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公

小说、散文、回忆、游记等作品
正文

(长篇小说连载)沉眠满洲国:第四十一章(15-16)

(2025-07-16 17:04:41) 下一个

(长篇小说连载)沉眠满洲国:第四十一章(15-16)

第十五节:

连续几天,到午后黄文刚就不让张效凤再做任何事,偎在她身边听她说些天南地北的闲话,放松也休息着疲惫的大脑。黄文刚恨不能永远的这样安逸下去,无忧无虑的不再提心吊胆,更不想再经历血雨腥风的日子。

张效凤也愿意这样,能让黄文刚对她更加难舍难弃。每次被黄文刚狂野的骑在身下,她都觉得自己变得年轻,也不再是保姆和村妇,俨然成了大户人家的外室或者偏房。

幻想能被黄文刚长期陪伴着,随即便知道这是自欺欺人,黄文刚很快就要在这座城市消失。回到现实又心有不甘的憧憬着:两个不成器还窝囊的儿子,有朝一日能被黄文刚拉扯一把。

能让自己的子孙们,有些出息的跃过龙门,不再是个庄稼汉,更不能像鬼子大院那些人家,虽然进城可身居底层被人蔑视,只能靠争强斗狠和蛮不讲理,搏得自己的一些生存空间。

可以辛苦和奔波,但要像这条街稍微富裕一点人家,有份稳定工作、日子过得安稳,也能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倒不需要像这个段长大院里的人那样能拎着皮包进出,可每个礼拜天,全家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员饭不该是奢望。

张效凤在成功去温林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想法,思来想去几次,都没好开口和成功说。成功到了温林,才知道韩疙瘩曾经是和金植在一块给袁家养马,但已经离开近半年了;张秃子仍在扛活,竟然就在袁家烧锅。成功特意让金植陪着,到烧锅里转了一圈,一眼就认出了张秃子。而埋头干活的张秃子,只冲着成功傻笑了一下,没能认出来站在身旁趾高气昂的公安局长,就是以前的程家大哥。

去年过完春节成功从温林回家,就把见到了张秃子,跟张姨说了,话说的也非常坦诚:警察不是好人干的行当,秃子岁数小,万一学坏了,就成了万人嫌。在温林只要不当警察,无论干什么,都和在袁家烧锅差不多,左右就是个伙计,那还莫不如在烧锅踏踏实实的学好这门手艺,也能自己养活自己,有机会回到伊正自己开个烧锅,就能不愁吃喝。现在自己干这行肯定得罪人不少,没让别人知道这层关系,是怕秃子别没得济反倒跟着吃瓜落。以后也可以和秃子商量来江城,但得先找个能学手艺的地方,不能图清闲瞎混。

霍海仁也向张姨问过这哥俩,那天和成功喝酒刚提起话头,就被大佐在楼下的吵闹,把他俩引了下去。成功临回温林的时候,对霍海仁说过:这事等过一段再说。

张效凤觉得成功说得对,秃子过年回家对袁家烧锅还直叫好,说靳大飞还收他当了徒弟。秃子才十六岁,打小就不愿念书净惹祸,学几年能学出来,回家开个小烧锅,也是条出路。至少不出去招灾惹祸,耍手艺吃劳金,也能说上个媳妇,老老实实的安稳一辈子比啥都强。

让张效凤没弄明白是:成功打小就厌恶警察,还偷偷摸摸的当这个让人指指点点的警察干啥?!成功其实也知道,他不嘱咐张效凤,张效凤也不会到外面提他是警察。到程家十来年,她就像是程家人一样了,当然也担心哪天被邻里知道了,出去都会被戳后脊梁,抬不起头来。

金植到江城来他家住的时候,成功对张效凤说:这人就是温林公安局过来的,精明也鬼道。不要和他说起韩疙瘩和张秃子的事,他倒未必能那么嘴贱,但说漏了对秃子在温林没啥好处。

张效凤循规蹈矩的话很少,家里来了客人从不上前凑热闹,成功交待了就更不会多嘴多舌。不过金植来家后,张效凤破例多了次嘴,也是犹豫了很久,但总觉得成功会吃亏,最后吃亏的也将是自己,虽说是东家,倒不如说是亲戚,只有成功混的好,才能借上大力:我看那个姓金的,和你走的挺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你和海仁一样,干事脑瓜子热,就经不得几句好话。

张效凤就觉得金植不像好人,和他看似和善的面孔根本不是一回事,笑得都让别人感到瘆人:交朋友没问题,可不能对谁都交心。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怕喝酒划拳下脚绊,结伴打猎打黑枪的。千万别图关键时刻有人挺身而出挡子弹,没准站在前面又塌腰了

成功被张效凤说得直发愣,以为黄文刚的谋略被她给看穿了,着实的琢磨了好一阵,就像自己一眼识破了罗昌城和王建伍,很多都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确认没有在她面前说漏兜的,最终才放下心来:她也就是担心自己吃亏。

张效凤现在把自己身世毫无保留的都告诉了黄文刚,现在在这个世上,黄文刚是唯一了解她底细的人。弟弟和弟妹也都是稀里糊涂,只知道她跟过山林队的炮手,张效凤不说的他们也不敢多问。

张效凤更想对黄文刚说出的是:十几年来,自己一直在想给家人,特别是儿子在城里谋个出路。不能把一家老少带出匪患横行的山沟,张效凤真就觉得白活。

黄文刚没去深想张效凤的本意,不过言谈话语之间,她的遭遇和让全家脱离那个偏僻山区的强烈愿望,黄文刚倒是感触颇深。特别作为一个间谍,担惊受怕的那种滋味,是最让黄文刚深恶痛绝的。一个为自己献身又效力的女人,黄文刚觉得有责任更有义务,把她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同时作为闲庭信步撒下的一粒种子,让她自然生根发芽的开花结果,就是一枚最好的死子。

与那个寡妇相好的婚事让黄文刚扼腕叹息,一念之差的就差一步,本来也是可以成为一个落脚点或避难所,被自己眼巴巴的给耽误着坐失良机,这些可遇不可求的无意插柳,才是真正的灌木丛。所谓的灌木丛就是伪装网,特别不远处再有颗参天大树,在阴凉处才能长出老山参。

张效凤对他的信任和坦诚,让黄文刚非常欣慰,对安全的离开江城,更有了十分的把握。黄文刚想赶在成功回来前离开,也是反复权衡利弊的。如果密信能交待清楚,反倒比面对面的谈,效果要好得多。特别以成功的性格,临危受命才显英雄本色,些许的不如意,也会无奈的不去计较。就像他当初到江城拿着成功的信来找霍海仁一样,霍海仁对他得接受要比成功在家还痛快。

成功回来必然不会允许他自己贸然搭火车离开江城,甚至会动用包括王瑞洪和霍海仁在内的各方面一切关系,旨在确保他的安全,但这过程或许留下新的隐患。黄文刚判断:警察和特务过去了几天的高度紧张,随后的所谓戒备森严,不过是在徒有其表掩饰下的懈怠。特别是赶在周末,在岗和执勤的更是多心不在焉,恨不能溜号空岗。持有合法证件加上自己的易容术,大摇大摆的混上火车,应该不会太困难。在他看来宪兵是最好糊弄的,不过是些大头兵而已,其中相当一部分,奶牙刚退完。

趴在张效凤身上喘息的时候,黄文刚贴近她的耳边,语气坚定言之凿凿的说道:张姨,我一定能让你把你们全家,包括你的弟弟全家,都接到江城。最多两年以后我就会回来,那时还要让你安安心心的过日子。看着张效凤惊异的眼神,有力点点头:一定!我说到就会做到。张效凤抱紧黄文刚,流着眼泪:刚子,你有你的大事,只要别忘了我这个姨就行。

第十六节:

厨房的灶膛,午后张效凤就清理干净,重新架好了柈子并压上了煤块,好让成功回家点个火就能生着炉子。对壁炉和卫生间的锅炉,都尽量多的预备下烧柴,厨房煤箱子里的煤和炉子和墙之间储存的柈子,都足够成功回来烧三天的。成功在家最懒,以前就从不去后院的煤柈棚拎煤端柈子,连劈柈子张效凤都不用他。张效凤不在家,冬天他一人在家,不愿动弹就得自己找罪受着。

黄文刚骑上张效凤的第二天晚上,就确定了带着她一同离开江城的时间。张效凤几乎天天都在忙碌准备着,比以往年前的大清扫都累。好在平常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没什么活压着,张效凤是考虑成功回家,好吃懒做的尽量少些受憋屈。真想象不到,当年在部队当大头兵他是咋熬的。

中午就把家里临行前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按照黄文刚的要求,下午去了中央大街老毛子开的理发店,花了两个多小时,剪掉了疙瘩鬏烫了头,下着小雪外边的人少,围着围巾低着头,躲避着也没遇到熟人。在理发店自己照镜子都觉得好看,回家又被黄文刚着实喜欢一番。

张效凤出去之前,就把昱灿的床铺好了。她已把临行前这一次的欢爱,当成了和黄文刚的最后一次。黄文刚没有隐瞒,相反还适当的夸大了一路上可能出现的险情。这一周两人相拥在一起的时候,几乎都是黄文刚在说,把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对,像是培训一样很系统的讲了一遍。特别是观察周围的异常和发现跟踪的警探,躲避检查和甩掉盯梢,应付盘查包括审讯。

两人在床上尽兴结束还不到四点,离黄文刚说的出发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张效凤把昱灿床上刚造成的一片狼藉都清理干净,连根头发都不放过。被罩刚洗好是早上才套上的,褥单和枕巾,都拿到了卫生间搓洗一遍凉好。在昱灿床尾的褥子下面,小心地放进了一张钱,对跟进来困惑不解的黄文刚有些羞涩的笑了笑:这是辟邪的讲究,宁借人发丧,不借人配双,把屋子借给外人配对干那种事,是最犯忌讳的。咱这还是偷着给用的,就更不仁义了。总不能让程家沾上晦气。

张效凤给黄文刚加好了茶水,从自己房间拿出来一个鞋盒子,里面是她在江城的全部家当。从盒子里拿出了三个事先准备好的牛皮纸大信封,让黄文刚按照他说的分别给写上留言。

第一封是留给大儿子韩疙瘩的:让他把房子地都卖了,到江城安家,自己谋个营生,等混得站稳脚了就把他舅接过来信封里装了300块朝鲜金票、一张500块大洋的存单、一张150块大洋的存单和两根金条。

第二封是留给小儿子秃子的:钱由小光经管着,在江城给他安个家,找个营生信封里装进了300块朝鲜金票和一张500块大洋的存单。

第三封是留给成功的:我要出去做个大买卖,如果回不来了,这钱给昱灿、昱怡、疙瘩、秃子每人分500信封里装进了4张500块大洋的存单。

这些钱只有那150块的存单,是张效凤自己工钱和成功过年过节给的,其他都是黄文刚这次给她的。黄文刚对这件事也一直存在顾忌:张效凤一旦回不来,开个饭馆作为下一步备用外围联络站的口实就不存在,就因为帮助自己脱逃,哪怕是保守秘密,3,000块大洋的酬谢也是过高。

毕竟是有些做贼心虚,当初给成功主持的星期天行动经费,总共不过才是3,000块。其中包括对白玉香家庭的妥善安置和赵凤军落脚及身份掩护,还有小组三人所需的活动经费。现在张效凤对资金的安排让黄文刚很是感动,心生敬意,但却口是心非:这可是给你的钱

黄文刚首先是想为自己回到江城,预设一个可能的落脚点。张效凤的经历和这几天的交流,让他对张效凤很有信心。张效凤对资金安排的妥当,更让黄文刚感觉自己决策的英明。

最初很大成分,是黄文刚不忍心张效凤再回到伊正,所以也支持她把家人接到江城,免得整天担惊受怕家里人被胡子祸害,伊正那里又开始有日本的开拓团,在陆续的进驻了。

思前想后的利弊权衡,黄文刚决定让张效凤回来后,到汉城旅社和鸭绿江旅社附近,开个小餐馆。黄文刚从第一次吃张效凤做的饭,就对她的烹调手艺很欣赏,尽管都是家常便饭,但做的十分可口和精致。特别是张效凤在正洋的山林队时,跟一个二五眼厨子出身的炮手,学会的这大饼熏肉手艺,黄文刚觉得就这一招鲜,便足可以挺起门面。

黄文刚告诉张效凤太古街有个鸭绿江客栈,一旦开了买卖就多观察一点。有关鸭绿江客栈的事情,不能对张效凤透露。这涉及到成功和白玉香,以及整个星期天行动。

张效凤知道太古街是条买卖街,那一片都归尹署长管,大佐还被成功给弄到了那条街上巡街管片。黄文刚开头也很惊异,但马上就觉得这也很自然:成功家的事,只要不刻意隐瞒的,张效凤都会知道。成功在太古街唯一对张效凤需要回避的,就是鸭绿江客栈,不该让她知道的,都尽量不让她知道。张效凤现在所知道的这些,对她去太古街开店已经是足够了。

虽然不知道那个鸭绿江客栈,还和黄文刚有什么关系,更不知道是成功一手给办起来的,但黄文刚安排的事,肯定有道理。张效凤没有任何质疑和犹豫,就满口的答应了。黄文刚必须要给张效凤一个姿态:他的所作所为和成功没关系,那边不过是远房亲属!

霍海仁为金植买下鸭绿江客栈的时候,就花了80根金条,其中肯定有霍海仁压价的成分,江城的房价一直是在往上涨,连做买卖带一家十几口子居住,3,000大洋或许并不宽绰。张效凤把手里的钱都砸进去,能在那一片买一处比较理想的房子,就很不错了。

黄文刚设想的是张效凤在前面开店,后面能让一家人能稍微宽敞舒适的居住。也只有这样,他再回来的时候才可能在那落脚。没有空闲的房子,怎么可以容纳外人进家?!

张效凤告诉黄文刚:这些钱只要能够买房子的就不用愁。回老家把房子、地都卖了,开买卖的钱肯定能凑够,大不了一边干着赚钱再一边收拾。万不得已买空地稍微大一点的,挣了钱再盖房都赶趟。反正到黄文刚回来,能容一年多的空,怎么也能让他回来住的舒舒服服。

黄文刚也是这样盘算过:哪怕买卖不赚钱,至少没有房租的压力,又不需要花钱雇人,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保证她全家的温饱,应该没问题。况且等生意做起来了,成功、霍海仁也不会袖手旁观。

如果回家遇到小光,或者到小光回来你还没买到房子,暂时就不要着急离开这。我在这里躲避的事除了咱俩上床以外,什么都不要对他隐瞒。我让小光帮你找房子,早点把家里人都接到江城,一起出去把饭馆开起来。黄文刚又给成功留了封信,如果张效凤回来后,一时半会还离不开程家,就把信交给成功,这样就免得成功因为担心而不让张效凤离开。

黄文刚还唯恐张效凤买房将就,将来生活起来过于艰难。如果张效凤考虑到他回到江城会过去住,自然会挑好的买不会对付,假如能找到合适的房子,哪怕贵点只要适合连开店带居住就行。

不知道即将踏上的行程能否顺利,黄文刚内心觉得:张效凤若能赶在成功回来休假之前搬出去,不与成功照面倒也有好处。

请勿转载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