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太有名了,以至于去伊斯坦布尔、没有不去索菲亚的道理。说实话,如果不是对教会史有研究,这是一个不值得的景点。门票颇贵、排队很长、进去没什么可看的。作为非穆斯林信徒,我们只能在二楼参观。下面是漂亮的灯、敬拜的信徒们;上面是豪华的穹顶、细致的装饰。然而这些在很多清真寺、比如街对面的蓝色清真寺就可以免费欣赏。此外就是几幅被破坏、但又抢救回来的马赛克壁画,比如鼎鼎有名的耶稣像。再怎么细细观赏,二十分钟绝对搞定。
那为什么诸多游客还趋之若鹜呢?答案是索菲亚大教堂的历史。
基督信仰早期一直被罗马皇帝镇压。到了四世纪的康斯坦丁大帝,因梦中异象、和之后的胜仗信了耶稣。正如古代的君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大帝一信,诸多教堂如雨后蘑菇般纷纷建成。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其中之一,字面是神圣智慧的意思。
随着罗马帝国式微,基督信仰渐渐分为西部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廷,和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东正教。双方因教义分歧渐行渐远。1054年, 西部的洪贝尓将教宗对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歇尔-瑟如拉留的绝罚谕放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圣坛上,导致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从基督信仰的飞速传播到领袖们互相开除教籍,圣索菲亚大教堂见证了基督信仰七百年起伏跌宕的沧桑历史。
这还不够,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伊斯坦布尔,下令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壁画被毁的原因。十字军东征时,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被重点洗劫的宝库。
圣索菲亚大教堂被建过多次,最初两个都被烧毁了。第三个建完没多久,就因地震出现裂痕等等。建筑师施南(Mimar Sinan)给以天才级的修缮,从此屹立不倒。施南也开始在大教堂周边建苏丹陵墓,所以今天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多说一句,施南活了九十九岁,卒于1588年。成功的事业有助于长寿。
圣索菲亚大教堂有如此吸引力是正常的,因其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我们每个人走到生命尽头时,拥有的也无非是回忆,自己心里的和留给别人的回忆。
在此特别纪念我的表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在情人节回忆善良温和的你,珍珠般温润可亲的你,依然悲伤,但渐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