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柏林小记

(2025-08-16 09:44:22) 下一个

柏林墙和历史博物馆

柏林墙本以为只是个花不了多少时间的打卡点。 但其实, 每根展示柱子, 每帧照片读下来, 跟走了一个博物馆一样。 关于绝望中求生的人们想尽办法从东德逃往西德的故事, 我第一次记忆深刻的感受到是在小说《永恒的边缘》里, 站在柏林墙的旧址,再次读到那些真实的人物和故事:跳窗, 挖地道, 开卡车冲关卡, “朝阳群众”志愿者, … 记忆里小说的情节被唤醒,变得鲜活:未曾谋面的父子,被分隔的情侣,跳窗摔成残疾的青年… 

站在这里,那句“历史是由人民书写”——不再只是一个口号,变得真实且具体。

同样的故事, 在中国也有上演: 大逃港。 却鲜有人记录和怀念。 内地的百姓基本从未听闻。

同样的年份——1989,柏林墙倒塌了,而天安门事件却被残酷镇压了。

为什么柏林墙没有成为天安门,为什么天安门没有成为柏林墙?

1989年十一月九日, 东柏林市委书记在记者会上宣布即刻马上放开旅行限制, 东德人可以自由出境(据说这是个意外,是对政策的误读,他在记者招待会现场,临时收到了新政通知,然后照本宣科的阅读了通知)。 看到新闻的柏林人, 半信半疑走上街头, 不知道迎接他们的是机关枪坦克,还是久违的自由。

如果,是另一种情况,将会如何?历史博物馆的展览: 未走的路, 提出了这个问题,给出了另一种历史的可能: 是天安门事件在柏林的翻版?是北朝鲜?

这个展览还向前追溯了14个历史节点的可能发生的历史,比如: 1945年美国原计划在德国首次使用原子弹;1932年布吕宁继续连任,纳粹的崛起就不发生;1849年,如果布鲁士国王接受立宪制的头衔,更早实现民主,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 也许在平行时空里,无数个版本的历史,在偶然事件和必然规律的联合作用下运行着。

那些平行时空里,8964会有不同的结局吗? 1949 又有什么样的版本?戊戌变法如果成功了呢?…. 蒙古如果没有打进来,南宋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会带来什么的变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中华大地是否会先于其他地区最先实现民主启蒙…

展览中有很多来自东西两边的非常有煽动性的漫画,东德的风格,对我来说非常熟悉,和我们曾经的风格一样,不识字也能看出他们想表达什么,无非是两大类:团结一致打击被丑化的敌人,一起奔向美好未来;而西德德漫画形式就要多样一些。让人不经感慨: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漫画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曾经是多么重要的表达方式呀。

历史博物馆的主馆,因为维修,没有开放,留下很大的遗憾,和下次再来的理由。

和朋友谈到国内外AI的隔离,VPN的监管, 不经感慨,新的柏林墙,依然筑起,而且更加无法翻越,我们又又又一次活在历史里。

8/2/2025 写于Berlin-Brussels 列车上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