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发禁令,防范美人计

(2025-04-04 23:07:45) 下一个

20251月,美国政府颁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禁令:禁止其驻华人员,包括外交官、军事人员、情报人员及其家属,包括持有安全许可的承包商,与中国公民建立恋爱或性关系。这一禁令表面上看是个人行为的管理,实则是对国家安全的防护升级,其本质在于防范所谓的美人计”——尤其是中国情报系统中被西方称为红燕子Red Sparrow)的女特工。

 

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传统间谍手段如窃听、收买、策反、黑客攻击等都已经被高度警觉,而美色作为一种最隐秘、最难防的渗透方式,成为美国新的焦虑点。

 

红燕子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苏联克格勃(KGB),他们培养了一批专门用于色诱外国政要、军官、间谍的女特工。这种手段后来被广泛借鉴,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也有类似的训练体系,其核心目标是获取情报、策反对方,或者影响决策。在西方的情报档案里,中国的红燕子,常常被塑造成一种既致命又神秘的形象。

 

2020年,美国媒体曝光了一起涉及中国情报活动的重大案件——华裔女子方芳(Christine Fang)在美国政坛活动多年,通过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络,接触并影响多名美国政客,其中包括现任和前任官员。此事成为中美情报战的一个标志性案例,被认为是典型的美人计或长期渗透策略之一。

 

 

在方芳建立的人脉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国会议员埃里克·斯沃韦尔(Eric Swalwell)。斯沃韦尔曾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任职,并参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2012年,斯沃韦尔当选国会议员,方芳在他的竞选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帮助筹集竞选资金,并成功渗透到他的核心圈子。方芳与斯沃韦尔的关系被认为非常密切。后来,FBI警告斯沃韦尔,称方芳可能与中国情报机构有关,他随即与她切断联系。

 

FBI调查发现,方芳还与至少两名美国中西部市长发展了浪漫或性关系。其中一位市长向FBI透露,他与方芳的关系持续多年,在她离开美国前还保持联系。这些市长并非全国知名的政治人物,但他们的网络可能涉及重要的政界人士或商业精英。方芳通过私人关系建立起影响力,使自己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政治圈子。

 

2015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开始对她展开调查,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她直接为中国情报机构工作。由于她主要依靠人际关系和筹款活动,而非直接窃取机密文件,很难定性她的行为是否构成间谍活动。在FBI开始跟踪她后,方芳察觉到了风声,随后迅速离开美国,返回中国,美国再也无法找到她的踪迹。

 

如果仅仅把红燕子视为传统的间谍手段,那未免低估了它的真正影响力。事实上,这种策略不仅仅是情报获取手段,更是对美国官员心理层面的瓦解。换句话说,一些美国人之所以沦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吸引,更是心理上的攻防失衡。

 

对于很多驻华的美国外交官、情报人员而言,在中国的生活并不容易。他们身处异国,面对语言障碍、文化隔阂、以及对本国的严格安全管理,内心极易产生孤独感。他们渴望情感慰藉,而一旦有一个善解人意、充满东方神秘气息的女性出现,他们极容易破防

 

红燕子的培养,并非简单的美貌,而是需要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她们不仅熟知美国文化,还会针对目标人物的性格、兴趣、心理弱点制定个性化渗透方案CIA在内部培训中,曾专门研究过中国红燕子的案例,并得出结论:这些女性并不是单纯的花瓶,而是高度专业化的情报人员,能够通过心理战术,让目标人物在不知不觉间泄露关键信息。

 

美国此次禁令,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阻止驻华人员与中国女性的关系。但是,美国政府可以强制外交官遵守禁令,却很难彻底监控所有人员的私人生活。情报战本身是高度隐秘的,真正的红燕子不会以直白的方式接近目标,而是会采取更迂回的战术。当禁令出台后,一些驻华人员可能不会因此切断关系,而是转入地下,这反而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而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被迫隐瞒关系的人员,更容易受到要挟,反而更易泄密。

 

从冷战到今天,红燕子一直是西方对中国情报系统的固有认知。美国此次禁令,表面上是防范美人计,实际上是对中美情报战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既暴露了美国的安全焦虑,也凸显了两国竞争的白热化。在现代情报战中,影响目标心理的方式千千万万,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