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一位美国华人心脏科医生的行医笔记
55. 死亡的意义
昨晚值班,接到急诊室电话会诊。一个60多岁的妇女昨天下午在健身房游泳时溺水,被发现时脸朝下浮在水面,旁观者马上进行了急救,心肺复苏,而且使用了自动除颤器做了一次电击。之后紧急救护人员到达,继续进行复苏抢救,并且现场气管插管。急诊科医生向我汇报了病史,心电图没有急性心梗表现,我同意急诊科的意见,使用胺碘酮治疗室速室颤(自动除颤器在自动辨认出室速室颤的情况下才会做出电击的指示),低温处理,收入ICU。
今天上午去医院看这个病人,ICU重症科医生和我说,病人既往身体一直很好,没有既往病史,不使用药物,平时经常运动游泳,直到昨天的意外发生。目前病人在呼吸机上,多个升压药维持,心跳平稳,实验室检查显示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病人体检没有任何自主反应,两侧瞳孔散大固定。重症科医生刚和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很不乐观,家属表示理解,如果再发生突发状况,将放弃继续做抢救复苏。ICU会在24 小时后复苏体温,然后评判神经系统反应,如果确认脑死亡,将会讨论器官移植。这一切的步骤在ICU都是常规。
医生经常面对生命和死亡的话题。我认为生命和死亡都只是一个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而且是必将经历的过程。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去体验,则是每个人世界观和自我认识的体现。一个生命的降临,开始的第一声音是哭喊,而旁人给出的是欢笑;一个生命的结束,是安静和安息,而旁人的感觉是忧伤和悲哀。我们选择生命的方式是基于自身的喜好还是为了讨好他人的评论?或许这才是生命和死亡的真正意义。
2012 年加州医生Murray在 “why doctors die differently” 中记载了他的导师查理在诊断胰腺癌后,放弃手术,用最少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然后将精力放在安排好余生和最后时光的享受中,平静离去。这样的选择是不是会被大众接受?
今天看到的这个病人,家属说,她平时享受生活,积极乐观,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病人说过,如果哪一天自己有不测,不希望在导管和呼吸机下延长生命。
我曾经有过一个病人,把DNR(Do not resuscitation )纹身在他的胸前,他不希望自己在生命末端时使用仪器和药物来勉强延长数月的时间。
死亡的意义在于,我们更能珍惜当下的生命和生活。
(更多医学科普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第二诊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