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事話百年

本人出生上海企業家家族,祖父1901-1972,父親1924-2008,本人1945-,三代百年家史
正文

我走來的路(72)金風起 秋意濃

(2024-05-24 21:41:37) 下一个

我走來的路(72)金風起 秋意濃

我們這代人,「解放」時才四五歲,文革結束時已經三十多,一生没開過眼界,没見過世面,離開大陸時,和三十年前沒什麼變化。1981年9月底我到香港,見到電影院書店,心砰砰亂跳,如剛走出沙漠的疲憊旅人,踉蹌撲向水池。但一看書價只好翻看幾頁放下,最後咬咬牙買下在香港的第一本書,台灣出版的白先勇《台北人》。

第一份工作在新蒲崗,對面的麗宮戲院是家二輪影院,我在香港看的第一部電影,就在那裡,《鐵金鋼勇破海龍幫》,不知什麼意思,還以為是武俠片,我買了最便宜的票四元港幣。巨大銀幕映出藍色的海底,環迴立體聲響起主題曲 For your eyes only,第一次看到這麼好看的電影!我們所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藝術要來自生活高於生活,要真實要典型,還要有教育意義,這部片子什麼都沒有,就是好看!原來電影可以拍得這麼精彩!這是007系列第12部,此後每一部必看,可惜幾乎一部差過一部,除了Casino Royale。

在文革最後幾年,報章對美國、蘇聯、日本的文化猛烈批判,我固執地相信,凡是受批判的一定是好東西。到香港後終於在幾家二輪影院看到了《戰爭啟示錄》《獵鹿者》《星球大戰》,這第一年看的電影記憶尤其深刻。

我工作的地方在九龍工業區,八十年代居四小龍之首的香港,服裝、玩具、手錶、家用電器四個製造業稱冠世界,新蒲崗大有街、六合街、爵祿街,縱橫幾條街上一座連一座的工廠大廈,巨大的貨櫃車進進出出。滿身油膩的工人,一身日式套裝的OL小姐,西裝革履的經管人員,在貨車汽車之間穿行,人頭濟濟。

我工作的利通書局,對面是一家唱片店,一刻不停地播放重金屬流行歌曲,喧鬧得像一家機器廠,隔壁一個馬會投注站,擠滿了想一夜暴富的窮人。我站在門口,望着連綿駛過的汽車,坐ROLLS-ROYCE的是大老闆,駕BENZ的是經理,開FERRARI跑車的是英國留學回來的專業人士。和我一起工作的本地青年阿梁,小學畢業就出來「揾食」,住的是政府廉租屋。我這個「資本家孝子賢孫」,現在和他們一樣都是無產階級,論階級覺悟,我肯定是他們的老師。

「香港社會真不公平啊,有人住半山,有幾輛汽車,窮人卻一家擠在三百呎。貧富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有點忿忿不平。

「不能這樣講的,」阿梁說,「他們在外國留學,讀書很辛苦的,當老闆不容易,我們讀書少有份糧出,政府給我們地方住,我很滿足了。香港地,只要勤力都可以出頭的。」

我吃驚地望着他,這就是所謂「被壓迫被剝削階級」嗎?我立即感覺到自己的愚昧,原來我腦子裡也被塞滿了階級鬥爭的垃圾,這是我到香港後受到的最大震撼。

「香港地,只要勤力都可以出頭。」我不但學到一句地道廣東話,還學到香港人的人生觀。

很快踏入了12月,昨天一夜的雨,晨早外出,感覺透骨的凉氣。

沒來香港之前,以為這裡永遠是夏天,到香港時正值盛暑9月,只帶了夏衣,連件毛背心都没有。冷得打顫,走到後街的地攤上化十元買了件咖啡色的大格子絨布襯衣,在大陸,格子襯衣屬於阿飛服裝,乃思想落後的標誌,想買也買不到。還是冷,又買了件燈心絨外套,美國牌子TEXWOOD,考慮好久,狠狠心化了九十九元港幣,夠暖了。

以前上學時,衣服是家裡準備的,從來不需要自己買,十九歲去新疆,有黨和國家的「關懷」,1965年發的一套厚重的棉衣褲軍服,穿了十多年,棉衣的前襟已經破爛,露出骯髒的棉絮,文革十年,我穿着這套破爛棉衣褲,掃雪、餵豬,直到離開新疆。

去年這個時候,我還在新疆,此刻,在香港的第一個冬天,平生第一次給自己買衣服,一折四藏在皮夾裡層的那張巨大的五百元鈔票,終於用掉了。

一千二百元工資,單房租要八百,午餐買個麵包,或者潮州「打冷」,一塊五一個菜,三塊錢兩個菜一碗飯,很不錯了。有時實在嘴饞,咬咬牙進快餐店享受一下,一碟咖哩牛腩飯五塊加一杯凍檸檬茶五角,很捨不得。

放工時分,工廠區人來人往,街頭小販推着一輛車,賣鱼蓉麵,下面煤氣罐爐子煮得熱氣騰騰,兩塊錢一碗,七八個人圍着爐子吃,再買個嘉頓麵包,就是晚餐,吃完去夜校上課。

街心花園已經亮起聖誕燈飾,耳邊飄來對面唱片店播放的徐小鳳「風的季節」,吹啊吹,讓這風吹,抹乾眼眸裡,亮晶的眼淚……身邊駛過最新款的1981年NISSAN Skyline,臨近聖誕夜,天涯淪落人。

每當金風起,秋意濃,就喚起這暖的記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作者就是一位脑子十分聪明、理智和清醒的人。
錢塘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游水皖鱼' 的评论 :
谢谢浏览。1956年之后,全中国土地上没有一个人敢写日记。
游水皖鱼 回复 悄悄话 写得活龙活现。记日记还是靠回忆?
gwangmsn 回复 悄悄话 一直以为香港是文化沙漠,没想到也有小书店。我老婆也是香港人,也经常去香港,感觉上香港比台湾资本化些,就是吃喝玩乐,就是饮食来说都是连锁店有一定的水准,但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则没有了,台湾相反地方特色小吃多连锁店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