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之楚地,湘水洞庭,衡山岳峰,一方的山水孕育了一方的人,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环境,古人所谓“秋风胡马塞北,春雨杏花江南”,盖即此之谓也。吾为地道湖南土著,祖辈生於斯,死于斯,身边的人,多为湖南老乡,身边的事,多有湖南特性,故不揣愚陋,对“湖南精神”作些解说,如有对湖南老乡之不恭,万望谅鉴。
湖南精神是什么,四字可概之也,即一曰“霸蛮”,二曰“结筋”, 霸蛮、结筋,湖南之精神是也。
何谓霸蛮?霸蛮为正宗湘方言,其意为执着、坚决,吃得苦,认死理,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思,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性格,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勇敢无畏,不怕牺牲;二是敢为人先,不避艰险;三是吃苦耐劳,敢于冒险。这些个性特点,无疑是成就人生与事业的优秀品质。
何谓结筋,这是一个不见于辞书的湘方言词,只要是湖南人,都知道这个词的内涵。结筋与霸蛮有某些相同的含义,但二者又绝然不同,霸蛮着重指行动,结筋着重所指思考,有较真、执拗的意思,不服气,不服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认准了的路,就一定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突出表现亦是三个方面,其一是坚韧顽强,不屈不挠;其二是坚持真理,九死不悔;其三是斗志昂扬,从不服输。毫无疑问,“结筋”与“霸蛮”一样,也是成就人生与事业必不可缺的品质。也正是“霸蛮”与“结筋”,几千年来,湖南人做出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也赢得了湖南人自己的骄傲与自豪!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任何东西,包括优秀的品质,无疑都是一把双刃剑,湖南精神亦然,“霸蛮”与“结筋”,固然有如以上多方面的优秀的因素,但同时也有着致命的缺陷:
一是倔强,导致听不进不同意见,容易刚愎自用;二是好强,故斗争多于中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时有急躁,甚至莽撞,遇事缺乏冷静,有时不计后果;三是固执,有时不讲道理,尤不善圆通,一条路走到底,一根筋憋到死。
决定了去做一件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有时甚至不顾及这件事的利与弊,湖南人需要的是这个过程。这样的性格,的确能让事业成功;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的决策都是对的,如果目标是错误的,则往歧路走得更远。尤其是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着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不顾客观条件,单纯凭主观努力,很难成就大事,故“圆通”之道,万勿缺失。湖南人有一句俗话,叫做“宁肯死崽,不可立庙”。意即宁愿遭受灭顶之灾,也不会向他人屈服,诚哉伟丈夫也。只是在某些时候,立个庙,少些损失,也未尝不可,古人谓“大丈夫能屈能伸”,盖即此理也。有时候,立庙也是一种策略与智慧。
正因为湖南人性格有着鲜明的性格,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或者说所成就的事业是不尽相同的。简言之,湖南人的性格精神较适合于乱世,而不太适宜于治世,乱世多要霸蛮的精神,要冒险的精神,要有勇往直前、不计后果的勇气,要有不折不挠,死不回头的坚韧。而在治世,因为少了些许慎重,缺了许多圆通,尤其是自我意识太浓,逆耳之言难进,更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成功带来许多阻力。
说几个湖南人的例子吧,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湖南最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主义者。成就他辉煌人生业绩声望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湖南人霸蛮、结筋的性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王夫之生活于明亡清兴的动荡时代,清兵南下,势如破竹,大明灭亡已成定局,在那个政治舞台上,当然也有史可法以身殉国的士大夫,但于平民而言,即使心有反抗,然屈于淫威,也只有雉发改装,做了大清的顺民。然而,王船山则不然,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顺治三年,夫之先是赴湘阴上书湖北巡抚章旷,提出调和南北督军矛盾,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的建议,未被采纳。后又与他人在衡山组织武装抗清失败,最后赴肇庆,任南明永历政权行人司行人。连续三次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王化澄等贪赃枉法、结奸误国,几陷大狱。顺治八年,回原籍,誓不剃发,辗转流徒,四处隐藏,1660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其党强命夫之写《劝进表》,遭到愤然拒绝,逃入深山。他曾自题“六经则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就是他的“霸蛮”精神的生动写照。
再说第二个例子,“戊戌变法”是国人最熟知的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变法失败之后,慈禧下令辑捕逃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并逮捕了谭嗣同、杨深秀等六人,杀害于菜市口,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然而,事发之前,谭嗣同是完全可以出逃的。但他置自己安危不顾,明确以死来殉变法,他慷慨道:“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照后起。”重义轻生,慷慨赴节,这就是真正的湖南人。我们决不可责备谭氏是举之不妥,但暂时出逃,留得的青山在,亦未尝不可。
再说曾国藩,在近代史上,这个湖南人把事业做到了极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曾国藩的成功,时势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以曾国藩这湖南人的性格,若是治世,恐怕难以有此成就。1841年,时年三十一岁,便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吏治腐败。1850年,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弊政 ,引起当局者不满。到1851年;洪秀全已在金田起事,作为吏部侍郎的他,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使得咸丰皇帝“怒掷其折于地”,欲斩之。只是后来太平天国如洪水猛兽,清统治岌岌可危,赖曾氏“湘军”殊死作战,最终保住了大清的江山。若太平天国不起,曾氏别说升迁,连身家性命也难保。当时之势,无曾氏则无湘军,无湘军则无人敢抗太平天国,所以,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给了曾国藩许多殊荣,倘若不是那个乱世,曾氏处在乾雍之世,恐怕早已成为刀下鱼肉。
当然,曾国藩最后能全身以退,天寿而终,关键还在于他思想上的儒道互补;对于湖南人的性格而言,儒道互补是非常重要的。道家的清静无为、忍隐身退是修正湖南人性格缺陷的最佳选择,曾氏就是时时以道家思想融注于自己立身行事之中,儒道相参,儒道互补,才使自己履险而安,全身以成。
以上三例,颇有代表性,王夫之“霸蛮” 之士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时士大夫为遗民者众,大多是隐居山林,潜心著述,誓不仕清,以全名节,而不是如王氏之强而为之反清复明。谭嗣同“结筋” 之举也,能不死而自赴死,固然惊天地、泣鬼神,但“六君子”作“五君子”,似乎也可,作无谓牺牲,勇敢但不智慧。曾国藩氏则足以说明乱世成就湖南人也。
当地潮湿,要吃辣椒,可能影响了性格,
湖南人的智商在国内是比较高的,但经济不是太好,
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有头脑,执行力可能就差一些。
我的几个湖南朋友真是能吃苦,有毅力。
曾国藩是儒家人物的典范,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其遗嘱值得每个人去背诵,至少保证不会犯大错。
在大家都有理性-有共同的科学基础(比如牛顿定律,科学系统)的前提下,个性可能能显出优劣。
但是如果一方有科学,另一方没科学基础。大基础就比个性重要得多了。
这就是无论洋鬼子怎么没个性,义和团怎么有个性,那科学系统还是打败非科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