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树梨花, 一段传奇: 梅耶先生与梨花

(2025-04-06 14:12:50) 下一个

这几天,在北加州,红叶李小粉红正准备谢幕,“梨花”隆重登场!
-簇一簇掛满枝头的小白花,五片花瓣,微微透光,宛如春天的飘雪。
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前的农业社会,人们种梨是为了吃那又甜又脆的梨子。后来社会发展了,城市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城里人为了多吸收氧气、保护城市生态,也为了能经常看到美丽花朵,让心情愉悦,就开始把农村的果树做了改良,成为观赏树。
梨树就是果树变为观赏树中的其中一个品种。


美国也一样,有两大类梨树。
能结果实的梨树,开的梨花清香淡雅,结的果实又脆又甜,但是花簇不会茂密如云。
城市观赏树,到春季的时候,茂盛的花簇,仿佛是一团一团的的云朵;梨花如飘雪般璀璨;但是很少结果,结的小果子也基本被鸟儿吃了。
在美国看到满街梨花,让人有置身中国故乡的感动。

美国流行的观赏梨树(Callery Pear),在美国的历史大约只有100年左右。
这种观赏梨的原始品种,来自中国,可以称它是“远嫁美国的中国姑娘”。由植物探险家弗兰克·尼古拉斯·梅耶(Frank Nicholas Meyer ),在1916年从中国引进。


梅耶先生, 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中国引入了2000多植物品种到美国,除了梨树,最有代表性的贡献是“梅耶柠檬”(Meyer Lemon),也叫“北京柠檬”。

梅耶先生,1875年生于荷兰,25岁 移居美国。他从小对植物充满好奇,14岁开始进入植物园做园丁助理。
梅耶对很多工作没有什么耐心,每一个岗位都以辞职告终,唯独对植物充满敬畏和耐心。他在农场和果园里可以盯着一棵树或者一朵花发呆半天。
一位植物学家十分赞赏梅耶对植物的热情,就介绍他到美国农业部工作。
别人在办公室里抄写文件、喝咖啡,梅耶却是要经常出外考察各种植物生长。不管是烈日酷暑,还是寒风凛冽,他的工作就是到世界各地的农村和森林探险,寻找适合在美国生长的农业产品。
梅耶先生乐此不疲。


1905年至1918年期间,他先后共进行了四次亚洲考察。
拿着一把锄头、背着一个帆布袋、腰袋里放着一本皱巴巴的笔记本;睡树皮、吃野果,喝溪水,梅耶在中国的农村和森林之间不断奔波。
1916年,他在中国湖北、湖南等地发现了一种耐病、抗旱、生命力极强的梨树。他大为兴奋,希望引进这种中国梨树到美国,可以改良当时的美国果梨,因为美国的欧洲梨树普遍容易感染病。
梅耶引进的“中国姑娘”梨树,吃苦耐劳,顽强不屈,在美国生根发展。
1950年代,美国的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几位植物研究专家发现,梅耶从中国引进的梨树,不仅抗病性强,而且树形优美、花朵繁茂、适应性强,非常适合作为观赏树。
美国园艺学家 John Bradford,在中国梨树里选育出了一个品种,它生长迅速、春季繁花满树、秋叶变红。很快,这个品种成为了园林绿化的热门树种。
梅耶先生对植物不仅是“热爱”,而且是“痴迷”。据说,他喜欢给植物起名字,每天对着植物说说话。“阿黄”、“大根”、红丽”,“喝水啦!喝水啦!!”、“给你剪剪头发”....,喃喃自语,充满对植物的热爱。
在中国期间,他写下了大量旅行笔记和信件,描述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植物生态、农民耕作等情况,是研究清末中国乡村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
有一封他写给上司的信里,写道:
“我并不觉得孤单,因为这些植物就像是朋友,它们在告诉我故事,只要我耐心倾听。”
1918年5月31日,梅耶先生在中国安庆神秘失踪,6月5日,其尸体在长江里被发现,遗体后被安葬在宋庆龄外国公墓区。
梅耶先生去世已经100多年了。
梅耶柠檬仍在果园、庭院中发出清香,他从中国带到美国的原始品种梨树,改良后,每年春天,灿烂梨花开满街头。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