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大名鼎鼎的毛《两论》是抄苏联的还是大量抄中共一大以前的中共代理总书记、北大社会学教授李达的大作,或者在苏联和李达的原型上‘创造性地发展’,关键是:《两论》的观点有没有谬误?有没有误导了中国整整几代的革命者的思想方法、三观?有没有极大的扭曲了中国社会进化的轨道?
事实上当然有,而且问题极为严重!《矛盾论》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矛盾实体论”、“矛盾极端论”、“斗争绝对论”和“发展斗争论”等。毛片面强调一分为二,错误地批判打击杨献珍的合二而一,以为只有矛盾斗争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定义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否定对立面的统一和重新平衡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因而在一个他影响下的中国,很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推行斗争型政治运动,“与人斗、与天斗、年年斗、月月斗、天天斗”斗完地主、斗美帝,斗完资本家、斗知识分子,斗完高岗斗胡风、斗完彭德怀斗刘邓陶,斗完杨余付斗王关戚、斗完造反派斗林彪、孔老二。。。。平头百姓也要每天‘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刹念’。。。斗斗斗!无穷无尽。这和托派形左实右的‘不断革命论’如出一辙。毛收回农民的土地和一切生产工具搞所谓‘公社化‘, 和托洛茨基的’把小资产阶级弄成无产, 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路线不谋而合。毛执政后在中国实行的的政治思想路线,实质上是托派的路线、极左加左派幼稚病!他的思想误导了中国社会直到他死后很长的时间,流毒还远远未肃清。。。
既然《矛盾论》存在着这么多的缺陷,那又怎么能说它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光辉著作呢?
身为共产主义‘祖师爷’的马克思,其实只是个经济学人,在哲学方面也不是什么独有见地的‘大师’,主要是师从黑格尔。黑格尔认为,“一切现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规定于自身”[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3页。]一切事物在其自身中都是矛盾的,所以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例如正与反、对立与同一、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等等。既然矛盾是普遍的存在,那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世界,于是矛盾成为黑格尔哲学的基石与灵魂。黑格尔还认为,矛盾不仅是普遍的存在,而且还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原因,“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转引自张世英:《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49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概念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矛盾,由矛盾产生否定因素,从而否定旧的阶段。否定之否定,使事物上升到新的阶段。他通过矛盾的演变,通过正—反—合的循环往复,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在黑格尔眼里,世界就是各种矛盾构成的体系,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世界。
既然世界是矛盾的世界,那么,世界的演化规律必然是矛盾的演化规律,例如他总结的辩证法三规律——对立同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矛盾或者说对立面之间的演变规律。黑格尔哲学其实就是关于矛盾的哲学,在黑格尔看来,世界由矛盾构成,矛盾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正是按照矛盾的规律进行演变,认识了矛盾就认识了世界,掌握了矛盾就掌握了世界。苏联哲学教科书,以及毛在《矛盾论》里教的不就是这一套吗?
恩格斯写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Ludwig Feuerbach und der Ausgang der klassischen deutschen Philosophie)重点放在对马、恩二人影响尤其深远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身上。书中指出:黑格尔革命性的辩证法应该与其保守立场区分对待。费尔巴哈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倾向,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给出了唯物主义的回答。然而费尔巴哈却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因为他关于人和自然的观念是抽象而且跨越历史、一成不变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辩证法的理性,不再只是概念的自我发展,而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真实运动所促成。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基础而思辨上采用黑格尔的辩证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造出的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
矛盾是黑格尔哲学的基石与灵魂,但罗素却认为,黑格尔所说的矛盾是先验假设,根本就不存在,这也是他全盘否定黑格尔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罗素否认矛盾存在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矛盾,矛盾并不是先验假设。例如目前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在激战,两国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这是无法否认的。
既然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矛盾,黑格尔错不在此。
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他只看到了矛盾,却抛弃了整个世界的全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世界是极其复杂的、丰富多彩的,不仅存在着矛盾,还存在着非对抗性矛盾、平衡、统一、妥协。。。等等,而且一分为二后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合二而一。合二而一的概念和现象也不可或缺。
几千年前的佛教哲学思想,就已经有更高的见解和领悟:《维摩诘经》的重点是所谓“不二法门”。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烦恼即菩提。矛盾的种种事物、思想、概念,都只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可变易的、不是僵化不变的、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有变、有不变,甚至是短暂的、虚幻的、万法皆空的。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化,其实不二。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由于分别心与语言概念的执着,误以为世界充满对立(善/恶、生/灭、有/无等),但这些都是心识妄分,并不真实。真正的实相是“非二”,无二无别、空性平等。“生死涅槃一如”,“善恶彼此依存” —— 全部是缘起幻有。这种领悟,批判了僵化的二元对立斗争哲学思维,接近现代系统论、现象学、后结构主义思想的构架。与其他哲学思想的类比
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本身就是“不二”的原始整体。
黑格尔: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终极为“绝对理念”——近似“不二”。
现代非对偶论(Nonduality):在当代意识哲学中被广泛重视,与“不二”几乎完全对等。
为何“不二”才是最高智慧?世间的争论、烦恼、执着,都根源于“对立”与“分别”。当你不再坚持“对”或“错”,不再抓取“善”或“恶”,你会进入一个更大、更宽广的觉性空间。不二法门不是“没有差别”,而是“看见差别而不执着差别”。
例如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矛盾,但世界上不仅仅存在着白色与黑色,而且还存在着赤、橙、黄、绿、青、蓝、紫,还存在着不黑不白(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等各种颜色,这些颜色之间、或与白色、或与黑色也可能构成矛盾。但是,在高明的画家手里,不但处理好、利用好这些颜色,让它们相得益彰,和谐共处。在胡搞、扩大矛盾的初学画画的人手里,就画成一团乌鸦。再如工人与资本家是一对矛盾,但这对矛盾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全部。例如从工人的角度看,工人不仅与资本家发生关系,而且还发生着更多、更广泛的关系,例如工人与父母、工人与同学、工人与房东、工人与邻居、工人与工友、工人与农民、工人与商人、工人与官员、工人与警察等等。离开这些关系,工人就很难在社会中生存,所以这些关系同样也很重要,但这些关系并不一定都是对抗性的矛盾,在高明的政府或管理者手里,该怎样调和鼎鼐,和光同尘,就可以是互助、共赢的关系。高音和低音也是一对矛盾、七个音符加上许多半音之间也有矛盾,如果不断狠斗下去,都成为噪声成不了音乐。在大师手里,却能弹出天籁级的乐章。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其各类经济、事业、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各种互相制约或矛盾的,如果在一组高明的操盘者、投资者、掌权者手里,调整、配合得好,就可以互相促进、按比例平衡发展。连在一位厨师手里,光了解什么事物之间存在矛盾还不行,百味也要调和互补得恰到好处才行。
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矛盾,但矛盾的斗争并不是世界的唯一、绝对的处理方法。而且,世界上还存在着大量非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矛盾论》从理论上、马恩列斯毛等人从实践上,主张暴力革命解决社会问题和各种问题、包括用“人定胜天”的办法粗暴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举措,一直误导了一大片国家的政策和治理。造成灾难性的结果。包括冷战、大跃进、抗美援朝、十年文革、三年人祸饿死几千万人。。。等等。最后,连样板性的苏联红朝自己,也斗争得永远解体、垮台了!只剩了中共,还在不断斗下去、搞‘战狼外交’、宣传《长津湖》冰雕,天天在一切角度反美。。。。
如何处理好矛盾与统一,即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有作者在《新矛盾论》一书中,深入地探讨了矛盾与非矛盾——差异及同一之间的关系。作者明确指出,矛盾的本质是关系,是事物之间一种特殊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事物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差异与同一关系。所谓“同一”是指两个事物是相同或一致的,所谓“差异”是指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差别与不同。例如白色与白色是同一关系,白色与黄色是差异关系,而白色与黑色则是矛盾关系。
那么,矛盾与差异、同一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通过一个序列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同一——差异——矛盾,通过这个序列可以看出,同一可以转化为差异,差异可以转化为矛盾;当然矛盾也可以转化为差异,差异也可以转化为同一。通过这个序列可以清楚地看出,矛盾是最大的差异,是差异之极,是事物关系中的一个极端。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事物之间仅仅存在差异,差异也是一种矛盾,但只有当差异达到极端的时候,矛盾才会不可调和。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十分流行,这种观点认为差异就是对抗性矛盾,差异与对抗性矛盾没有区别。作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差异和对抗性矛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或现象,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例如白色与黄色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并不是对抗性矛盾;手机与电脑存在着差异,但它们构不成对抗性矛盾;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存在着差异,但他们也不是对抗性矛盾。
通过矛盾与差异、同一的关系就可以看出,对抗性矛盾是事物关系中的一个极端,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所以它的普遍性远不如差异。世界上更广泛存在的是差异,而不是对抗性矛盾。矛盾与差异及同一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矛盾只是世界中的一种现象,世界并不是单纯的矛盾世界。
了解了矛盾与差异、同一的关系,就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的错误所在。
矛盾是世间无数事物、万千现象的一种,黑格尔哲学却以管窥豹、以偏概全,用这一现象取代世界上所有的现象,并用这种现象中的规律来取代世界的规律,把特殊当成普遍,把个别当成一般,所以黑格尔哲学必然会走向片面和极端,必然会出现严重的理论错误。
这就像一个严重色盲的人,他只能看到红色,而看不到其他颜色,于是他得出结论说:世界上只存在一种颜色,毛蛊惑下的红卫兵就声明:要打烂旧世界,建造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黑格尔就是一个严重的“色盲”,他只看到了矛盾,而没有看到差异与同一,更没有看到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由于对黑格尔哲学缺乏深入的认识,不少哲学家把其错误当成“精华”继承。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苏联哲学以及中国的“斗争哲学”等,不仅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错误,而且还把这些错误推广到社会实践之中,派生出阶级斗争、暴力革命、阶级专政、路线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等。百余年来,在大力推行黑格尔哲学的国度里,大都是矛盾丛生、斗争不断、内乱不止、经济落后、民不聊生。绝对的矛盾和斗争把国家推入死胡同,有的分崩离析,有的不得不改革,而更多的则是抛弃黑格尔哲学,彻底转型。
黑格尔哲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
错误的理论必然导致错误的实践,而错误的实践必然导致失败。
百余年过去了,当我们总结、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错误的理论根源之一就在于马恩列斯毛大体上都师承黑格尔哲学。黑格尔哲学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和极端性,理论上存在着严重错误,实践上会造成巨大危害。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对黑格尔哲学和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等等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反思,肯定其历史价值,批判其现实错误,杜绝其误导和危害,对它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