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山老松的回忆录

主要以回忆录的形式,把人生经历过的人和事进行重现,时间追朔从1970年到2017年,真实的经历,鲜活的人物个性,希望能让您茶余饭后,有些谈资和共鸣。
正文

三个女人一台戏

(2025-07-31 07:32:22) 下一个

绿皮火车摇摇晃晃,把窗外的树影晃成一片模糊的绿。斜对面的三位阿姨,和邻座那位六十多岁的大姐,像藤蔓缠上竹架,话头一搭就连了起来,织成一张细密的网,兜住了大半个车厢的光阴。


        她们说年轻人的婚姻,语气里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软。“不结婚,结了婚又丁克”,像数落自家没长大的孩子,可眼神里飘着的,是她们年轻时红本本上的烫金,是锅碗瓢盆里熬出来的烟火气。那位穿蓝布衫的阿姨讲起朋友家的事,说儿子儿媳要丁克,朋友从劝到不劝,最后带着狗周游世界,“每天把狗当宝宝哄”,她讲得绘声绘色,仿佛看见那只小狗摇着尾巴,在客栈的木地板上踩出梅花印。邻座的大姐就笑,“时代不同喽,咱那会儿生娃是任务,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活法”,话里有叹息,却也有松口的宽容。


       话锋转到教育,车厢里的空气忽然沉了沉。“卷哟,真卷”,穿碎花裙的阿姨摆手,“我孙子周末要上四个班,跳绳都得掐着表练”。另一位戴眼镜的阿姨就接话,说从前的孩子哪用教,绳子一甩能跳得看不见脚,踢毽子能踢到月亮升起来,“那是真玩啊,汗珠子摔在地上能碎成八瓣,浑身都是劲”。她们说“学习重要”,不是板着脸训话,是想起自己蹲在煤油灯下背书的夜晚,想起某个没读过书的邻家姐妹,后来在集市上被人骗了秤。“就算做直播,有文化的讲得是道道,没文化的只会喊‘家人们’”,这话糙,却像粒硬糖,嚼着嚼着能尝到点生活的真味。


       说到婆媳,穿蓝布衫的阿姨忽然压低了声,像分享什么祖传的秘方。“别想着处成闺女,不可能的”,她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着,“没熬过她生养的疼,没见过她半夜喂奶的困,咋能真贴心?”这话像块石头落进水里,漾开一圈圈涟漪。“相安无事就是福”,戴眼镜的阿姨点头,“看不惯就闭闭眼,非要管,就是没事找事”。她们的声音轻下来,像怕惊扰了什么,仿佛窗外掠过的田野里,藏着无数个家庭的屋檐,屋檐下,婆媳各守着一盏灯,不凑近,也不远离。


          火车钻进隧道,瞬间暗下来。她们的声音也低了,像被黑暗浸过,软了几分。再亮起来时,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她们银白的发梢上,闪着细碎的光。那些话像蒲公英的种子,借着车厢的风飘啊飘,落在我的膝头。原来岁月走了这么远,总有些东西是共通的——对生活的热,对后辈的念,还有藏在皱纹里的,一点点通透的暖。


        车窗外,新的村庄漫过来,炊烟在屋顶轻轻打了个结。她们的话还在继续,像老座钟的摆,不急不躁,敲打着时光里那些朴素的道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