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的大行其道
根据面相书的说法,一个人的发际线如果是椭圆形, 此人就比较容易和灵界沟通。而发际线方方正正、有棱角的人,多半对灵异的事情毫无兴趣。这好比拿人的脑袋当接收天线了。因为椭圆那个顶儿,就和灵界有了切入点。
这个说法至少在我和先生两个人身上,是准确的。我就是那个有切入点的人。从小到大,鬼故事看了不少,兴趣一直很大。总体感觉是随着网络发展,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鬼故事也发展得颇具规模,远不似早期《山海经》的古朴天真,或者《聊斋志异》的缠绵空灵,单纯得多。
当代灵异小说,有系统门派、有规矩法则,常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有相当开明科学的包装。以2008年鲁班尺的《青囊尸衣》为例,三国神医华佗的“青囊经”可以活命,刘伯温的“尸衣经”可辟邪避天。一个年轻人机缘巧合,得到两部奇书,从此纵横江湖、恩泽世人。里边的诸般奇闻轶事,读来倒也有趣。TinaDannis似水曼妙的《冤鬼路》三部曲走的是另一个路子,悬疑、推理、恐怖,无不用其极,血雨腥风,让人毛骨悚然,却又欲罢不能,想探个究竟。
美国也对灵异、神怪题材情有独钟,银幕上从来不缺这类影片。两千年时重拍的《指环王》、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Stephanie Meyer的《暮光》系列、以及波西杰克逊(Percy Jackson)的希腊神砥,不仅书畅销,电影也很受欢迎。虽然这些故事宣传的主题多是扬善除恶、歌颂真爱,但看多了,还是会很错乱。这个世界上,除了人类,真的还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所在(being)吗?只要两情相悦,和吸血鬼恋爱结婚也可以是浪漫美丽的嗎?这些荒诞不经的念头,借着视觉艺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其实有很大的误导性。归根结底,就是模糊了对错的界限,仅凭忧欢好恶,一切跟着感觉走。
所有鬼故事有一个共性,天机不可泄露。如果想事先知情,甚至想逃过一劫,一定要付上代价的。或者是大病一场,或者灾祸转嫁给身边的人。无独有偶,美国的黑衣人系列(Man in Black)里也归纳道,既然注定有死亡,那就必须有一个人死。
C.S. Lewis认为,对待灵界有两种错误的态度,一是认为它根本不存在;二是对它有过多的好奇。现在世界的趋势,除了好奇,还加进去许多的美化,而没有认识到里面争战的激烈和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