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鱼看世界

随笔记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世界
正文

说茶

(2025-02-08 06:53:30) 下一个

连发了两篇有关健康的博客,有朋友问是不是有系列啊?想起十几年前,的确在知青博客作过聊健康的讲座,今天回去翻翻,找出喝茶一文应急。

读了两位老张的茶话大作,深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为学友对茶叶及饮茶的学问而折服。茶――自古以来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从未休止的题材。 本人既不谙茶,也没有国学底子,想就茶写几句,真有点勉为其难。不过茶这个传统的健康饮料,近年也有不少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其保健机理,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当视宣传健康科普为己任,所以硬攒了一段,以呼应张学友们的佳作。

尽管生长在茶叶大国,在国内时反而没喝茶地习惯。三十年前去过杭州到过虎跑,可那时完全不懂茶,也根本不会品茶,现在也想不起来当时是否故作风雅地饮过龙井茶,想来即使喝过也就是一顿豪灌而已。

记得小时候路旁有茶摊,兴庆公园有茶座,不过当消化科医生的妈妈是绝不让我们碰的。在农村好像没见过人喝茶。在工厂对茶的记忆是老师傅的大茶缸,一个直径有十几公分的搪瓷缸,完全失去了本来的颜色,缸内是厚厚的茶碱,外壁则是被炉火熏得漆黑,冬天在车间的炉火上煎着,对这种类似汤药的饮料,从来不曾试过。在七八十年代,时兴用果酱瓶当茶杯,瓶子外包着五彩玻璃丝编织的套子。大学里也不记得有同学喝茶,也鲜见老师带茶杯来上课,在我印象中喝茶是当干部的人的专利,只有坐办公室的人,才可能捧着一杯茶。在医院工作时,有一段时间院长到我们科里蹲点,一次政治学习,他端着杯子打量着大家,说,‘我真奇怪,怎么从来不见你们喝茶啊?’我们大家苦笑笑,当医生,常常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还敢喝茶啊,尿利出来怎么办!

真正开始喝茶居然是到了英国以后。相比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英国应当算饮茶大国。正像大老张所言,英国人重视下午茶。不仅下午,上午也有tea break,平均每天喝三四次茶,茶的消费量超过咖啡。当年我在医院的一个生化室做了几个星期的实验,每天上下午的两次茶,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喝茶,休息半小时。在那里工作的好像都是女技术员,每天一个人值班,负责准备各式饼干,并为科里的一个盲人打字员送茶点。喝茶(包括喝咖啡)也是同事间社交的机会,尽管我再没见过一个单位,停下工作集体喝茶的,不过每个大小科室,休息室里都有煮开水壶,茶叶包和咖啡。任何会议一定提供茶点,慢慢地我也加入喝茶聊天的行列。同事们告诉我,在十七八世纪,中国的茶叶出口到英国,很快就风靡英国的上流社会,喝茶成为非常奢侈的习惯,大概就像当今国人喝人头马吧。皇室的茶壶都上锁,以防佣人偷着享用。由于大量的贸易逆差英国难以维持从中国进口茶叶,不得不偷了茶树,种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也就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现在英国人喝的多是印度茶,是发酵制成的红茶。 茶从此不再昂贵,慢慢进入寻常人家,成为英国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热饮。 忙了一阵,独自喝杯茶小息片刻,放松一下;朋友,邻里,同事一起喝杯茶,聊天谈工作也很平常。一般人用茶包,加牛奶和糖。也许茶包里是粉碎的茶叶,茶往往很浓涩,我并不喜欢。英国人喝茶用磁器杯子,我也没见过英国红茶的颜色。倒是土耳其人喝茶用郁金香花形状的小玻璃杯,土耳其红茶透出可爱的红色,他们只放糖不放牛奶,味道还不错。

也许由于不喜欢甜味饮料,并不欣赏英国红茶,咖啡不能喝得太多,于是就喝上中国茶了。自带茶叶,加入同事间的cup of cha (tea),不少英国人都叫茶为’Tea',土耳其则叫' Cha,正是中文茶的发音。最近听说世界上茶的发音基本是二个,cha 和 t. 这二个发音都是从中文演变,中国茶的输出有二个渠道,从陆路走,是 cha 发音,从海路走,发音为 T。 海路是从福建出发,福建人的茶发音为 tea。本人喝茶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只要绿茶就行,不讲品牌。无论上好的龙井,还是紫阳绿茶都一样,不懂品茶,只为痛饮。喜欢看着茶叶浮起又沉下,喜欢绿茶的清爽纯净。尽管家里也有友人赠于的台湾乌龙,云南普洱,留着待客或送给胃弱的人。老爸老妈来探亲,带来一套功夫茶具,看他表演一次后就束之高阁,这样喝茶还不把人急死。

对我来说喝茶的第一目的是补水。脱水,甚至细胞内脱水,对机体的损害多多;可是我不喜可乐七喜这类碳酸饮料,对果汁我的态度是吃水果优于喝果汁(果胶纤维素一样对机体有好处),光喝白水太索然无味,咖啡因对神经系统刺激太强,一天1-2杯足以,茶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早一杯精神抖擞去上班,饭后一杯消食也提神,剩下的就是加水了,好在英国人嗜茶,在办公室里甚至诊室里端杯茶的人多了去,再者厕所也不远,不知不觉也成了上班能喝茶一族了。至于茶的保健功效则是歪打正着的额外收获了。

 ‘茶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 有更多的功能被发现和证实.’ 大老张提到的研究已是分子水平,茶的抗氧化作用不仅对肿瘤的形成有抑制效应,它对血管内皮也有修复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方面也是非常积极的。一次和我合作的营养系教授带来一个亚洲代表团来参观,在交流时也谈及茶对内皮功能的修复作用,在新加坡,日本均已做较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效果很成功。一年前,我曾在晁博写过一篇小文‘谈饮’,提到茶防癌,软化血管,保护牙齿的作用。说喝茶百利无一害,也许太绝对,但茶的好处一定远远大于害处。我对不同茶叶之间功效的差别没有做过研究,故无法分析和评价,但也不太相信洪教授所言红茶和花茶毫无保健作用。也有商家生产绿茶精,绿茶片,就曾有人宣传说一天喝4-5杯绿茶,不如吃一片,我对这种提法有保留。在这里多加一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是已经证实的,但是只有在食物中吸收的抗氧化剂才有用,服用的维生素药片则效果微微,这正符合中国人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中国是茶的故乡, 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同京剧一样, 也可算做是国粹了.据说现在国内年轻人认为的饮料只有可乐咖啡,把国粹的茶排斥在外。殊不知可乐雪碧类的含糖碳酸饮料,正是西方国家肥胖症的罪魁祸首之一,美国奥巴马政府正考虑通过对其征税以期减少人们的消费,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喝茶简单易行,如果不讲究名茶,同学们大概也不至于为茶出现经济危机,希望大家爱上茶。提倡多吃素菜水果,多喝绿茶,多动脑子,多写博客,高高兴兴,健健康康的迎接茶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真正对生命有本质影响的是上帝,饮食上有节制最好。有时候想,有文化的人科学饮食,常常要节制,心情受影响,吃饭时患得患失。那些不讲科学的人,按着喜好吃,更多快乐,心情愉悦,不那么科学的坏处被好心情抵消了。
最终,身体再好,也有死亡的那一天,肉体变土变灰,灵奔向或天国或阴间,那时信不信上帝就见真章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