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博文

胡锡进的微博,又一次“雷人”了。前美国总统川普在演讲场合中与日本政要进行礼节性互动,场面得体而自然。可到了胡锡进笔下,却被硬生生歪成了“搂着”“送眼神”“日本人看了不觉得扣吗?”(请参看配图)。这样一番低俗揶揄。短短几句话,既侮辱了女性,也丑化了外交,玷污了新闻评论这一职业本应拥有的尊严。 有人说,胡锡进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中国,每一次潮流都像是一次集体信仰运动——一窝蜂地兴起,一地鸡毛地退场。从全民炒股、全民健身、全民做自媒体,到全民学钢琴。人们总在追逐某种“被验证的成功路径”,却很少真正思考它背后的逻辑。当年,钢琴被视为“中产教育的入场券”,无数家长倾其所有买琴、报班、陪练、考级,造就了“琴童时代”;如今,琴行倒闭,名牌钢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5年3月20日傍晚,内蒙古赤峰市的天空阴沉如铁,街头的风卷着春寒,吹得人心里发紧。这一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震撼的一桩案件的开端:一位省部级高官、曾经的公安厅长,亲手持枪追杀自己的情妇,血洒草原。这起案件,不仅以它的残酷震惊全国,更以它的荒诞与反讽,暴露了中国官场中积郁已久的权力疯狂与道德崩塌。傍晚时分,赤峰市松山区的步行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人的人生,从出生起就被塞进了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里。你还没学会走路,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背唐诗;你刚上小学,别人家的孩子钢琴十级;你刚工作,别人家的朋友年薪百万;你还没喘口气,别人家的孩子又上了名校。于是我们一生都在“别人家”的阴影里奔跑,累得气喘吁吁,却从未想过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我不是在讽刺谁,也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俯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人,是人际交往里最重要却最难的功课。难,就难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容易被表象蒙蔽——言辞可以修饰,动作可以伪装,朋友圈可以包装,连“沉默”都可能是精心布置的舞台效果。真正的识人术,不是抓住一个细节一锤定音,而是要学会从表象一路走向本质。看群体:他与谁为伍人是社会性动物,一个人的朋友、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潮州人爱粥,世人皆知。可若真要说到“粥里乾坤”,那一锅砂锅里氤氲着热气的海鲜砂锅粥,便堪称是潮州餐桌上的神来之笔。有人说,喝潮州粥就像看一场南方细雨,起初平淡,久了却满是风味;而若在这细雨中添上螃蟹与鲜虾,那便不再只是寻常的雨,而是骤然亮起的一场盛宴。砂锅一口,大米一把,新鲜的海虾与花蟹数只,再配上几根青葱、几片生姜,你就已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男人喜欢女人漂亮脸蛋,女人喜欢男人甜言蜜语,所以女人爱上了化妆,男人学会了撒谎。男人的荷尔蒙,总是为“漂亮脸蛋”按下播放键,女人的多巴胺,对“甜言蜜语”情有独钟,这不是个哲学问题,是人类祖先在非洲草原上追逐猛犸象时,就写进基因里的“生存算法”。男人是视觉动物,从本质上说,男人寻找的,是一张“健康繁殖能力”的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年7月9日傍晚的济南,城市的喧嚣正渐渐退去。天色阴沉,空气里带着闷热的焦躁。建设路车流如织,一辆银灰色轿车缓缓驶出停车场,车窗里映出一张年轻女子的脸。她叫柳海平,31岁,正值人生最光鲜的年纪。当汽车驶到建设路52号附近时,空气突然被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撕裂——火光冲天,碎片四散。轿车被炸成废铁,金属残片飞射数十米远,过路行人被掀翻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有一句话,中国人都爱听,也爱说:——“哎呀,你看谁谁谁,去了美国之后,整个人都变‘好’了!”这“好”,不是普通的“好”,是那种浑身散发着阳光的“好”:皮肤白了,牙齿亮了,笑容多了,说话有礼貌了,连走路的姿势都自信了三分。好像一跨出国门,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叫“自由氧”的微量元素,让人容光焕发、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如果你曾走遍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你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无论在巴黎卢浮宫、东京地铁,还是瑞士的雪山缆车、泰国的寺庙门口,总能看到熟悉的母语警示牌——“请勿喧哗”“请排队”“请勿乱扔垃圾”“请勿触摸文物”。更令人尴尬的是,这些警示牌只用中文。没有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的版本,唯独中文赫然在目。仿佛全世界都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