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酷原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5年7月,一部名为《南京照相馆》的影片上映。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底至1938年初,一名普通照相馆老板在日军铁蹄之下,用胶片记录下人性与暴行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电影,取材真实历史,以影像还原惨案,在技术层面精良,在情感表达上猛烈,在舆论场上,则如一枚炸弹,引发持续爆炸。影片一经上映,社会各界反响激烈。不少观众泪洒影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一话语,初听令人错愕,细品顿觉森寒。它最早并非出自慈禧太后之口,而是见于梁启超笔下,归于晚清权臣刚毅;后来,邹容归于荣禄,孙中山、于右任也屡次引用,其所描绘的不是一句空泛修辞,而是一整套统治心理与政治操作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这套逻辑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被中国当局推陈出新、运用得更加熟练,形成了新时代&l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个名字,每每出现在中国媒体或学术出版物中,总令人百感交集。这座远东边陲港城,既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也是清朝在东北地区失土的象征之一。而围绕其名称使用的争议,不仅牵涉语言选择,更触及历史记忆、地缘政治、国民情感乃至外交策略的多重层面。“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是这座城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世间最动人的美味,往往源自最朴素的食材。排骨,是家家户户锅中常客;黄豆,是粮仓中最平凡的主角;海带,不过是海边晾晒的棕绿布片。然而,三个看似毫不惊艳的原料,遇上时间与火候,竟能煲出令人魂牵梦萦的滋味。只需提前泡好一把黄豆——用冷水浸泡两小时,让干瘪的豆粒慢慢恢复圆润、饱满,就像冬眠醒来的小动物。几根干海带,也只需泡发后轻轻剪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你点吧。”“还是你来点吧。”“我真不知道点什么好。”——你是不是在餐厅里也上演过这样的“菜单尴尬三重奏”?吃饭这件事,说小是日常,说大是人情。尤其在饭桌文化发达的中华世界,点菜不仅关系着一餐是否可口,更隐含着对主客关系、身份、氛围、预算等多维度的考量。其实,点菜真的没有那么难。就像打麻将有“听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的长河中,宗教的兴衰如潮起潮落。其中,佛教自汉代传入,历经昌盛与挫折,最终深植华夏文化土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四次突如其来的“灭佛”运动,像惊雷划破夜空,不仅震撼了信众的心灵,也对佛教自身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四次灭佛,分别发生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与五代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某个夏日的朋友圈动态让人颇感意外:一位已经归化美国籍多年的朋友发帖称,自己孩子暑假回中国,不仅机票全免,还包吃包住包玩。主办单位是地方侨办,活动名叫“寻根之旅”。深入一查,这并非个例,而是中国多年来一项常态化的对外统战项目——针对海外华人、华裔乃至完全无华人背景的外籍青少年,提供全额补贴的短期文化体验营,名目包括“寻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近日,一出名为《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的“离谱短剧”在中文互联网炸开了锅,剧情之狗血、传播之迅猛、反响之荒诞,仿佛“2025年最大国际短剧神话”就此诞生。但热闹不过三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这剧根本就不存在。不仅没有1.5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连剧名都查无此剧。国内头部短剧厂牌“听花岛”副总裁李元君亲自辟谣,斩钉截铁地表示&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1世纪的俄罗斯,反对派与异见者的命运,并非由民意或选票决定,而是掌握在一个熟练操控权力机器、出身神秘机构的强人手中。他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一位从克格勃官员摇身一变为俄罗斯总统的“现代沙皇”。普京的执政轨迹是一部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他不靠口才取胜,更不靠宽容博得人心。他所依赖的是一整套延续自苏联秘密警察传统的&l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纸“情况通报”震惊了整个佛教界,也再次让公众对中国宗教信仰的现状生出无尽唏嘘。少林寺方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号称“少林CEO”的释永信,因涉嫌挪用侵占项目资金、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被多部门联合调查,并于7月28日被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注销戒牒——意味着他已不再是出家人,剃发披袈裟不过是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