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塞主之词”辩
范仲淹是北宋的一代名臣和军事家,一位能文能武的通才。他的诗文也具有大家水准。
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1040—1043年)范仲淹有三年在西北的军旅生活。当时仁宗任命范仲淹与大将韩琦一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宋军在此地抗击西夏的袭扰。西夏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国家,占据黄河中上游地区。
今天,范仲淹只有5首词保留下来。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渔家傲·秋思》,便是他在这次军旅生活中写下的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很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打动。它壮阔、优美、深沉,透着一种苍凉而悲壮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第一次用词的形式以豪放风格和大手笔去写边塞生活。假如范仲淹能以这种风格多写几首词,那么豪放词开创者的桂冠,恐怕就戴不到苏轼头上了。
近日,当再次仔细研读这首词时,我对欧阳修的一则评价,特别是后人对其解读感到极大的困惑。我无法同意历代词评家的理解,我认为他们对欧阳修的话有根本性的误读。我必须跟他们叫板。
北宋魏泰《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意思是说范仲淹守边期间,作了好几首《渔家傲》[如今只存一首],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反映边镇之劳苦。欧阳修读后曾大呼“穷塞主之词”。)魏泰几乎是欧阳修的同龄人,所以这段话是较为可信的。
千百年来,这句“穷塞主之词”一直被解读成欧阳修“讥讽”范仲淹,人们认为欧阳修的意思是说,这词不像堂堂大宋的将领的作品,而像边境上一个寒酸的部落首领(“穷塞主”)写的。不管他们究竟怎样看待范仲淹,词学家们对“穷塞主”的理解不变。例如—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希文(范仲淹)道德未易窥,事业不可笔记。“燕然未勒”句,悲愤郁勃,‘穷塞主’安得有之?”
清代冯金伯《词苑粹编》:“范希文《渔家傲》边愁云,词旨苍凉,多道边镇之苦。欧阳永叔每呼为‘穷塞主’。”
到了近代,两位泰斗级的词学家(他们三十年前还在世)也持同样的理解—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故词旨虽雄壮而取境却苍凉也。相传欧阳修见此词,戏呼为‘穷塞主’。”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末句,直道将军与三军之愁苦,大笔凝重而沉痛。惟士气如此,何以克敌制胜?故欧公讥为‘穷塞主’也。”
我认为,上述大师们对“穷塞主之词”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两人的关系上看,都不能将其理解成欧阳修对范词的“讽刺”。
欧阳修比范仲淹小18岁,他一生都对范仲淹极为尊重。他们政见一致,在朝廷政治斗争中相互支持。欧阳修两次冒着自己政治生命夭折的危险,为范仲淹两肋插刀。在前不久欣赏他的七律《戏答元珍》时,我交代了一些背景,这里不再赘述: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309/4872.html
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还接受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的委托,为范仲淹撰写了2600多字的神道碑铭。他俩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的尊重,远非一般同僚可比。
“穷”字,在汉语里有两个常见释义:一是“贫穷”、“穷困”;二是“穷尽”、“穷极”。第二个意思也极为常用,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等等。而欧阳修“穷塞主之词”中的“穷”字,显然应该理解为“穷尽”。
“穷塞主之词”应断句为“穷-塞主之词”,而不是“穷塞主-之词”。也就是说当欧阳修读了几首范仲淹的《渔家傲》后,大呼“穷-塞主之词”—“您把戍边将领能够写的词都写尽了!”
这,才应该是欧阳修的本意!
【在论坛中与网友交流(点入见文章下面)】
• “穷塞主之词”辩 — challenging master critics - 唐宋韵 - ♂ (12199 bytes) (86 reads) 10/04/2023 13:56:04 (3)
• 【“穷塞主之词”辩】 - 唐宋韵 - ♂ (7933 bytes) (1021 reads) 10/04/2023 13:43:26 (2)
• 【“穷塞主之词”辩】 - 唐宋韵 - ♂ (7899 bytes) (107 reads) 10/04/2023 13:45:28 (4)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894/202310/5221.html
非常感谢!
一旦允许改我就去更正。
你的博文我是每期必读,学到了很多。谢谢。
仔细研读和考虑了一下。
先生引用的两篇文献似乎还不足以改变我的论点(《庄子》那篇其实完全无关)。
说来话长,可能须另写一篇。
再次感谢。
对,只有残句。
我个人认为,残句反倒不像伪作。伪造一半有点奇怪。
不过欧阳公多有“著作权”问题,这是事实。
您是对的。是增补后再版。
不管怎样,《全宋词》是一本现代书。
明确一下,“正能量”欧词是:“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
《全宋词》是大陆学者文革后成书(非古书)。如古人所提的一首欧词不在其中,似乎也可解释成漏收。如果编者明确知道是伪作而不收,我想会有说明。
先生好文献。让我仔细想想此“穷”与彼“穷”的可能的关系。。。
谢谢先生留言、感怀。
悲乎!而今中土大将,有谁人有此风骨?不唯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的几十万文官贪钱,连武官也不遑多让。。。
魏泰可能根本就想不到会被误解。。。
感谢您赏识。
怼之前,“脑袋摸了几周”是好的,作好脑壳准备工作。然后“拱卒”,硬着头皮,怼之。呵呵。
让我学到了好多自己找不到和想不到的知识。您的博文我都看,很喜欢。
感谢网友支持。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如果我错了。并不丢脸。我是个爱好者,通过这个过程学习。
如果这个问题上的确是大师们有疏漏,并不是他们没有学问,而是可能有几个特别的原因——
1.思维定势:欧阳修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诗穷而后工”的理论。此处“穷”是指(诗人)贫困,受磨难。
2.误导:欧阳修自己有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边塞词,语气完全不同于“将军白发征夫泪。
3.引用:前任没有网咯等,收集资料比较困难,倾向于引用前人,然而这样也容易以讹传讹。
4.政治原因:我手头有唐圭璋先生写于1960年代的《范仲淹》一文,颇有时代烙印和阶级分析观点。“穷塞主”之说容易与此对应。
我在本文中没有加入这些庞杂的内容。如有必要,单独写一篇。
谢谢。
这个问题我摸脑袋摸了几周。我不敢相信千百年来那么多牛人都错了,等到我这个小儿科去纠正。
我不懂诗词,但用现代语法讲,我觉得欧阳公那个“穷”字应该很明显是个动词。
古汉语没有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说法”,但是有动词且绝大部分都是单字,而且也有“动宾结构”。虽然不那么叫。比如:是是非非、老吾老等等。前面的“是”和“老”字,都是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