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舊事話百年

本人出生上海企業家家族,祖父1901-1972,父親1924-2008,本人1945-,三代百年家史
正文

上海舊事話百年 (23) 事業有成

(2024-04-06 21:18:59) 下一个

上海舊事話百年 (23)    事業有成

中國的資本家,與農村與家鄉的關係異常緊密,事業有成,首先想到的便是回饋鄉里。章榮初對父親對家鄉﹐情重義深﹐他上海剛剛站穩腳跟﹐就迫不亟待回饋家鄉。

章榮初而立之年,章清儒對兒子說,「你在上海已經事業有成,現在是回來做善事的時候了。」1932年章榮初在湖州開設寶大布莊﹐1933年開設國貨公司﹐並開設志大布店供養他初到上海學生意時的師父嚴梅生。又和著名鄉紳沈芸齋合伙﹐從浙江興業銀行盤進湖州第一家機器繅絲廠——湖州公益繅絲廠﹐改名「合豐絲廠」,這家廠到今日仍是浙江絲綢業名廠。

1933年菱湖大旱﹐章清儒在菱湖設了四個施粥廠﹐華大布店義賣六十天﹐所得全部用于救濟災民。章榮初得父急電﹐立即向大隆鐵工廠【註】置買二十部抽水機送到各鄉抗災﹐年底各鄉邨民向章清儒父子致送了匾額「惠我群農」。

【註】大隆鐵工廠,1902年由嚴裕棠(1880-1958)創辦,1920年改名大隆機器廠,為中國機器製造業主要企業,嚴裕棠長子嚴慶祥(1899-1988)任經理,1953年嚴裕棠四子嚴慶齡(1909-1981)在台灣開設裕隆機器廠,後改為裕隆汽車廠。

章清儒幼年喪父失學﹐章榮初早年也因家境清寒﹐只讀了五年私塾﹐深知讀書的重要﹐深感知識的力量。修身齊家﹑耕讀傳家是儒家思想的千年傳統﹐章清儒在鄉下見到邨民的貧寒境況﹐向事業初成的兒子提出在鄉間辦學的想法。1933年春﹐章榮初在家鄉菱湖購地二十畝﹐獨資辦學﹐以「清儒」的諧音取名為「青樹小学」﹐作為父親七十大壽的紀念。

他在《改進菱湖鄉邨的設施和願望》一文談到自己的心願:

我國是農業國家,社會和民族經濟的基礎,是完全建立在農村之上,因此農村經濟  的衰落,是我們目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近來全國上下,都憬悟到復興農村的重要。可是政府方面迫于內憂外患的環境﹐尚沒有具體辦法來推行政策﹐私人方面﹐缺乏犧牲和果敢精神﹐沒有一貫的計劃來挽救頹風。

我是抱着改進農村的願望,從故鄉菱湖做起,以我的全力和全部私產,作為改進鄉村的一切設施和經濟後盾。不過個人的精力和財力有限﹐而改進農村工作萬端﹐必需循序漸進﹐實事求是。

發達農村教育﹐是復興農村的重要工作。因此我對于農村教育的設施﹐是先在菱湖辦一青樹小學。對于金錢,我抱定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主張。創辦初高等完全小學﹐俾青年學子﹐不分疆域﹐入校肄業﹐以求學識﹐倘能造人才﹐或士或商﹐將來能可樹立﹐同歸於善。講到子孫觀念,我敢説絕對没有,金錢問題,决不留剩一分,使兒輩享受,總期取之於社會,悉數用之於社會。

章榮初拜訪了旅滬湖州同鄉會會長唐伯耆。

唐乃康(1888-1949)﹐字伯耆﹐1912年任滬軍都督陳英士秘書﹐1915年創辦中國早期名校上海「市北公學」﹐自任校長﹐聘湖州籍社會名流王一亭、吳昌碩等組成校董會﹐孫中山為該校題辭「作育人才」。1927年後﹐唐伯耆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浙江省黨部委員﹑南京和上海財政局長、審計部第三廳廳長等職﹐仍兼市北公學校長。

唐聽完章榮初的陳述﹐十分贊償﹐答應青樹小學學生畢業後﹐可選十名保送市北公学﹐學費由唐伯耆捐助﹐膳宿由章榮初供給。

章榮初又拜訪時任上海教育局長的潘公展。唐乃康、潘公展都是章榮初的菱湖同鄉。

潘公展(1894-1975),其妻著名詩人唐冠玉,是唐伯耆妹妹。潘公展同盟會員﹐文學組織南社最年輕的社員﹐畢業於聖約翰大學﹐五四運動時為全國學聯報主編。1927年任《申報》總編輯﹐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執行委員﹐上海教育局長兼上海大學、南方大學教授。抗戰期間,潘公展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宣傳部副部長。他對章榮初說﹕「毛奇元帥在普法戰爭後說過﹐德國的勝利歸功於小學教師﹐可見初等教育對國家富強何等重要。普及教育除國家興學外﹐亦賴私人資助﹐學生以讀書求知第一﹐學校則應與社會結合﹐培養青年之健全進步﹐全面發展。」潘公展的教育思想對章榮初啟發極大。

 

唐乃康                                     潘公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