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下的情感教育——說《人寰》《人寰》的寫作及其敘事形式,據作者自己在一篇短文中所說,最初是在她接受心理分析治療時受到啟示的[1]。大約就是基於這個契機,小說的女主角從一開始即置身同她的心理分析醫生談話的現場,她的講述一邊穿插上當前在美國的事件,一邊斷斷續續返回她早年在中國的經歷。講述的現場和頻繁的閃回層層錯亂,像條碼一樣變換著的[
阅读全文]
情欲的詩意變奏——朱朱組詩《清河縣》閱讀隨感小引王敖寄來朱朱的《清河縣》前後兩組詩,說是將在他的敖學院公號上發表,希望我讀後寫兩段短評。打開附件一看,前一組詩,我早在二○○一年春季號的《今天》上已讀過。那時候我總會按期收到這本編輯發行在美國的文學季刊,至今還有二十多冊舊刊保存在家裏的書架上。歲月倏忽,記憶淡薄,回顧所讀該刊中的[
阅读全文]
诗舞祭有一只臭手正慢慢地捏住了我的咽喉死亡的酒里也兑了许多冒名顶替的水——胡宽一一九八二年正月初三的晚上,我在芦苇家与芦苇初次见面。芦苇的屋里挂满了油画坐满了人,只记得我走进门的时候,在场的人与画框里的像横竖错杂,各处于各的位置,都从灯光下向我露出陌生的面孔。后来随着谈话的气氛渐次升温,一些生硬的轮廓也就在我的眼中慢慢地柔和起[
阅读全文]
勇猛精進結善緣——讀孫康宜新作《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康正果這是一部探求福音而隨處結下善緣的坦誠自述,不失為有志於出國留學人士和文學愛好者值得一讀的勵志佳作。作者孫康宜延續她早先回憶錄《走出白色恐怖》的敘事語調,退休後筆耕不輟,最近又推出了這部縷述她奔赴美國讀書求學和教書治學生涯的巨著。人生一世,年華儘管不舍晝夜,流水般逝去[
阅读全文]
洋魂華魄習中文——漫談林培瑞教授的中文寫作康正果我在美國大學教中文十八年,英語聽說能力始終没多少長進,所結識的白人漢學家中,只有林培瑞教授與我交談說國語,通信寫中文,因此我獨與他保持聯繫,交往至今。他一口流利純正的國語,無需我多言。我以下要詳述的是他中文寫作的個性特征,及其特別值得讀者領會的看點。縱觀美國大學的東亞語文系,用英[
阅读全文]
沉重的土地——賽珍珠《大地》讀解一個窮得娶不起媳婦的農民,花了些小錢,從姓黃的大戶人家領囘一個醜得沒人要的丫頭,兩個卑賤者的窮日子從此有了可喜的轉機。他們辛苦耕作,生兒養女,熬過了荒年和匪亂,後來竟廣有田產,也成了大戶人家。這就是王龍和阿蘭的故事,沒有傳奇歷險,沒有詩情牧歌,從佈局到行文都平實得一如腳下的土地。七十來年前,正是[
阅读全文]
嗜酒的故事康正果编译自A9,000-YearLoveAffairbyAndrewCurry,NationalGeography,February,2017酒不只是一种乱神致幻的饮料,它从初始就是人类文化的原动力,一直推动着艺术、语言和宗教的发展。“醉猴”假设揭新篇人类嗜酒的故事可追溯到未有农业和人类以前。与绝大部分动物不同,嗜酒乃是我们人类天生来逐步演化成的特徵。所有含酒精饮料的活性成分均得自酵母,这是一种显微镜[
阅读全文]
良知的辯護——讀胡平《法輪功現象》[1]正如購物者通常多有各自習慣光顧的店鋪,不同的訂戶也有各自愛讀的報刊。我自移居北美,中文報紙,只讀《世界日報》,在好幾種按期寄來的刊物中,一直由我自費訂閲的,惟獨《北京之春》一家。做如此持久而專一的選擇,除表示我支持該刊發行的一點心意外,也與能在每月收到的最新一期上及時讀到主編胡平的文章有很大[
阅读全文]
走向民權民德的政治解放——汪暉近作質疑:誰的主權?什麽平等?康正果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孟子跳著皮筋舞代擬國情咨文汪暉先生多年來以現代性和全球化的批判論述馳名中外學界,屬於甘陽親點的“[
阅读全文]
六十週年回眸我今年六十五歲,在我生活過五十年的那塊土地上,近幾個月來,當局一直在緊張地籌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大慶。作為一個曾在紅旗下長大的海外華人,重洋外瀏覽著媒體上相關的報導,不由得想起了從前在那裏歡慶紅十月國慶日的某些經歷,撫今追昔,幾乎想不起一個令人親切懷念的日子。1959年10月1日,我在故城西安參加了十週年國慶大典。那時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