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文学城网友写泡温泉,让我一下子回忆起我这辈子在世界各地泡温泉的经历。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都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次泡温泉感觉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一位朋友因工作关系包了一节火车货车厢从中国北方去南方。于是我就跟朋友搭了一路顺风车,免路费去看看各地。这种货车厢就跟电影里德国纳粹运送犹太人到集中营的那种货车厢一样,人就在铁皮车厢里坐着、睡觉。这种货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好像很复杂,一辆车厢编进一列火车,走一段路,停下,被拆散,在一个火车站停好几夜,再被编进另一列火车里,再继续往目的地进发。
到陕西以后,往南转,走的是中国铁路工程史上的经典作品“宝成(宝鸡-成都)铁路”。穿过秦岭时,惊讶地目睹了名不见经传的绮丽自然景观。火车大致是沿嘉陵江的上游开,两岸是秦岭山脉,奇峰突起,云雾缭绕。偶尔还有几座山峰被千万年嘉陵江水冲刷切割,留下直立绝壁,颇有桂林阳朔和约塞米蒂之风。从平坦、干旱的北方一下子到了这片湿润葱绿的地域,深感对视觉的冲击。
到达目的地以后,朋友的同事留在南方当地继续安排事务,我和朋友开始周游。某日,周游到某一城市,找到一个温泉。不记得当时温泉是否开门营业,一个人也没有。进去泡了半天,整个场所只有我们两人。
虽然泡温泉的景象我记得很清楚,可是那是在哪个城市想不起来了。
多年后,和朋友重新取得联系。我提起这事。我说:“咱们那列火车好像在临潼停了几夜,咱们是不是到杨贵妃的华清池泡的温泉?”
朋友说:“不是,那是在重庆。”
第二次泡温泉是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动物园的对面的塞切尼温泉浴场。更衣室在一座用黄色石料建造的极有气派的大厅里。塞切尼温泉浴场包括几个不同的浴池,水有热的,有温的,有流速快的,有流速慢的。先泡温一点的,等适应了,再泡热一点的。
在流速快的浴池里,水可以起到按摩的效果。在静止的浴池里,有老年人站在水里,把棋盘摆在池边,下国际象棋。雾气腾腾,几步远,人都看不清楚。当时我突然想像,冷战时是不是有间谍在这雾气里策划阴谋?
第三次泡温泉是在冰岛。参加了一个从雷克雅维克出发的一日游。跟团走到一座山上,导游领团员泡进山间的一个温泉。泉水本身并无特殊体验,记忆里主要是视觉中晴朗的蓝天和碧绿的山岭。还记得泡在旁边的另一个团员是美国某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毕业后在美国驻奥地利某军事基地工作,工作放假来冰岛旅游。把数学应在军事上,也挺有意思。
第四次还是在冰岛。从首都雷克雅维克到位于另一座城市凯夫拉维克的机场需要乘坐公交车。有一家旅游公司发现了一个商机,专门为赶路去机场的旅客提供一项服务,可以在半路下车,在“蓝湖”地热浴场泡几个小时,然后再搭下一班车去机场。
下了大巴,从车站到浴场还要走一段路,路两旁仍保留了本地天然植被,圆圆的火山石上长着一层矮矮的苔藓。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天然温泉。它实际上用的是地热发电站用完以后的水。地下滚烫的水完成发电任务以后,反正也没用了,就把水输送到这里,成为一个人工温泉。发完电以后,水温度降低了,但矿物质都还在,给人泡正好。浴池里有服务人员走来走去,免费给你送上火山泥,你可以自己往身上涂,据说有护肤作用。纪念品商店里也有火山泥卖。浴池里也是雾气腾腾的,和温和的匈牙利不同之处是冰岛的空气冷冽,提醒你别忘了你是在天涯海角。
附近(Chena Hot Springs Resort) 一大冬景就是零下20度的时候泡温泉(跟冰岛的风景雷同)。 室外,雪山,星空,眉毛头发都挂着白霜,水面上白气蒸腾,为了方便游人拍照,商家特意在周边安装了彩色的灯。效果很玄幻。
对 UEFA Champions League 皇马对曼城半决赛有什么预测?曼城在客场打平,回主场至少在纸面上略占优势吧?
Sao Miguel 岛也和冰岛一样,横跨在两个板块的裂缝上,只不过这次是欧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一定也是 Sao Miguel 岛温泉多的原因。
黄泥汤大概是当地粘土里有氧化铁。在法国岩洞里,人类最早创造岩洞画艺术的主要颜料之一 yellow ochre 就是富含氧化铁的粘土块。
西方媒体也有报道,说现在日本“男女混浴”只是徒有虚名,只有男,没有女了。
不清楚是什么造成了这个风俗的改变。
至于日本温泉世界第一,大概是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 “Ring of Fire” 吧,虽然时不时遭到地震带来的损失,也享受断裂地层造成的温泉。
其他哪个国家的能算第三?大概冰岛可以吧。冰岛正好横跨欧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裂缝上,时不时火山爆发。地热资源可能比日本还丰富,山上走着走着就能看见一个温泉,远处山谷里还有一缕一缕的水蒸汽从地面冒出来。据说他们想以后全靠地热发电,彻底不用煤和油。
日本温泉世界第一。不知其他哪个国家的能算第三。
Sauna 则完全不一样,空气温度可以非常高。在蒸 sauna 时呼进的高温空气也让我有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