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不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而是知礼节才仓廪实!!!

(2023-05-17 17:44:11)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RNe8rKsUdZ7mzLyBYwg5VQ

 
 changleweiyang 奥地利的光芒 2022-08-06 04:20 Posted on 黑龙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著名观点。虽然是古文,但是通俗易懂,无须解释。这个观点脍炙人口,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然而在笔者看来,却经不起严格论证。

 

     一、礼节产生和传播真的是以仓廪实为前提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管仲的礼节指的是什么?在笔者看来,管仲笔下的礼节主要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遵从的各种规范和一些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礼仪。

 

    按照管仲的观点,这些规范形成的基础源于仓廪充实。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貌似合理,实则大谬。

 

    在人类早期,只有大自然的馈赠,因而生活资料极其匮乏。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形成任何礼节,其表现形式就像霍布斯笔下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这似乎说明管仲结论是正确的。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基于血缘关系等自然形成的家庭、部落成员之间,尽管成员很少,但却形成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如果没有这些最初的规范,基于繁衍形成的家庭关系可能极不稳定且存续期间很短,而部落也不会形成,更遑论社会了。人就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交配繁衍,也会有一些集体合作的猎杀行为,但始终不会发展出真正的社会关系来。

 

    此时的人们,几乎人人身长无物,也就是人们的仓廪并不充实。按照管仲的结论,不可能产生礼节并让大家知晓。但是这些最初的规范确实产生了,至少被少部分人知晓了。管仲的结论和现实明显互相矛盾。难道家庭、部落成员之间的规范是浑然天成般的存在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笔者看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具备理性。理性使得人类具备认识目的和手段之间关系的能力,尽管有时候人的一些认识是错误的。也就是人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物质丰瘠才发展出礼节来。

 

Image
?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大师们

 

    人们或出于家庭、部落的延续;或出于抵御野兽的侵扰;或出于抱团壮胆等目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感谢这些伟大的祖先,如果不是他们借助理性产生好的观念,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认识到仅凭个人之力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形成一个团体,哪怕是很小的团体。这种观念影响了其他人,得到更多人认可。而为了保持小团体成员间关系的稳定,一定的规范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如此,一些简单的规范才得以形成。也就是基于目的,人选择规范作为一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规范形成的根本原因

 

    尽管物质条件对人类发展出更复杂的礼节有可能制约,但是物质条件多寡---排除大自然的馈赠----对于礼节形成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二、为什么知礼节才仓廪实,而不是倒过来

 

    尽管早期人类在家庭、部落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但是就与家庭或部落成员外的关系而言,屠杀相食仍是常态;定居的人类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互相掠夺,尽管为了屠杀或掠夺可能存在一些巫术般的礼仪。但这种敌对的社会关系和巫术般的礼仪显然不是管仲所称的礼节。长此以往,人类依然会不断凋零,甚至会灭绝。于是,在人类繁衍过程中,理性又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或者某个部落中都出现了一个或数个绝顶聪明的人---这些人同样伟大---他或他们认识到互相屠杀、互相劫掠的后果,同时也认识到把家庭间、部落间的规范推广出去,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才可能停下来,才能避免恶果。他或他们的观念影响了周围的人,甚至传播到其他部落;或者不同部落间都产生了相同的观念,尽管未必同时出现,于是部落间找到了知音。正是观念的改变和传播影响了更多的人才使得互相屠杀、劫掠停下来,大家彼此相安无事。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复杂,就留待历史学家去考证吧。

 

    正是人们遵守这些规范---也就是礼节---相安无事,才使得仓廪充实成为可能。因为如果大家仍以相互劫掠为生,人们就不会把自己的仓廪充实等待他人来抢。人们认识到只有承认并尊重彼此对财产及财产收益的所有,才能确保自己能够占有自己的财产并享用收益,他才肯充实自己的仓廪,于是财产权的观念产生了;人们认识到互相交易,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交易发生了;人们认识到分工合作能够使产出更大,于是社会关系扩大了。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并付诸行动,一些更复杂的礼节才得以发展出来并传播出去。

 

 

Image
?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大师、自发秩序的阐述者哈耶克

 

    也许人类早期的这些认识未必如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即奥地利学派所称的分工合作原理---经过严格论证出的,更多地源于经验感知。但是如果没有理性对经验感知、加工,这些经验也无法形成并固化在人们的头脑中进而传承下去。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如果不是人类的理性认识到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些最初的规范---礼节---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有人遵守,更不会有仓廪充实的结果。正是这些最初规范使得人类得以摆脱依赖大自然馈赠---即仓廪不实---的命运,从而使得仓廪逐渐充实,进而发展出更复杂的社会关系,而更复杂的礼节使得仓廪更加充实,才使得人类告别野蛮时代发展出文明,并不断发展、壮大。

 

    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反例

 

    有无数反例可以推翻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结论。最典型的就是战争---这同样不是管仲笔下的礼节。理论和经验都告诉我们,如果人人都消除了好战的观念,战争就不会发生;而没有充足的物资,发动战争无异于自杀。基于错误的观念,不仅没有使人们知礼节,反而使很多好战分子成为人屠,破坏使仓廪得以充实的礼节,以战争替代分工合作。充实的仓廪不仅没有使人知礼节,反而增加了对礼节的破坏力。

 

    同时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主动挑起战争的好战分子都不是宣称以屠杀他人为目的的,而是或出于确保国家安全、或出于确保民族的生存空间、或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在他们看来战争是实现这些目的的有效手段。然而经济学家已经明确论证出了这些手段不仅不是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甚至不是手段这也说明了理性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如果理性对错误理论不能识破而摒弃,进而产生错误的观念和错误的行动,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目的的,反而会带来相反的结果。这也是学习正确理论的重大意义所在。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人们才能少犯错误。本文所指的正确理论既包括自然科学进步的成果,更包括社会科学的先验法则。而后者的意义更重要。

 

 

Image
?

         古代哲学的终结者、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康德

 

    四、管仲错误结论的原因

 

    尽管管仲的观点貌似有理,但是作为其推理的前提假设仓廪实并不是不证自明的。他应该严格论证出除了大自然的馈赠,仓廪实的结果是怎么来的。不仅仅是管仲,很多人在推理的过程中预设的前提都没有经过严格论证,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在错误的前提假设下,其结论的正确性是无法保证的。由于缺乏强大的逻辑,管仲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也许有人反驳:为什么经济下行期,一些暴力犯罪行为会增加?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古训意味着什么?笔者也想反问一句:难道经济下行期那些经济状况恶化的人都去暴力犯罪了吗?难道身穷山恶水环境中人人都是刁民?也许有人认为笔者是抬杠。但是笔者想指出的是,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人如何行动,依然取决于每个人的观念。一个人的何种观念指导行动,他人无法知道,只能通过表现出来的外在行动进行理解。而且多人容易犯把相关性,甚至毫不相干的因素误认为因果性的错误。这依然是因为缺乏逻辑。

 

    如果您赞同上面的论述,那就让更多的人知道。请点在看,转发文章,传播正确的观念。欢迎关注公众号,感谢支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