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子杨的老表叫冯学子,三年前来的函谷关县,他对函谷关以及潼川等地都非常的熟悉,在这两个省临的县很多出黄金的乡镇都住过,对金矿的主产地小秦岭矿区的很多山峪的地形也是了如指掌,对两个县因黄金发财致富的大款们也是如数家珍。
不得不佩服冯学子的记忆力和口才,在为刘志钢、欧阳万学和耙子杨的接风宴上,冯学子滔滔不绝,把函谷关和潼川两地的风俗人情,甚至两地的风味小吃都给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了一番,说得是口若悬河,唾沫横飞。
冯学子又给刘志钢他们介绍了两个兄弟,大林和小林,大林叫王林,小林叫张林,两个人都是川西省巴中人,之所以分大林和小林,跟年龄、身高、体重无关,仅仅是大林跟冯学子认识的早。
六个人推杯换盏,相聊甚欢,也是越聊越投机,相见恨晚,当回到住处,看到面包车的真家伙时,冯学子和大林、小林都惊呆了,耙子杨大致给他们仨讲了弄钱和弄枪的过程,三个人越听越兴奋,对刘志钢和欧阳万学更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当晚,六个人喝的烂醉如泥,第二天冯学子让大林和小林买好午餐,回到住处时,发现刘志钢和欧阳万学已经不见了,傍晚时分,两个人回来了,又带走了耙子杨,就给冯学子丢下一句话:明天咱们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第二天下午,刘志钢、欧阳万学和耙子杨回来了,但已经不见了面包车,每个人一人一辆铃木125摩托车,于是又让大林小林出去买了一些啤酒和下酒的小菜,六个人就开始谋划下一场的”弄钱“行动。
冯学子建议先上山,熟悉熟悉山里的坑口分布情况,还有山里的每个金矿坑口都会有一些现金,更多的是金子,这些金矿的管理人员平时进洞子时,都会把一些”自然金“偷偷地带回自己住的地方,更何况山里的警力比较薄弱,山上的路和洞子又四通八达,对于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他们,逃跑起来也非常方便,虽然有些坑口也有枪,但他们见了”真章“也会乖乖地放下武器,反而成了即送钱和金子,也送枪和子弹了。
而大林小林则提供了,他们曾经打过工的金矿主,现在都是大款,他们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都很清楚,无论是绑他们本人,还是他们的家人,都能弄到很多钱。
刘志钢默默地听完,看了欧阳万学和耙子杨一眼,说道:你俩怎么看呢?耙子杨看看他老表冯学子,冯学子也看看他,耙子杨开口道:我老表对山上山下都很熟悉,我觉得咱们先从山上开始,先把哪些坑口扫荡一圈,看收获如何,再绑大款如何。
刘志钢没说话,他转头看向欧阳万学,欧阳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说:无论是山上还是山下,先从容易的开始吧,先从目标小,不容易暴露的开始,先稳住脚,再谋大的如何。
刘志钢点点头,只说了两句话:第一,不着急动手,先上山,摸摸情况和地形,第二,搬家,你们住在这里时间太长了,认识你们的人也多,新地方我们昨天已经找好了。
本章完,待续-雷神大洪(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