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影流沫

风轻云淡,上善若水。笔名水影,此名水沫。本博客原创作品,谢绝转载!
个人资料
水沫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相似的名句

(2025-11-23 06:28:25) 下一个

盛唐诗歌,浩瀚如海,璀璨若星。闲暇之时,翻读唐诗,发现一些名句之间有着奇妙的相似性。比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同绘「平野大江」;再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共吟「松月清泉」。揣摩比较这些诗句的异同,别有一番趣味。

李白与杜甫,世称「李杜」,皆擅写江山大景,而风格迥异。

李白二十三岁时离蜀远游,乘舟东下,穿三峡,出荆门。当时的他意气风发,豪情满腔,挥笔写下《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白日远行的壮阔景象。连绵的山脉逐渐隐去,开阔的平野无限延伸,江水奔流入荒莽之境,一幅从近至远、渐次铺展的画卷跃然纸上。面对这天地开阔、气势恢宏的景象,诗人胸怀也随之开朗,仿佛前路洞开,任君驰骋。

李白出蜀那年,杜甫才十二岁。他对李白素来仰慕,可谓是李白的粉丝。数十年后,五十三岁的杜甫辞去官职,孤身离蜀东下。他眼前的景色,与当年李白所见同出一源,却无豪情可抒,唯以《旅夜书怀》寄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了夜晚天地的苍茫景象。低垂星空映衬无际平原,明月仿佛自江心涌起,与奔腾的江水辉映。画面虽然静谧壮美,却弥漫着孤独寂寥的情绪。这首诗以名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结尾,以天地间漂泊无依的沙鸥自居,更添几分悲凉。

李白以「随」与「入」两个字,赋予山势退去、江水奔腾的动态感,将整体画面描绘得昂扬生动;杜甫则通过「垂」与「涌」展现星辰低压、月华自涌的视觉冲击,整幅图景有种压抑的厚重感。李白的语言洒脱奔放,杜甫沉郁凝练。同样是描写「平野大江」,一昂扬、一沉郁,浪漫与现实并峙,共绘盛唐江山之壮阔。

若说李白与杜甫展现的是江山之壮丽,那么王维与孟浩然则寄情于山林之清幽,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并称「王孟」。

王维,号摩诘居士,精通佛理,深受禅宗影响。他曾官至尚书右丞,后隐居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山居秋暝》写于其隐居时期,描绘了清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村图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写尽了秋夜山居的清幽。皎洁月光透过松林洒下斑驳光影,清澈泉水在山石间轻轻流淌,画面简洁明净,营造出空灵纯澈的禅意美感。

孟浩然一生未入仕途,命运多舛。他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一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寺、待友不至的情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不仅蕴含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更融入肌肤对夜凉的触觉感知。松间洒落的月光带来沁人心脾的凉意,风声与泉水交织,充盈耳际。与王维的风格相比,孟浩然更加注重感官的体验和内心的情绪,清幽的意境中平添一丝惆怅之意。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更是描写了诗人孤独侯友的寂寥与期待。

王维的诗句以描绘景色为主,宛如一幅画卷,倾注于静穆之美,接近佛家意境;孟浩然的诗句则充满感官体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感性的特色。两人皆以「松月清泉」为意象,卻一靜一動,一澄明一真切。两种风格平行并立,共吟盛唐山林之温柔。

从四句诗的整体来看,他们共同塑造了盛唐诗歌的多重面貌:既有高远开阔的江山气象,又有纯净空灵的山水意境;既能仰望宇宙的广阔无垠,也能品味内心的细腻情思。正是这些风格纷呈、气象万千的诗句,使得盛唐诗歌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巅峰。

《世界日报》副刊2025年10月12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跟着沫沫读和欣赏唐诗。中文的诗句与意境真是很美啊!沫沫分析的文字也美。学习了。周日快乐!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