历史学家汤恩比(Toynbee)说:“耶稣基督是最崇高之道德目标,是至圣至善的超人”。

爱默生说:“耶稣是曾经出现在这世上最完善的人。”

布土内纳(Horaee Bushnell)说:“耶稣基督的性格,使他不可能与人同归一类”。

英国著名的布道家司布真,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基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心事实。在他之前的一切都瞻仰着他,在他之后的一切都回顾着他,历史的所有发展都汇集于他一身”

司布真的同乡,著名的散文家兰伯(Charles Lamb)也曾说过;“假设莎士比亚突然莅临此房间,我们必全体起立恭迎。但假设是耶稣基督走进来,我们必全体屈膝跪拜。”

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名人眼中的《圣经》吧:

林肯:“我相信《圣经》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从上帝而来的一切好处都是藉着《圣经》传给我们”。

牛顿:“我们看上帝的《圣经》是最崇高的哲学。我从《圣经》中所找到的真理事实多过任何属世的史书”。

海伦凯勒:“我爱《圣经》与爱其他的书不同,《圣经》带给我深沉的安慰,它启迪我能看见的是暂时的,不能看见的是永远的。”

康德:“《圣经》是为人类而写的一本书,这一本书的存在是人类所经历的最大福利。凡想减少它价值的,不啻是对人类一种犯罪行为”。

麦克阿瑟:“先生,请相信我。我就是在最疲倦的时候,也必须读了《圣经》才上床,没有一晚不是这样。”

杰佛逊:“我曾屡次说,且要继续说,精读《圣经》可以造就更好的公民、更好的父亲、更好的丈夫。”

华盛顿:“离开了上帝与《圣经》,人就无法公正的管理世界。”

林语堂:“《圣经》中有耶稣温柔的声音,同时也是强迫的声音,一种二千年来浮现在人了解力之上的声音。”

狄更斯:“《圣经》是世界上过去、现在与将来最好的一本书。”

关于圣诞节

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确记载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最后,推荐一部电影《耶稣受难记》由梅尔·吉布森MelGibson导演。

转自微信公众号幸福尚雅会

下面链接的最后部分,可以看到更多与此文相关的图片:

耶穌誕生對中國的十個巨大影響< 基督教 | jgospel.net 福音站.com

相关博文

从小小鸡蛋,看上帝的手

永生的科学佐证

关于人体精妙构造的谈话

进化论无法解释DNA的起源

从基因看人类的起源

何以见得DNA是上帝创造的?

奇妙的指纹

无神论者看完这问题后都沉默了……

人脸成了特别身份证

假如人体不能自我护理

两个胎儿的对话(中英文)

造物主与“我”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