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为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其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考试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当时就已经有了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实践。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董仲舒首次将这两个字连用,形成了“考试”一词。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便选拔出适合担任特定职位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例如,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僚系统,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科举考试采用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形式,比世袭制度进步得多,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考试制度。
高考作为普通人“鲤鱼跃龙门”的桥梁,也是升官发财、阶层上升唯一的途径,每一年吸引着无数的应试考生。曾经有一个安徽的考生把高考比作“过关进阶”的游戏装备,可以进城“拱”城里的“白菜",古代更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
2024年的参加高考的人数是1342万,各地为了防止高考作弊也有奇招:
高考前,多地多部门强调防范高考作弊,严打涉考违法犯罪活动。
例如,今年广州高考通过对智能安检门进行升级完善,强化对“放在屏蔽袋中的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陶瓷耳机等新情况的识别和预警。
今年,湖北襄阳高考安检门特别增加一个小台阶,考生过安检门的时要有一个抬脚的动作,安检更彻底,防止手机藏在鞋底。
辽宁锦州实现“智能安检门”升级完善,增加对手机屏蔽袋、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陶瓷耳机等违规物品检测功能。全市智能安检门安装15厘米高的脚踏板,严防考生将手机藏匿在鞋底带进考点的现象发生。
此外,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已陆续侦破一批组织考试作弊案件和涉考诈骗案件。公安机关、教育部门发布提醒,考生要严格遵守考规考纪,切勿携带手机等任何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以免触犯考规考纪。
记得郭德纲的一个相声:古代科举,得在考场吃喝拉撒三天,一人一个”鸽子笼“般的小房间,不交卷不能回家,吃饭自带干粮,厕所也是房间内解决,困了就眯会,入考场前,要经过严格检查,发现”夹带“会处以极刑,考卷若被饭粒、墨汁弄污也会作废。高考成功也成了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读的奋斗目标,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之欢喜为之忧,有人高官得中,高马披红,有人郁不得志,疯疯癫癫,客死他乡。
三十二年前,因家庭变故,本来要抑郁退学的我,被一个学长提供的信息,进了省会警校的人才大专班,也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人生就这么懵懵懂懂从毕业后协警,后来到北京”北漂“一十六年,幸遇贵人提携、经个人努力也进入了一家国企改制公司,成为公司的三把手。老大女儿因从小学习不太专注,她喜欢美术,就让她读了一个”2+3“,两年美术中专再加三年设计大专,也没有参加高考,后来来美国后,社区大学学得牙科助理,现在已经就业,每小时18元。老二在国内上的就是国际学校,本来是准备燕郊的一套房卖掉让她去加拿大上本科,可被人”忽悠“陪老婆大人来美国生孩子,见识了一个普通华人教会的孩子们上藤校的10%,35%去了霍普金斯,50%的孩子去了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才决定全家移民,老二来了直接上的高一,现在本科护士专业还有一年毕业。
据目前为止,命运使然,我们全家都没有参加过高考,没有经历过高度紧张的命运时刻,也不知道是否就是一种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