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a9s7-O4WrIY_9PvVQRyucA
在刚刚落幕不久的第十一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中,沈阳音乐学院祁伟耿副教授的一番“怒喷”,如一颗重磅炸弹,将艺考圈长期隐藏的“潜规则”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回顾当时场景,在比赛现场,祁伟耿副教授情绪激动地质问评委:为何有的选手在演唱中明显走音、咬字含混,却能获得90+的高分;而自己的学生苦练三年,高难度演绎曲目,表演时感情充沛、技巧娴熟,却被压分?不仅如此,祁老师还指出在自己学生演唱高潮时,评委们竟齐刷刷低头刷手机长达30秒,打分时又统一给出较低评分,这般行为实在难以让人信服比赛的公正性。
更令人咋舌的是,选手每人需缴纳1700元的高额参赛费,可换来的却是如此明显不公的评判,这怎能不让人愤怒?
事实上,类似的艺考黑幕绝非首次曝光。这些年来,从艺术院校招生到各类艺术赛事评比,“潜规则”传闻屡见不鲜。一些评委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了个人私利,随意操纵比赛结果,将艺术赛事变成了一场“金钱与关系”的交易。他们不顾选手的真实水平,将高分随意给予那些“有背景”“有关系”或者给了自己好处的选手,而真正有实力、有才华的选手却被埋没,这无疑是对艺术的亵渎,更是对无数怀揣艺术梦想学子的沉重打击。
艺考,本应是为那些热爱艺术、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展现自我的平台,是选拔艺术人才、推动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潜规则”盛行,艺考的公平性和权威性荡然无存,它不仅无法选拔出真正优秀的艺术人才,还会让整个艺术教育行业陷入信任危机。长此以往,艺术的未来将被这些黑暗的“潜规则”所吞噬,那些真正热爱艺术、努力追求梦想的孩子将失去希望,艺术的天空也将被乌云所遮蔽。
对于此次孔雀杯事件,相关部门绝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对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要彻查评委的资质和评选过程,对那些违规操作、破坏公平的评委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要建立健全更加透明、公正、科学的评审机制,加强对各类艺术赛事的监管,让艺考真正回归到公平、公正、公开的轨道上来。
祁伟耿副教授的勇敢发声,是对艺考圈“潜规则”的一次有力挑战。期待以此为契机,能掀起一场对艺考行业的整顿风暴,让艺考的天空重归晴朗,让每一个怀揣艺术梦想的孩子都能在公平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让艺术真正成为滋养心灵、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艺考圈的“潜规则”该休矣,艺术的净土不容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