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纽约当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2024-01-07 00:53:53) 下一个

纽约当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两周前我写博文《何处节日无灯明》(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312/26690.html),介绍了洛克菲勒中心和第五大道的圣诞树和节日灯火。一说到洛克菲勒中心,我就不禁联想起与之相关的一张90年前的老照片"Lunch Atop a Skyscraper"。

这张照片,可能是美国最著名的反映工人阶级的老照片。它摄于1932年9月20日,地点是洛克菲中心最高的摩天楼30 Rockefeller Plaza的施工现场。当时11名建筑工人坐在摩天大楼一根钢梁上,悠闲地吃着午饭,抽着烟,聊着天。照片的背景是曼哈顿西北侧和中央公园。他们坐在850英尺的高空,没有安全绳,也没有安全网。我不算是个有恐高症的人,但细看都感觉几分心惊胆战。

要解释清楚这张照片,有必要了解一下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和它的历史。洛克菲勒中心座落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第五大道西侧,它是由十几座大楼组成的集合体,各大楼底层相通,它1930年代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资建造。

提及美国史,人们无法避开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 150 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缩影。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国家精神的在有产阶层中的杰出代表,而且至今影响着世界。老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凭借他在石油行业创造的巨额财富,在1910年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后来,他又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虽然他在晚年也开始捐助一些慈善事业,但在很多人眼里,他总的来说是那种唯利是图、金钱胜过一切的典型的美国大资本家。

老洛克菲勒的年迈以后,他唯一的儿子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成了家族的掌门人。 他是一个与父亲很不一样的人,不仅接管了家族的生意,同时还更有心去做慈善事业。他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把慈善事业扩展到保护历史文物和生态环境,提高不发达国家的医疗和文化水平等许多方面。例如,正是由于他的努力,英国在北美大陆殖民时代所创建的名城—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古城,以及法国的凡尔赛宫等,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中国是除美国以外受惠于洛克菲勒基金会最多的国家,著名的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就是由该机构出资兴建的。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洛克菲勒家族如今已经到第七代,他们不仅财务兴旺,而且在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都不断留下印记,而且整个家族名声不错。能做到这一点,第二代小洛克菲勒功不可没。

1928年,当时的世界首富小洛克菲勒,与大都会歌剧院合作,开始了此建造洛克菲勒中心的计划。当时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私人建筑计划。包括了十四栋大楼,占地22英亩。可是,就在工程即将开工之前,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出现经济大萧条,美国经济出现毁灭性的灾难,无数产业倒闭,1500万人失业。这种情况下大都会歌剧院撤出了投资。

此前的几十年,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美国大发展的时代。美国经济迅速超越英国而领先世界。人类从未有过的奇迹,如电灯、电话、电影、飞机、塑料等,都是在那些年出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美国代表着梦想和希望的实现,于是移民从爱尔兰、意大利、东欧各国、巴尔干半岛等地蜂拥而至。

1892年政府在埃利斯岛(Ellis Island)设立入境检查处,每年经此小岛入境美国者平均达几十万人,有时一天超过一万人。这些积极、勤劳,怀揣梦想的移民很快成为美国的主人,他们为美国的建设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而他们也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然而,股灾和大萧条打碎了无数人的梦想,他们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储蓄,股票一文不值,连吃饭、住宿都成了问题。那是的美国面临的一个十分艰难的时刻。

这个时候,小洛克菲勒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放弃整个计划,要么由一个人投资去完成。小洛克菲勒毅然选择了后者,决定独自承担起这个巨大的计划。他做出这种选择,重要原因是出自对民众和对国家的良心。在失业率高达25%的情况下,有工程才有工作,有工钱才有面包,有面包才有基本生活,进而这个国家才有活力和希望。道理其实人们都懂,但在经济动荡、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小洛克菲勒的决定是冒风险的。最直接的风险是,如果国家经济没有起色,那么花巨资建好的大楼就租不出去。

洛克菲勒中心的工地创造了5万个就业机会。包括他们的家属在内,可以长期养活至少20万人。工地上普通工人每天挣3-4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60-80美元。这个工资水准是同期一般手工工人的两倍,让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是问题不大的。

洛克菲勒中心的工程于1930年5月17日正式动工。由于数万名工人和建筑工程师的辛勤劳作,它于九年后的1939年11月1日顺利完成,比原先的预期大大提前。另外,“洛克菲勒中心”这个名称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幕僚Ivy Lee建议的。小洛克菲勒并不想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但考量到这名字能吸引商机和游客,还是接受了。

就在洛克菲勒中心建设期间,另外两个纽约标志性建筑—连接纽约和新泽西的乔治?华盛顿大桥(George Washington Bridge)和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也相继完工。纽约市的活力振奋着美国人民的信心,这在大萧条的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今天回首90年前,那个时代美国工人阶级的勤劳和坚韧,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不仅工人阶级勤劳坚韧,而且为我们留下宝贵记录的摄影师们同样表现出勇敢和敬业。那个时代是便携式照相机的早期,小型折叠式相机依然相当笨重。而且相机还没有用胶片,而是玻璃底片。一次只能拍摄一张,然后就要到暗室或暗囊中去换底片,相当的辛苦且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在那个时代,为报纸杂志工作的摄影师是professional文化人,在工作中还要考虑形象。在工地拍摄,他们经常还是西服革履,打着领带。这样的装束为他们在摩天大楼上的拍摄增加了困难、甚至危险。Lunch Atop a Skyscraper究竟是谁拍的呢?洛克菲勒中心将这张照片拍摄者标为“未知”。因为1932年9月20日在大厦69层拍摄的摄影师有Charles Ebbets、Thomas Kelley和William Leftwich三人,这张照片到底出自谁手,已经无法确定。那就同时向他们三人表示敬意吧!

好,让我们再次回到这张著名的照片。我们用现代技术改成的彩色版。原照片首先登在1932年10月2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Tribune),它一经问世,就激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但一个基本的问题到后来再想回答时,发现已经太晚了。这个问题是:这11个人究竟是谁?经过不同途径的辨认(档案和亲属),大致确认了其中的4人,但对最右端那位的辨认却有矛盾。现在一般认为,这11人中可能爱尔兰移民居多。我认为,他们具体是谁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是那个时代美国工人阶级的象征。

最后说个有趣的题外话。这张著名的照片的玻璃底片的所有权,现在其实归中国公司“视觉中国”(Visual China Group)。长话短说,这个玻璃底片原先是被位于洛杉矶的Corbis Images拥有。2016年,扩张海外的中国媒体公司哪家“视觉中国”吞并了Corbis Images,因此后者海量的图片资料的版权就归“视觉中国”了。Corbis Images的一些珍贵的原片一直是委托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叫Iron Mountain的公司保存的,这个公司是资料保存的专业公司,有严格恒温恒湿的的资料库。

早先因为一次失误,这个玻璃底片碎成了5块,但它依然是无价之宝。现在的一般印刷,已经数字化,不依赖这个底片。或许将来新的技术可以从底片中获得比现在更多的信息,但这有赖于底片在最适宜的条件下保存完好。这种玻璃底片,既是艺术,也是文物。即便“视觉中国”目前拥有它,鉴于Iron Mountain具有高水平的资料保存技术,该底片恐怕也不会被贸然运到中国的。

-------------

【论坛交流。点入在最下边。】

【纽约当年】NY’s greatness in the Past: 1. Lunch Atop a Skscraper - 唐宋韵发表于 美语世界 - 论坛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纽约当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 唐宋韵发表于 爱的星空 - 论坛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纽约当年了不起 1. Lunch Atop a Skyscraper】 - 唐宋韵发表于 书香之家 - 论坛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