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外国人“不来玩”的问题
2008年,已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应邀访问斯洛文尼亚首府卢布尔雅那。在与亲王交流时,一位旅游系教授说,她将运用当地的人脉和知识,协助英国观光客。没想到亲王却说:“旅游业不过是国家卖淫业,不需要更多观光客,他们破坏城市”。这话不无道理,但很毒舌。
这老家伙是个“何不食肉糜”的贵族。世界上能像他那样潇洒、旱涝保收的人没几个。发展旅游业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经济利益的考虑是第一位的,这与红灯区其实并无二至。让来客感觉愉快、方便、安全、公道,他们才逛了还想逛,而且不仅自己逛,还介绍给亲朋好友来逛,这才叫良性循环。
三年充分显示集权的封控和时不时的“抓特务”,让中国的旅游业遭受重大打击。使之如其他一些行业一样陷入困境。如今大的指标几乎都是负增长,只有GDP是正增长。外贸部分,很多是近乎刚需的,供与求接近于定数,所以不可能一下子降低太多。但旅游业不一样,人不是非要旅游不可的,更不是非要到某个地方旅游的。
封控已经放开两年了,入境人数在恢复,但缓慢而不尽人意。虽然航班减少了,但除了回国探亲的国人之外,飞机上外国人依然不多。机场外国人屈指可数,这也是我本人在北京机场的感觉。成群的外国人我只看见一拨儿,他们是从首都机场转机去南方打工的非洲人。
为此,中国上周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这个举措,可能能让去东亚的旅游者把上海和华东地区轻松地包括进去。
好东西当然可以实事求是地宣传一下。但如今“讲好中国的故事”有特殊写法,不合有关部门胃口的,即便是真话,也要屏蔽掉,剩下的,都是些能量很正,让人欢欣鼓舞的玩意儿。但仔细查阅一下,满不是那么回事情。这些文章不一定公然说谎,但强调和忽略很有讲究,说得云山雾罩,善用春秋笔法。
比如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四百万外国人,正在涌入上海》,一开始就说大量韩国青年借着免签的东风,蜂拥来到上海,一番“火热”、“暴增”之类的用词,甚至说韩国来上海说比上海去杭州还方便(是吗?)。接着,作者给出下面一张表(见下图左):
作者感叹道:“ 而面对这样泼天的流量,上海又该如何接住?
这语调,远看是“形势一派大好,越来越好”、近看是“厉害了我的国“的变体。我就奇怪了,你大病三年弄得皮包骨头。这一两年刚刚好转,离完全恢复还差得远,你怎么就说你胖得连你们家地板都撑不住了呢?查了一下,网上官方数据清清楚楚,我把它放在上表的右边。看出了作者的春秋笔法了吗?云山雾罩的好几段之后看,在一个角落里,作者遮遮掩掩地说“已经恢复到 2019 年七成左右”。
关于新冠后国际旅游业恢复的情况,我用网上的资料,有意识地跟将中国与英国对比了一下(尚无2024年的数据)。很显然,国际游客的恢复在中国受阻,不是旅游业本身的问题。而且一旦环境变坏,“熟客”就不来了。靠免签寻新客源,我看跟红灯区衰落后的努力类似。Make it great again 谈何容易。
作者将“来上海的外国人也在趋向于年轻化”,也作为旅游发展的标志,不禁让人讪笑。这不是奥运会。中老年游客既有时间又有经济实力,他们对旅游业的贡献。要比忙于工作又耐穷游的年轻人大得多。且他们旅游的周期大多也长,一次入境经常要呆很多天,去多个地方。WXC里的看官可以自问,是30岁前,还是50岁后旅游花钱多。
有网友留言指出,现在年500多万的的入境者中,大量增加的是刚刚免签证的“穷国”公民,还有很多是回国探亲的歪果仁。这时,有不同观点的网友或是发帖挣钱的ID就反问,难道美日西欧鬼子就高人一等吗?不是的,“国家卖淫业”说白了是个钱的问题。我去土耳其旅游,感觉那里的从业者喜欢美国游客。那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星条旗,那是因为美国游客相对富裕,住的、吃的较贵,给小费大方等等,这样能让他们赚更多的钱,如此而已。
所以,从近期和中期来讲,入境人数固然是一个指标,但要让中国旅游业真正振兴起来,还是要设法提高入境者中有消费能力者的比例。然而这不容易,这不仅仅是旅游业的问题,旅游从业者经常是无能为力的。
至于海外的这一代华裔歪果仁,自己年迈的父母总是要探视的,尽管我们其中大部分人对祖国的旅游业不能有太大贡献。少数人热爱祖国且要落叶归根,他们将对那里的旅游业、养老护理业有较大的贡献。但这一批总共百八十万人,再过30年大多都不在了。华二代跟中国的关系怎样,是不是经常回去看一看,这其实大约等同于中国对普通外国人的吸引力有多大的问题。归根到底,这不是旅游问题,也不是上海、北京或任何省市有没有商业眼光和服务意识的问题,是二百斤的问题,是一个国家能否真正融入国际社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