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在白宫,在美、乌吵翻之前,当气氛尚在平和时,一个波兰记者问川普:我小时候,我觉得美国不但是世界最强的国家,也是一个好的国家。但是,现在我的波兰朋友担心,你站在普京一边。你怎么说?
川普回答波兰记者说:我没站在普京一边。我站在美国一边。我站在世界一边。我想让战争赶快结束。
万斯接着对波兰记者补充说:拜登对普京说了四年狠话,可是战争还是摧毁了乌克兰一大片土地。通往和平、过好日子,外交也许是一个途径。美国作为一个好国家要做的事之一,就是通过外交解决问题。
听到“外交”一词,泽连斯基转过身来,质问万斯(大意是普京不讲信用,不应该跟他讲外交):2019年,我和普京签署了协议。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我们签字交换俘虏。但是,他根本没有交换。JD,你说的是哪门外交?
细心的记者发现,泽连斯基说的是谎言。他们不但证实普京履行了交换俘虏的协议,甚至还找到了泽连斯基本人2019年去基辅机场,迎接被释放的乌克兰俘虏的照片。
2019年12月9日,泽连斯基、默克尔、马克龙、普京在巴黎举行会谈。在这次会谈,俄、乌签字,同意交换俘虏。
2019年12月29日,双方都按照协议交换了俘虏,泽连斯基本人还到基辅机场欢迎被释放的俘虏。下面是泽连斯基在基辅机场迎接被释放的俘虏的照片。
全世界民众都可以看到,照片表明,泽连斯基在白宫当着世界媒体的面,向川普、万斯撒了谎。这使他的可信度降低。
第一个常见的错误辩论方法: 偷换命题。
举例:泽连斯基在白宫指称普京没有交换俘虏。而有照片证实普京交换了俘虏。因此,泽连斯基撒了谎。
B说:泽连斯基的意思是,普京没有执行协定。按照这个偷换了的命题,泽连斯基没有撒谎。
分析:B把“普京没有交换俘虏”偷换成了“普京没有执行协定”。
第二个常见的错误辩论方法: 把别人没说的话安到别人头上,然后加以驳斥。
举例:本文结论是“泽连斯基在白宫撒了谎”。
B说:那你的意思就是“普京没撒谎”。
分析:本文里并没有“普京没撒谎”这句话。
“泽连斯基撒了谎”和“普京没撒谎”也不是等价命题。
我从另一个来源听到几乎一样的消息。
台湾的评论员邱世卿说,2022年,乌克兰急切想加入北约,但当时乌克兰正处于内战状态,而北约不接受战时国家,所以泽连斯基急于结束内战。他集结了九个旅到顿巴斯前线,想快速拿下顿巴斯,然后就能加入北约。这时俄国国内鹰派施压普京,要普京立刻行动。普京才被迫出兵,给顿巴斯俄裔解围。
另外,关于明斯克协议,德国总理默克尔确实干了骗人的事。
明斯克协议是2015年在德、法斡旋下达成的。
2022年,默克尔说:明斯克协议的目的是给乌克兰时间扩军备战。
这是默克尔对德国《Zeit》杂志访谈时公开说的。
Reuters(December 9, 2022):In an interview published in Germany's Zeit magazine on Wednesday,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said that the Minsk agreements had been an attempt to "give Ukraine time" to build up its defences.
西方冻结了俄国存在西方银行的资产。这些冻结的资产,会生利息。英国现在想把被冻结的俄国资产生出的利息,拿出 2 billion 英镑,当贷款借给乌克兰。
这笔钱本来就不是英国自己的。而且乌克兰以后还得还债。
乌克兰还了债以后,英国会把这笔俄国的利息归自己了?还是还给俄国?
还是拜登大方得没法比了。
拜登不但白给乌克兰 $175 billion,而且 $100 billion 不知道去哪儿了。
泽连斯基说他只收到 $75 billion,那 $100 billion 他也不知道去哪儿了。
相比之下,英国这笔援助只相当于拜登给的1%多一点,而且是借花献佛。
泽连斯基说的不是:“普京没有按要求执行协议”。
泽连斯基对万斯说的是:“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而实际上俄方交换了81位俘虏。
所以,“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这句话是谎话。泽连斯基自己还去机场迎接了那81位俘虏。
(讨论一句话是真是假的时候,最好是把那句话固定住,而不是把那句话替换成别的话再讨论那句新话的真假。
那样,讨论就永远没有结果。)
在数学和逻辑领域,要想证明一句话是 true,往往很费事。
要想证明一句话是 false,往往很省事,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
泽连斯基的原话是:“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要想证明这句话是 false,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
BBC 在2019年12月9日报道泽连斯基自己的讲话:
“Ukra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said a total of 81 Ukranians had been released.”
泽连斯基自己就给出了81个反例,远超过一个反例的要求。
打个比方。
一个人说:“he didn't peel potatoes”。
要想证明这句话是 false,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
只需提供一个视频,显示他削了一个土豆,就足够了。
有些人以为,要证明那句话是 false,必须证明他削了所有的土豆。这是对逻辑的错误理解。
【会不会说的是这次2022年开始的战争?】
不会。泽连斯基自己说得很具体,是2019年。
以下是 AP(美联社)公布的2025年2月28日白宫交锋的 transcript(谈话记录):
Zelenskyy:
“in 2019, I signed with him the deal. I signed with him,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and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We signed ceasefire. Ceasefire. All of them told me that he will never go … But after that, he broke the ceasefire, he killed our people, and he didn't exchange prisoners. We signed the exchange of prisoners. But he didn't do it.
What kind of diplomacy, JD, you are speaking about? What do you mean?”
2019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换俘协议,虽然在当时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积极进展,但确实存在一些未完全执行的部分,以及一些后续的复杂情况:
“全部交换”的期望未能实现:
虽然2019年的换俘行动释放了数十名人员,但并非所有被拘留者都得到了释放。双方可能对“全部交换”的理解存在差异,且一些人员的法律地位和案件复杂性阻碍了他们的释放。
因此,仍有部分被拘留者留在对方的控制之下。
后续换俘的持续需求:
2019年的换俘协议并未彻底解决所有相关问题。自那以后,俄乌双方持续进行换俘行动,尤其是在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换俘成为冲突期间持续进行的少数外交互动之一。
这就表明,2019年的协议未能完全解决双方的战俘问题。
冲突的复杂性:
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导致换俘过程充满挑战。双方对被拘留人员的认定、法律程序以及政治考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换俘的执行情况。
因此,即使达成了协议,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完全执行。
信息不透明:
由于战争原因,很多关于战俘的信息都不是很透明。所以很多细节我们不清楚。
总而言之,2019年的换俘协议是一项重要的进展,但并未完全解决所有相关问题。冲突的持续和复杂性导致换俘过程充满挑战,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俄乌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