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席勒的剧作《Mary Stuart 玛丽女王》

(2024-05-24 03:46:41) 下一个

2023-3-13

上周介绍歌德时曾经提到了魏玛文学的另一代表人物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Friedrich von Schiller席勒(1759-1805),若《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年轻歌德的成名作,《阴谋与爱情》则是席勒青年时代的创作高峰,他在此剧中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宫廷中的尔虞我诈内幕,更是德国市民悲剧的典范,其带有着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的乌托邦色彩。席勒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歌德合作期间为他创作的第二高峰,完成了名著《华伦斯坦三部曲》及《威廉退尔》,並与歌德合作了上千首诗歌,两人合作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时代,而席勒那著名的的诗巜欢乐颂》中一部分更是被贝多芬谱曲于其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即主题合唱曲而传诵于世,这是一部人道主义普世真理的颂歌,充满人文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今天说几句席勒1801年的剧作《Mary Stuart 玛丽女王》。玛丽.斯图亚特(1542-1587),苏格兰女王,法国王后,以美貌善斗著称。她出生六个月后继位为苏格兰女王並于1567年王位遇废黜,转年起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囚禁达十八年后于1587年以企图谋杀伊莉莎白一世的罪名被处死,享年45岁。这幅插图是由德国画家Wilhelm von Kaulbach (1804-1874) 所作,画面展示了两位女王针锋相对互不忍让的情景,伊莉莎白女王彰显出一副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气势,而玛丽女王则是要据理力争毫不退却的姿态。'我的终结便是我的开始'这是玛丽在一缎质外套上绣的一句格言,更是她性格的衬托。她在等待上断头台的日子里是如此平静而从容,即使行刑之前还精心为自己选择大红袍裙和火红色的手套以便不让鲜血测到衣裳上太刺目,抱着砧木等待刽子手而不露一丝恐惧!席勒在这五幕悲剧中通过再现历史刻画了这两位都要凌驾于父权威慑之上的女王形象,玛丽和伊莉莎白都是出身尊贵女王,是强权与势力的化身。在此戏剧中席勒以细节展示出女性,灵魂,道德及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对于玛丽而言,席勒则着重美化了这位拥有美丽与教养的女人身上的感性冲动,理性克制,责任约束与欲望等等因素的平衡与制约。最终席勒以玛丽的经历来对其崇高的心灵做了注释,即理性要能够支配感性。我喜欢这类历史题材的作品,其是将文史哲融于一体,通过作者的艺术创作而使历史如此深刻感动人心。

谢谢分享。

function forumSelected() { var forumId = $("#forumId").val(); if(forumId == null || '' == forumId) { alert('请选择论坛.'); } else { }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