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事話百年

本人出生上海企業家家族,祖父1901-1972,父親1924-2008,本人1945-,三代百年家史
正文

我走來的路(75)海風﹑陽光﹑午餐肉

(2024-05-24 21:57:02) 下一个

我走來的路(75)海風﹑陽光﹑午餐肉

三百五十元港幣買的二手「Sanyo M-4500」收錄音機的鬧鐘開在7點半﹐每天一早﹐車淑梅﹑鄭丹瑞的「晨光第一線」節目把我叫醒﹐七十平方呎的斗室﹐一床一書桌﹐一隻單門小衣櫥﹐十分鐘就出門﹐大樓正對佐敦道碼頭﹐五毛錢買一份《明報》﹐登上駛往灣仔的渡輪。

從佐敦道渡船角到灣仔的航程要半個多小時﹐鯉魚門上空的太陽把開始燥熱的陽光斜射過來﹐藍色的海面波光粼粼﹐對岸中環挺立的建築光暗分明﹐康樂大廈外牆新裝的鋁板亮得耀眼。

我走到船的後部﹐三排長桌長凳已經坐了五六個人﹐都像我一樣﹐拿一張報紙,大多在看馬經和股票。這裡是船上的餐室﹐供應的早餐只有午餐肉﹑荷包蛋或炒蛋﹑伊麵﹑麵包﹐四樣東西任意搭配﹐冰或熱的檸檬茶或奶茶。      

我照例是餐蛋治﹑凍檸茶﹐穿水手服的廚師手腳麻利﹐一手打蛋﹐一手控制火候﹐一會﹐夾着一片煎過的午餐肉和炒雞蛋的三明治﹐放在一個橙色塑料盤裡端上來。有時叫餐蛋麵﹐午餐肉煎得恰到好處﹐表面有一點黃﹐溏心荷包蛋﹐蛋白四圍金黃﹐放在公仔麵上﹐好看﹐噴香。

渡輪在寬闊的維多利亞海港穿行﹐有時海面沙鷗低翔﹐有時十幾艘白色風帆游弋﹐我拿着三明治在「伊利沙白二世女王號」遊輪舷旁駛過﹐喝着凍檸茶在「小鷹號」航空母艦船尾繞過。海風﹐海景﹐陽光﹐微微的搖晃﹐餐蛋治加凍檸茶﹐這是我的世界裡最美味的早餐。        

幾十年過去了﹐渡船角前的海已被填沒﹐造起比康樂大廈高一倍的新建築群﹐渡船停辦了﹐現在香港人習慣乘地鐵﹐快﹐快﹐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

我懷念海上的習風﹐海上的陽光﹐這是我走進自由世界最初的記憶﹐還有和這記憶融為一體的餐蛋治和凍檸茶﹐是我此生最享受的美食。

佐敦道渡船角(筆者攝於1981年),現在已拆建為九龍高鐵站,四週造了很多高樓。

 

在樓頂眺望香港島(1981),這個海灣已經填海造樓,現在是西九龍文化區。

1982年的維多利亞港,今天已經面目全非,煥然一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